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面对哪些挑战?
资增速甚至可能会滑落到16%以下。虽然目前工业投资乏 力,而因地方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驱动导致的地方债 务危机问题却在上半年浮现,为投资拉动敲响了警钟。 今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36
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 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 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国家审计署审计 科研
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动力偏 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宏观数据阶段性走弱近一个月来,陆续公
布的宏观数据让各界对经济增速有了更多的关注。7月10 日,中国6月外贸数据公布后,业界一片哗然。海关总署 的统计显示,6月中国外贸进出口额为3215.1亿美元,扣 除汇率因素同比下降2%
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必须加快经济转 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令人担忧的日趋紧张的投资 不少还是投向了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从统计局提 供的分项数据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
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在自身体 量很大的情况下,前5个月仍能保持20%、30%的增长。 据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说,一些地方还在利用 低价工业用地或厂房、税收返还、
济周期的开启使各级政府的增长意愿和投资冲动依然很 大,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增长目标来看,70% 的省市、增长目标依然超过了10%。但从实际数据来看, 地方项目投资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经济运行中呈现 出多个数据冲突现象,比如中长期贷款上升,但工业用 电和铁路货运指数均有所下降,这表明货币信贷对实体 经济的渗透较弱。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地
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 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大体可 以用总体平稳、错综复杂来概括。当前国际和国内、长 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
,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时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 有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 面。从国内看,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 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
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任务依然 繁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 长王一鸣表示,我国内外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矛盾 趋于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石化、有色
金属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风电设备、太阳能,光 伏等新兴行业领域也面临较大过剩压力。他说,我国经 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表明依靠投资和扩大 产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
年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3.1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4%,其中工业投资5.57万亿元,仅增长16.4%。与历史 同期相比,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下滑0.3个百分点之时, 工业投
资下滑了7.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湖北、福 建等地的调研中,记者发现不少地方工业投资增速大幅 下滑,工业投资增速已经低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 速。广东固定资产增速18.8%,
所研究员杜相乾表示,地方政府适当借债有利于发展经 济,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所贷资金的用途不够公开和透 明,而这很可能导致部分资金的浪费、腐败和无效投资, 再加上债务管理上缺少科学的债务确认
标准,很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种种疑虑和担忧。最近, 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 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这是自 1999年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
线,预计到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将达到 31.33亿吨。假设2013年需求量增长到24亿吨,富余程度 也将达到30.54%。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表示, “有关行业产
能过剩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行业对地方GDP、税 收和就业的贡献度很高,各地均将其列入支柱产业。被 调研企业都着重提出,地方政府在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 张、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中起
内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恢复过快的现状,各地要警惕非 高技术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电解 铝等四大行业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形
势严峻。记者获悉,多个部委近阶段将完善“组合政 策”,加强银行审贷管理、实施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 量限制、问责制、新老产能挂钩等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 约束作用,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工
水平。同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城乡居 民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收 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2.83,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小 0.08。调结构不可能一蹴
而就,当前我国面临的结构问题包括:消费率偏低,消 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 不强、第三产业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产能过剩、现代 服务业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重
补贴、违规贷款、压低水电价格等途径,吸引已经处于 过剩行业的企业在本地投资或扩大产能。有企业反映, 部分地方政府为企业制定了经营目标,要求扩建产能和 产量,如果不照办,企业在许多方面就得
不到照顾。新华社记者从调研中了解到,尽管纺织业已 属于严重差能过剩且效益下滑的行业,但中西部有些地 区建好了专门的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有的给予土地 优惠,有的给予政府补贴。“针对今年国
力量,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中西部经济加速上 扬、能耗水平下降,结构调整出现长刘元春说。今年 以来,全国夏粮产量增长1.5%,再获丰收。我国现代服 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第三产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第二
金额同比减少。这个数据较上个月扩大了1.9%。”此外, 七成左右的企业反映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加大,贸易环境 出现恶化。商务部的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共有12个国 家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
调查。“出口增速比一季度要下降,市场份额在丧失。 市场份额丧失很大程度上跟竞争力下降有关。”中国社 会科学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近年美联 储宣布量化宽松退出政策,新兴市场国家
解铝产能为2700万吨,产量为2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74.07%;市场销量1902万吨,产销率95.1%;电解铝企业 亏损面达到93%。2003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年增幅在25%左 右
,原铝消费年复合增长为17.5%。根据在建产能测算, 2015年全国电解铝产能可能超过3300万吨,新疆等西部 地区还有大批拟建产能。工信部数据还显示,2012年有 216条在建水泥生产
信部、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 有浮法玻璃生产线约270条,其中停产冷修的约30条,产 能利用率约79.9%,连续三年持续降低。金融危机以来的 房地产和汽车救市政策
,使玻璃市场大幅扩容,投资猛增。2009年至2012年底, 全国共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近100条,目前在建、拟建生 产线仍有30条至40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电
货币贬值、货币流出很大。而中国基于出口竞争力的贸 易加权汇率升值更明显,这导致了出口产品特别是低端 产品的竞争劣势。此外,中国生产要素近年持续价格上 涨,导致工资等出口成本在持续上升。成
本增加导致加工制造业优势在削弱,外企已经逐渐将生 产基地从中国向具有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拉动经济的 另一架马车——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则也呈现一定阶段性 弱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
产业高0.7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 绍,上半年,各地加大结构调整的步伐,现代服务业, 包括物流、网络购物等服务业发展较快。上半年高技术 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比规模
以上工业的增加速度高出2.3个百分点,这表明新兴产业 发展势头不错。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增强,主 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步伐较快,中西部地区的投 资、工业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
级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根据惠誉发布的 主权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地方债务规模为 12.85万亿元,占GDP的25.1%,在2011年底23.4%的基础 上增长1.7
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冯兴元表示,“中 国政府全部的负债率,即中央跟地方的负债加起来除以 GDP,至少达到69%,广义赤字率超过了3%。中国经济已 经到了不能再像2008年那样
到关键作用。这使得中央历次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无法 落地,相反还加速了地方产能的扩张。”五方面不确定 因素学者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速减缓 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的同时,下半年国内
经济也积累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 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教授认为,“非预期性”下滑成为当 前经济形势一大特点,他还强调,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无 法依靠政策宽松与刺激重返持续复苏的轨
编者按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 稳,增速仍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虽然步入增速换挡期 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但基本面和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依靠
投资和扩大产能驱动增长的动力趋于减弱,原有的发展 模式需要转变,必须加快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深化一系列关键制度的改革。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 任徐绍史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上半
发布的《2013社会蓝皮书》显示,1979年至2011年,中 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4%,比人均GDP增速低 1.4个
百分点。但是,短期内改进收入分配状况,涉及众多交 错的改革,一时难为。结构调整总体势头良好最近公布 的中国经济半年报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主要表现在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
而工业投资增速仅有7.3%;湖北固定投资增速27.9%,而 工业投资增速只有24.3%;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 工业投资增速仅为10.4%。专家表示,工业投资占到固定 投资的40%
。尽管不能将投资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 稳增长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尤其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都需要有资金保障。市场一旦形成悲观情绪, 会传染到投资环节,如果不加以引导,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