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空想社会主义各发展阶段特征是什么?(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托马斯.莫尔:英国人,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位人文主义者,代表作是《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莫尔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务农为本;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卫生水平;发展学术研究,推展国民教育莫尔理想社会的局限性: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城市公社;整个社会的平等和福利建筑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倾向2、马索·康帕内拉:意大利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代表作是《太阳城》。
康帕内拉的乌托邦社会是建立在自然哲学的理性分析之上。
他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财产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按照理性和法则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教育和科学文化对提高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康帕内拉思想的局限性:对待妇女的态度;神秘主义;农业社会的平均主义(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梅叶:法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唯物主义思想家。
代表作《遗书》。
通过革命暴力的手段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2、摩莱里:法国著名的空想主义者。
代表作《自然法典》。
通过理性合法的力量来改造社会,建立以共产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幸福社会。
3、马布利: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家,著作《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
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建立合乎人自然本性的福利社会。
反对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强调平均分配(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圣西门:理想的福利社会——“实业制度”;关于劳动和分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关于领导——实业家和科学家;关于社会组织方式——协作制;实现方式——改良2、傅立叶:“和谐制度论”;社会遵循从野蛮向文明,从文明向保障,再从保障向协作的发展过程;和谐制度是以普遍的协作为特征来组织生产、生活,以克服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
其中基层组织是“法郎吉”;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3、欧文:慈善家,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按照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原则来改造社会,建立“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反对暴力革命。
一系列社会试验,比如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等。
但最终均已失败而告终。
简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1、威廉·配第-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学说A 把产业设立在资源较廉价而调价合适的地方B 尽量减少非生产性的人口C 通过赋税及其他措施,促进投资、扩大生产,使社会闲散资金转到勤勉且有经营才能的人手中;D 组织无业游民去兴建各种增进社会财富的公共工程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A利己主义:社会福利是建立在个人福利基础之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顺着他的利己之心来活动,社会全体也会受益。
B主张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和“守夜人式国家”,市场第一、福利第二国家的职责有三个:保卫国家不受到外来侵犯、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保护公民的权益、举办和维护那些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福利事业和公共设施C关注平民福利,改善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
在不损害自由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进行3、大卫·李嘉图:史上最富裕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A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用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生产性的劳动,以增加资本积累,增进国家财富。
B“价值悖论”——水与钻石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A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B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能限制人口的增长,济贫制度和社会改革无济于事,反对英国《济贫法》费边社的社会福利思想包括什么?1、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3)坚持社会民主(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2、具体的政策主张(1)明确提出八小时工作法案(2)对济贫法的批评与改革建议3、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观点的核心——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都应该视为社会的责任,由社会基金来支付救济贫困人口的资金,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
什么是“边际革命”?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效用理论效用价值论:生产的过程就是创造效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一个主观的心理评价;效用是随着人们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不断递减的;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2.人性假设假设前提:人是自利的、精于算计、能够得到完整的信息、趋乐避苦的均衡价格理论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时,所形成的价格,就叫做均衡价格。
3.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生平及著作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著作:《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人拥有的某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为再购买此物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均衡价格理论: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时,所形成的价格,就叫做均衡价格。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主要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特点?从内容里总结)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劳动是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
在计件工资制下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
马歇尔: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2、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增量:政府公共供给的重要性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购买所得到的满足超过实际支付的价格,由此产生的超额满足称为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条件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由政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提供产品则可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会增多,消费者剩余增加,这样虽然利润会减少,但是减少的利润总量会小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的总量,结果由于更多的增加消费者的利益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3、政府的福利责任政府的增税或补贴与社会福利:政府要将税收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比给予某个成本递增的行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对于成本递减的行业,通过补贴降低价格将会增加社会福利。
政府所有或经营垄断行业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够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
简述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概念:广义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经济福利疪古的社会福利思想1、基数效用论:一种用计量办法比较效用的办法,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2、边际效用论与国民收入转移: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效用或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
两者关系: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少)3、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当私人边际净产值等于社会边际净产值时,社会资源会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社会经济福利会增加。
私人边际净产值:私营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
社会边际净产值:社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
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任何穷人手中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增加的原因,倘若从任何观点都没有导致国民收入总量的减少,一般来说,将增加经济的福利。
国民收入转移的手段:自愿转移;强制转移向穷人提供转移的方法:直接转移;间接转移试论新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一、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教程》序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表示水平高低的序数词来衡量。
“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80、20法则)二、福利补偿的原则1、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1)卡尔多补偿原则:若改革后,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之后,受益者的手里仍有剩余,社会福利就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政策改革就应该得到肯定;假如受益者补偿受损者之后他自己的利益下降了,那这样社会福利就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改革就不能得到赞同。
(2)希克斯补偿原则变革经常发生,第一次变革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下次变革的受损者,第一次变革的受损者可能就是下次变革的受益者,所以既不需要虚拟的补偿,也不要真实的补偿,只要每次社会变革都能够提高社会效率,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样的变革就应该值得肯定。
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理论2、西托夫斯基的补偿原则检验福利的标准不仅要考察每个人在变革后要比变革前好(正向检验),还要考查从变革后回到变革前是否比变革后好(逆向检验),只有当一项变革增进了社会福利,而且再回到变革以前不会让人们的福利有所增加,这样的变革才是可取的。
西托夫斯基的补偿原则是双重标准检验原则。
三、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可表示为: W=W(U1,U2,……Un),其中W表示社会福利,U1表示第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U2表示第二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Un表示第N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2、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国家要充分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从个人偏好次序中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从而制定最优社会位置。
★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再分配政策,而是随意解释的一种再分配政策四、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可以从众多的个人偏好次序排列中推导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从而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方案。
阿罗的观点就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
假设有A、B、C三种方案,如果A大于B,而B又大于C,则我们会认为A与C比较时,必然是A胜出。
阿罗把这种一贯性称为递移性。
在递移性原则和非专制政体下,可从个人的偏好次序形成社会偏好次序,如在上述A、B、C三个方案中,社会偏好次序就是第一,A;第二,B;第三,C。
阿罗不可能定理(投票悖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排列个人偏好顺序以产生社会选择,而且社会选择也符合某些非常自然的条件,总会存在一些个人偏好顺序,使得社会选择不具备递移性,即任何一种多数统一的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的保证投票的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新旧福利经济学有哪些区别?相同点:目标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不同点:基本价值观不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强调国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