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基础》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2、汽车经济使用寿命: 综合考虑汽车使用中的各种消耗,以取得汽车使用最佳经济效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保证汽车总使用成本最低时的使用期限。
3、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汽车已达到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用修理的方法恢复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使用期限。
4、运输条件: 由运送对象的特性和运输任务的要求所决定的影响汽车使用的各种因素称为运输条12.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车辆实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之和与汽车在载重行程额定载质量得以充分利用时所能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之和之比。
13.零担货物:一次性托运货物不足3吨的小批货物。
14.比装载质量;15.紧凑性;二、综述1.汽车运输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2)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3)满足最大通行能力要求(4)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5)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最低,零件的损坏消耗最小2.道路是如何分级的?(1)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2)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般为连接高速公路、大城市结合部、开发区经济带以及边远地区的干线公路。
(3)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为连接中等城市干线公路或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4)三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为沟通县及成真的集散公路。
(5)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一般为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支线公路。
3.货运条件包括那些方面?(1)货物类别从接收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止的所有商品或物资(2)货物运输量(3)货物运距随着运距增加,适用于选用大吨位车辆运输。
(4)货物装卸条件决定了汽车装卸作业的停歇时间、装卸货的劳动量和费用(5)货物运输的组织特点4.运输需求包括那些要素?(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通常用货运量或客运量来表示,用来说明货运和客运需求的数量和规模。
(2)流向,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的空间走向,表明客货流的产生地和消费地(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指货物或旅客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的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距离(4)运价,指运输单位质量或体积的货物和运送单位旅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5)流时和流速:流时值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时间;流速值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单位时间的位移(6)运输需求结构,值按不同货物的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等对运输需求的分类9.汽油选用应遵循那些原则?汽油的选择应根据汽车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牌号,并结合汽车的使用条件,以发动机不发生爆燃为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压缩比是选择汽油牌号的主要依据。
压缩比7.0-8.0之间可选用90号汽油;压缩比在8.0以上时可选用93号或95号汽油。
在发动机不发生爆燃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牌号汽油。
若辛烷值过低,就会使发动机产生爆燃;如果辛烷值过高,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因高辛烷值汽油着火慢,燃烧时间长,而使热动转换不充分,同时还会因排放废气温度过高而烧坏排气门或排气门座。
10.柴油选用的依据是什么?柴油选用的主要依据是使用地区月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柴油的凝点应比该最低气温低4-6度。
不同牌号的柴油可搀兑使用,以改变其凝点。
但柴油中不能掺入汽油,柴油中掺入汽油后,发火性能将显著下降,导致启动困难甚至不能启动。
11.发动机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配气相位、供油系统和点火系统技术状况及发动机工作温度均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直接影响;12.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若传动系统技术状况不良,传动效率将下降,传动系统功率损失将大为增加,而使发动机油耗增加。
改善底盘总成的润滑状况,对于减少摩擦功率损失,提高传动效率,降低油耗有明显效果。
行驶系统中的车轮轮毂轴承的松紧度对油耗有较大的影响,轮毂轴承过紧或过松都会使行驶阻力增加;轴向轮定位不正确行驶阻力也将增大,油耗增加。
前束调整不当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有滑移,不仅加剧轮胎磨损,也增加了行驶阻力和油耗。
13.合理的驾驶节油操作方法包括那些?(1)提高汽车的技术状况(2)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3)提高维修质量(4)加强油料管理14发动机润滑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发动机机油分为汽油机油系列(即S系列)和柴油机油系统(即C系列),每个系列的油品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分为若干级别,字母越往后级别越高。
机油选用分两个步骤,一个是使用级的选择,二十粘度级的选择。
使用级的高低是按级别代号的第3个字母排序区别的,从A开始越往后越高。
使用级的选择主要考虑发动机机型,不同机型发动机升功率和活塞的平均运动速度不同,所以产生的气缸有效压力和发动机转速也不同。
气缸有效压力越高、发动机转速越高、对机油的使用级要求越高。
机油粘度级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环境温度的高低。
