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题:
启发式评估的十原则:
1)系统状态可见
2)系统与用户现实世界的匹配
3)用户控制与自由
4)一致性与标准化
5)错误预防
6)认知而不是记忆
7)使用的灵活性与效率
8)美观而精炼的设计
9)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和修正错误
10)帮助和文档
15 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影响一个交互产品的用户体验的因素有
哪些?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通常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的全面体验和满意度。
用户体验主要由品牌(Branding)、使用性(Usabil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和内容(Content)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组成。
影响一个交互产品的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如下包括:
1.现有的技术水平限制,使得用户必须在现有的UI框架下进行。
2.设计创新,但同时有用户接受的风险。
3.开发进度,给带有艺术性的工作带来压力。
4.设计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1.简述Web设计的原则。
●以用户为中心
要求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设计时既要考虑用户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一致性
Web界面设计还必须考虑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其次,Web界面自身的风格也要一致,保持统一的整体形象。
●简洁与明确
Web界面设计是设计的一种,要求简练、明确。
●体现特色
只有丰富特色、内容翔实的网页才能使浏览者驻足阅读。
特色鲜明的Web网站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只有独特的创意和赏心悦目的网页设计才能在一瞬间打动浏览者。
●兼顾不同的浏览器
●明确的导航设计
网站首页导航应尽量展现整个网站的架构和内容,要能让浏览者确切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网站中的位置,可以确定下一步的浏览去向。
移动界面设计原则:
1,简单直观
2、个性化设计
3、易于检索
4、界面风格一致
5、根据用户要求使服务个性化
6、最大限度的避免用户出错
7、避免不必要的文本输入
8、文本信息应当本地化
未知题型:
1.人机交互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的感知有哪几种?每种感知有什么特点?
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三种。
1)视觉感知特点:一方面,眼睛和视觉系统的物理特性决定了人类无法看到某些事物;另一方面,视觉系统进行解释处理信息时可对不完全信息发挥一定的想象力。
进行人机交互设计需要清楚这两个阶段及其影响,了解人类真正能够看到的信息。
2)听觉感知特点:
听觉感知传递的信息仅次于视觉,可人们一般都低估了这些信息。
人的听觉可以感知大量的信息,但被视觉关注掩盖了许多。
听觉所涉及的问题和视觉一样,即接受刺激,把它的特性转化为神经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然后传递到大脑。
人类听觉系统对声音的解释可帮助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中的语音界面。
3)触觉感知特点:
触觉在交互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对有能力缺陷的人,如盲人,是至关重要的触觉的感知机理与视觉和听觉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非局部性
温度感受器-冷热
伤害感受器-疼痛
机械刺激感受器-压力
实验表明,人的手指的触觉敏感度是前臂的触觉敏感度的10倍。
对人身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了解有助于基于触觉的交互设备的设计。
5.1.1 图形用户界面的主要思想
图形用户界面的三个主要思想:桌面隐喻、所见即所得、以及直接操纵
1 桌面隐喻的定义:桌面隐喻是指在用户界面中用人们熟悉的桌面上的图例清楚地表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能力。
(PS:定义似乎不太会考……)
桌面隐喻的分类:
①直接隐喻:隐喻本身就带有操纵的对象;
②工具隐喻:这种隐喻设计简单、形象直观,应用也最为普遍;
③过程隐喻:通过描述操作的过程来暗示该操作。
2 所见即所得(WYSIWYG)所见即所得的定义:在所见即所得交互界面中,其所显示的用户交互行为与应用程序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一致的。
3 直接操纵(Direct Manipulation)
直接操纵是指可以把操作的对象、属性、关系显示地表示出来,用光笔、鼠标、触摸屏或数据手套等指点设备直接从屏幕上获取形象化命令和数据的过程。
1、机交互输入模式
(1)请求模式(Request Mode):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需要输入数据时,暂停程序的执行,
直到从输入设备接受到请求的输入数据后,才继续执行程序
(2)采样模式(Sample Mode):输入设备和应用程序独立地工作。
输入设备连续不断地把信息输入进来,信息的输入和应用程序中的输入命令无关。
(3)事件模式(Event Mode):输入设备和程序并行工作。
输入设备把数据保存到一个输入队列,也称为事件队列,所有的输入数据都保存起来,不会遗失。
1.什么是概念模型和分布式认知模型?举例说明分布式认知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过程
中的指导作用。
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种用户能够理解的系统描述,它使用一组集成的构思和概念,描述系统做什么、如何运作、外观如何等。
设计概念模型的关键过程:
①解用户任务需求;②选择交互方式,
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设计模型——设计师设想的模型,说明系统如何运作。
系统映像——系统实际上如何运作。
用户模型——用户如何理解系统的运作。
分布式认知模型:指的是将认知主体和环境看作一体的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活动是对内部和外部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个分布式认知系统可被看作包含多个主体、多种工具和多样技术,协调内外部表象,且有助于提供一种动态信息加工的系统。
分布式认知:分布式认知是一种将认知主体和环境看做一体的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活动是对内部和外部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分布式认知中,表象和人工制品是两个重要概念。
14.表象和人工制品:表象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录方式,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一方面它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人工制品是指人工制造的仪器、符号、程序、机器、方法、模式、理论、法规以及工作组织的形式等
界面描述语言:分为命令式语言和陈述式语言。
可用性评估方法:用户模型法、启发式评估、认知性遍历、用户测试、问卷调查、放声思考法
“启发式评估”的概念法
使用较少的评估者发现较多的问题,通过启发,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分析、
评估者对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3 简述人机交互界面的四类表示模型
⑴行为模型:主要从用户和任务的角度如何来描述人机交互界面
⑵结构模型: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表示人机交互界面
⑶模型转换:主要介绍行为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的转换
⑷表现模型:主要介绍人机交互界面表现的具体描述方法
人机界面中的四类用户
Ⅰ、偶然型用户
Ⅱ、生疏型用户
Ⅲ、熟练型用户
Ⅳ、专家型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