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本节分析
本节由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三部分内容组成,它们是本章的预备性知识.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更侧重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从微观分析带电现象的原因.有了对物体带电原因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科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等,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可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静电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与思考中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转移.
(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转移了电荷.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守恒的观点看世界.
(2)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教学重难点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等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物理实验与多
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验电器和静电计,纸屑,静电感应导体(带箔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富兰克林统一天电、地电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使新课的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
)
请每位学生用自己的梳子梳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纸屑
移近彼此接触的导体A和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属
板书设计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二、电荷守恒定律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三、元电荷、比荷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元电荷:e=1.60×10-19 C 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
电子的比荷e
m e=1.76×10
11C/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