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3.1车间各工部的室内温度:
酸洗及电镀工部16~18℃
喷砂与磨光工部14℃
发电机库10℃
化学品库5~8℃
化验室、办公室16~18℃
在生产车间的非工作时间内,应使室温保持在+5℃。
3.2热源、散热器形式、及采暖方式
采暖热煤采用2~3表压蒸汽或130~70℃热水,过渡地区以高压蒸汽为宜。当热煤为蒸汽时,散热器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2个表压,园翼形管不得超过3个表压。
(4)除油
除油包括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和电化学除油。常用的除油方法是后两者。在进行电镀、氧化和磷化之前,必须清除零件表面上的油污,以保证镀层和基体金属的牢固结合,保证氧化和磷化反应的顺利进行。获得质量较好的氧化膜。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对油脂的皂化作用,以去除皂化性油脂(各种脂防酸和甘油脂。各种动植物油多属此类);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以去除非皂化油脂(各种矿物油,如机油、柴油、凡士林和石蜡等)。常用的化学除油溶液是由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磷酸三钠(Na3PO4·12H2O)、水玻璃(NaSiO2)和OP-10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配合而成。提高溶液温度,可以大大加速除油过程。但温度过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热能,并且恶化了工作环境。锌、铝等与碱溶液容易反应的金属,在过高的温度下也容易遭到腐蚀。
电化学除油,是将零件挂在碱性电解液的阴极或阳极上,由于电极的极化作用,降低了油一溶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电解时,电极上所析出的氢或氧气泡对油膜具有强烈的撕裂作用,能促使油膜迅速转变为细小的油球;气泡上升时的机械搅拌作用,进一步强化除油过程。电化学除油不仅速度远远超过化学除油,并且除油彻底,效果好。电化学除油的溶液不加乳化剂。电化学除油主要是靠电解作用去除油污,电解液的温度比化学除油低些。
(4)镀镍
镀镍层被广泛地应用在汽车、自行车、各种器械、仪表、外科医具、日用工业品等方面,作为防护一装饰性镀层。镀镍应用最广的溶液为硫酸(低氯化物)溶液。根据对镀层的要求和溶液配方不同,工作温度为18~60℃。
(5)镀铬
镀铬常见的防护一装饰性镀铬、硬铬(耐磨铬)。一般镀铬溶液是由铬酐(CrO3)硫酸(约为铬酐的百分之一)溶于水配制成而。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60℃。铬酐对人有毒也比较贵重,所以要通风回收。
(3)喷砂
喷砂是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地喷到金属制品表面上用以除掉表面上的毛刺、氧化皮及铸件表面的溶渣等杂质。在电镀生产中多用于铸件表面的溶渣等杂质。在电镀生产中多用于铸件的镀前处理,它可以打掉翻砂的遗留在铸件上的砂土和高含碳层,保证电镀工艺易于进行。各种铸件镀硬铬时常采用喷砂来清理焊接件的焊缝,对保证组合件电镀层质量也有很大意义。喷砂一般是在喷砂室内进行。
2.设在大厂房内的办公室及其它卫生条件较高的工部如果其门窗冷风渗透量能満足设备排风要求,可以不设送风系统,而由散热器供暖,否则应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以免由于排风量大于计算渗透风量,导至渗透风量增加,影响室内温度。
3.独立的车间,一般仍以设送风系统为宜,否则,进风阻力增加会使设备的排风量减少。确定送风系统的风量时,考虑到窗子的渗透以及运输工具和人员的出入,从门、窗处必然地会浸入室外空气,故送风量可按总排量的50~70%考虑。
(2)抛光
抛光一般用于镀后镀层的精加工,也可用于镀前件的予加工。抛光机上装有抛光轮布轮,使用时涂抛光膏。抛光的目的是提高制品光洁度,使制品获得装饰性外观;提高制品耐蚀性;进一步除去制品表面的细微不平。抛光金属表面时,抛下来的实质上是金属的氧化膜层。这层膜被抛去后;新的金属表面迅速氧化,然后又被抛去;这样反复进行抛光,最后就可以获得光泽、平整的抛光表面。通常,抛光轮的周围速度要比磨光轮的大。
4.在计算车间的风平衡时,可利用相当于渗透耗热及大门冷风侵入耗热的风量作为自然补风的一部分。
5.在车间设有送风系统的情况下,散热器的数量只按维持5℃计算,其余不足热量均由送风系统补偿。
墙和屋顶保温层厚度表1
采暖计算温度℃
屋顶
外墙
泡沫混凝土
矿渣
-12℃以上
-12~16℃
-17~21℃
-22~-26℃
-27℃以下
80
80
100
120
120
120
120
140
180
180
1″
1.1/2″
1.1/2″
1.1/2″
2
注:屋顶包括:
a、防水层
b、抹平层
c、隔气层
d、保温层
e、屋面板
三、车间采暖
电镀车间一般应设有天窗,以利车间采光和自然通风和排出积聚在车间上部地区的有害气体。如无天窗时,应设置风帽,作为上部地区换气及排出氢气用[1]。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考虑防潮和耐酸措施。在寒冷季节,应保证建筑物内表面温度不致于达到露点温度,发生滴水现象。地面应用适宜的坡度以便及时排除作用到地面上的水和腐蚀性液体。楼面开洞。要予留。以免破坏防腐层。开洞处要作挡水沿。
镀前准备包括:磨光、抛光、喷砂处理、除油、侵蚀(腐蚀)
常见的电镀有:镀锌、镀镉、镀铜、镀镍、镀铬、镀银、镀铜锡合金(青铜)锌铜锌合金(黄铜)、镀锌铜合金(白黄铜)、镀镉镍铁合金。
1.镀前准备
(1)磨光