还必须考虑发动机的负荷、转速和磨损情况,如果发动机负荷大、转速低或磨损严重时,应选择粘度较大的机油,反之应选择粘度较小的。
15.如何选用发动机润滑油?16.如何选用汽车齿轮油?17.汽油发动机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1)CO 在汽油机燃烧室内部分区域存在α<1的过浓区域;部分未然碳氢化合物在排放过程中发生不完全燃烧;气温低或者燃烧时间短暂等,燃烧不能完全进行,产生CO;若燃烧后的温度很高,也会使在正常情况下形成的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
(2)碳氢化合物一切妨碍燃料燃烧的因素都是HC形成的原因。
发动机燃用的混合气过浓、过稀或雾化不良,点火能量不足或点火过迟,火焰难以传播到的低温缸壁的激冷作用,都是影响HC形成的重要因素(3)氮氧化合物是在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生成机理比较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除燃烧气体的温度和氧气的浓度外,停留在高温下的时间是氮氧化合物生成的重要因素。
(4)微粒碳烟是碳氢化合物燃料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产生的、18.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有何影响?(1)怠速工况下,转速低,进气系统内空气流速低,汽油雾化不良,与空气混合不均,发动机燃用浓混合气,废气中的HC和CO浓度大大增加。
(2)小负荷工况下,进入气缸的混合汽较少,缸内残余气体比例相对较大,不利于燃烧,因此,需要燃用较浓混合气,使排放中的CO、HC浓度较大。
(3)中等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燃用较稀的经济混合气,废气中的CO、HC浓度较小。
(4)大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燃用较浓的功率混合气,废气中的CO、HC的排放增加量不多,但生成的氮氧化物明显增加并产生大量黑烟。
(5)发动机转速不直接对燃烧产物中有害成分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对进气过程和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作用影响有害气体的形成和浓度。
发动机转速增加时,加强了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紊流,改善了混合气和燃烧,排放中的CO、CH含量减少。
当转速达到最高转速的65%-75%时,废气中氮氧化物达到最大值。
柴油机转速提高时,废气中的CO、HC、氮氧化物均有所降低,在最高转速时,CO浓度继续下降,而HC和氮氧化物浓度增加。
19.简要说明发动机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0.简要说明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1.汽车行驶时,轮胎花纹噪声和道路噪声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行驶时,因轮胎胎面花纹槽内的空气在接地时被挤压,并有规则的排出,周围空气压力变化,产生花纹噪声。
轮胎在驶过凸凹不平的路面时,凹坑内的空气受挤压和排放而产生的噪声为道路噪声,其产生机理与花纹噪声相同,均是由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产生。
22.汽车走合期有什么使用特点?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特点:(1)零件表面磨损剧烈,磨损速度快(2)润滑油变质快(3)行驶故障多措施:减载、限速、正确驾驶、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加强维护2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问题:(1)发动机充其量下降(2)燃烧不正常(3)润滑油易变质(4)磨损加剧(5)供油系统气阻(6)其他蓄电池电解液蒸发量大;轮胎散热慢,胎内温度升高使气压增大;橡胶老化速度加快,强度降低,容易爆破措施:(1)加强技术维护(2)防止爆燃(适当推迟点火,调稀混合气)(3)防止气阻(改善发动机散热和通风)(4)防止轮胎爆裂24.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因发动机过热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25.高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润滑油易变质的原因是什么?发动机过热使燃烧室、活塞和活塞环区域及油底壳等易引起润滑油变质的主要区域的温度升高,加剧了润滑油的热分解、氧化和聚合过程。
不正确燃烧的产物窜入曲轴箱后,既污染了润滑油,有事起温度升高。
因此发动机正常温度越高,润滑油变质越快。
在高温条件下,发动机和传统系统各总成在启动后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前的磨损减少;但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油性变差,润滑油污染后品质下降,同时因不正常燃烧而形成的高温高压,使汽车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特别是超载爬坡或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其磨损加剧。
26.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问题:(1)发动机启动困难(2)总成磨损严重(3)油耗增加(4)机件易损坏措施:预热、改善混合气形成条件、使用启动液、合理使用燃料和润滑油、保温、正确使用防冻液27.低温条件下,汽车发动机为什么难以起动?主要原因有: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蓄电池工作能力降低曲轴在启动时的旋转阻力矩包括:缸内压缩气体的反作用力矩,运动部件的惯性力矩,各摩擦副的摩擦阻力距。
气温变化时,前两种阻力矩的变化不大,而摩擦阻力距却因低温时润滑油粘度增加而大大增加,使发动机的启动转速降低,从而造成启动困难。
温度降低也会使燃油的粘度和密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表面张力增大,从而难以雾化,同时低温时燃油难以吸热蒸发,大部分燃油以液态进入气缸,实际混合气过稀而不易启动。
随着温度降低,蓄电池电解液粘度增加,向极板的渗透能力下降,内阻增加;同时同时启动时启动电流大,因内阻增加引起的电压降增大,从而使蓄电池的端电压明显下降。
低温启动需要的启动功率大而蓄电池的输出功率反而下降,易产生启动机无力拖动发动机旋转或不能达到最低启动转速的情况,而且,蓄电池端电压下降使火花塞跳火能量减少,发动机启动困难。
28.低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油耗量大的原因是什么?磨损原因;(1)润滑条件差(2)低温条件下,燃烧过程中的水蒸气凝结于缸壁,并与汽油在燃烧中氧化硫化合成酸,腐蚀缸壁而引起腐蚀磨损(3)由于曲轴主轴承及连杆轴承与轴颈的膨胀系数不同,低温时使其配合间隙变小,从而加剧了轴承和轴颈磨损油耗大:(1)发动机暖车时间长(2)发动机工作温度低,,燃料气化不良,燃烧不完全(3)润滑油粘度大,摩擦损失大,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传动系统传动效率下降,汽车行驶阻力增加29.高原山区条件下,汽车油耗量增大的原因是什么?高原行驶的汽车,发动机循环充气量明显下降,若供油系统未经调整或校正,则随海拔高度增加空燃比变小,混合气变浓,发动机油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