磨光是借助粘有磨料的特制磨光轮的旋转、以切削金属表面的过程。磨光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和光洁度、去掉表面的各种宏观缺陷、划痕、毛刺、焊缝、氧化皮及锈等,以提高电镀质量。磨光还可以减少后来镀层的抛损量和提高零件的耐蚀性。在加工形状简单的或粗糙的简单钢铁零件时,磨轮园周速度可以大些,而加工复杂的零件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时,要采用较小的园周速度。另外,对粗糙度大、切削量大的金属表面应采用硬磨轮;对有色金属及切削量小的应采用弹性大的软轮,例如布轮。
2.电镀
(1)镀锌
镀锌层被广泛地用来防止钢铁件的大气腐蚀,镀锌溶液有元氰和氰化两大类。氰化溶液是剧毒物质,但由于它的均镀能力和深度能力较好,镀锌层结晶细致,光泽性能好,所以目前对镀层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仍采用。一般采用无氧镀锌,在室温下进行。
(2)镀镉
镀镉层在海洋和高温大气环境中,其保护性能比锌好,故航空,航海及电子工业中的零件大多采用镀镉。镉的蒸汽和可溶性镉盐都有毒;必须严格防止镉的污染。镀镉溶液有无氰和氰化两类。无氰镀镉的镀层结晶细致,溶液的均镀层结晶细致,溶液的均镀能力和深度能力好,不亚于氰化镀镉。镀镉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常见的金属氧化处理是钢的氧化处理,又称发兰。氧化处理表面上能生成保护性的氧化膜,其成分主要是磁性氧化铁(Fe3O4)。钢的氧化处理常用于机械、精密仪器、仪表、武器和日用品零件的防护-装饰。普通采用的是碱性氧化法,一般工作温度为135~145℃。
钢铁的磷化处理也是比较常见的。钢铁件在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保护膜,这种工艺叫磷化处理。磷化膜具有显微孔隙结构,因此对油类、漆类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所以被广泛用作油漆的底层。另外,它具有较高的电缘性能,一般变压器、电机的转子、定子及其它电磁装置的硅钢片均用磷化处理,而原金属的机械性能、强度、磁性等基本保持不变。磷化处理分高温(90~98℃)、中温(50~70℃)和常温一般来说高温对工艺来说比较好,但从卫生上讲常温为好。
采暖方式。对小型车间或毗邻大车间的工部应尽量采用散热器采暖,对于大型车间则可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
根据车间热源分布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厂房布置,在考虑空气热平衡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1.设在大厂房内的小工部,如果其门窗冷风渗透量能満足设备排风要求或大厂房内由其它卫生条件较高的工部的内门及专设的内窗流入的自然补风量能満足设备排风要求的,可以不设送风系统,而由散热器供暖。
(10)钝化
有些镀层,如镀锌层、镀镉层等等为了提高其抗蚀能力,在铬酸、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使镀层表面生成一层化学确定性较高的铬酸盐膜,这种工艺叫钝化处理。钝化处理的工艺方法有电解钝化和化学钝化法。
(11)镀层退除
在镀层不合要求时要退除,所以有的电锌车间还设有镀层退除槽。
(12)金属的氧化和磷化处理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
XXX电镀车间工艺过程资料
(试用稿)
东华大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09月
一、工艺简述
电镀是对基体金属的表面进行装饰。防护以及获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已被工业各个部门所广泛采用。对于电镀本身来说,比较简单,但镀前的准备工作相当复杂。这是因为进行这种表面处理之前,必须首先非常彻底地去掉基体金属表面上的油污和氧化物,否则会直接影响镀层的牢固性或使电镀无法进行。所以,一般的表面处理车间主要包括电镀前准备两部分。
二、厂房建筑简介
电镀生产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腐蚀性气体、水蒸汽。排出大量含有酸碱及其它腐蚀性介质的废水。因此,对建筑的防腐、厂房形式及参数等都有一定要求。
电镀车间一般都布置在单独的厂房内,也有布置在综合性的厂房内。布置在综合性厂房内时,必须有一定的外侧墙,并应与厂房的其它全部隔开,布置在厂房内全年主导风向下风侧的一个角落处。
(3)镀铜
镀铜层的化学稳定性较差,一般不单独用作防护一装饰性镀层,常作为其它镀层的中间层,以提高表面镀层和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对局部渗碳的零件,常用镀铜层来保护不需渗碳的部位。镀铜的溶液有无氰和氰化两类。无氰溶液在常温下操作,无需通风;氰化物有毒,要通风,污染也要进行处理。氰化镀铜,为了加速电镀过程,往往还采用升高温度的措施。
(7)镀银
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对水和大气中的氧均不起作用。镀银层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仪表及化工等工业中;在家庭用具和餐具及各种工艺中也用镀银层作为装饰常用氰化物镀银,一般是不加热的。
(8)电镀铜锡合金
俗称青铜,依其含锡量的多少,分为低锡青铜(含锡量在15%以下)、中锡青铜(含锡量在16~23%),高锡青铜应用较少。青铜镀层一般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的底镀层的或中间层。所用电镀溶液有无氰化物和氰化物两种。在氯化物溶液中镀铜锡合金,均镀性能好,镀层成分和色泽容易控制。缺点是使用强碱性氰化物溶液,工作温度高(一般为55~60℃),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工人的身序之一。按其性质和用途,浸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