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技术标准
道岔护轨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 栓、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钢枕立柱螺栓、 可动心轨凸缘与接头铁联结螺栓必须齐全,作 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 同一部位同时有两条螺栓或可动心轨凸缘与接 头铁螺栓有一条缺少或折损时,道岔应停止使 用。
技术标准十
道岔各种零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 补充。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有计划地进行修 理或更换: 1) 各种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 形或作用不良。 2) 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 3mm。 3) 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 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 4) 护轨垫板折损。
技术标准十一
辙叉伤损分轻伤和重伤两类: 一、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含可动心轨辙
叉中高锰钢整铸翼轨、叉跟座): 1) 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 (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 kg/m及以下钢轨, 在正线上超过4mm,到发线上超过6mm,其 他站线上超过8mm; 60kg/m及以上钢轨, 在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正线上超过4 mm, 其他正线上超过6 mm,到发线上超过8 mm, 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可动心轨宽40mm断 面及可动心轨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 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4mm。
Company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技术标准六
道岔后的连接: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 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 条件下不应小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不 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 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 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 mm, 顺坡不应大于2‰。
技术标准七
尖轨、可动心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 或更换: 1)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 不靠贴大于1mm。 2) 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 定。 3) 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 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 低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4) 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nm及以下断面 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 高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十三、单开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Km/h)。
钢轨 尖轨类型 辙叉类型 道岔号散 9 12 18 30 38
43kg/m
50kg/m
普通钢孰尖轨
普通钢轨尖轨
固定型
固定型
85
90
95
110 120
50kg/m
50kg/m
AT弹性可弯尖轨
AT弹性可弯尖轨
固定型
可动心轨
120
160
60kg/m
60kg/rn
技术标准十一
三、钢轨组合辙叉的垂直磨耗比照高锰钢 整铸辙叉办理,其他伤损比照钢轨轻重 伤标准办理。 辙叉有轻伤时,应注意检查观测,达到重 伤标准时应及时更换。
技术标准十二
接头螺栓扭矩与尖趾距离: 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 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700~900N· m。 可动心轨道岔的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 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容许误差: 12号为(0,+10) mm,18号为(0, +15) mm,30号及以上为(0,+25) mm。
技术标准十
道岔各种零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 补充。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有计划地进行修 理或更换: 5) 钢枕和钢枕垫板下胶垫及防切垫片损坏、 失效。 6) 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 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 mm,销钉帽内 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5 mm。 7) 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60
60
两侧裂纹贯通(指贯通长度)
50
两侧裂纹相对部分长度
100
技术标准十一
4)叉趾、叉跟轨头及下颚部位裂纹超过 30mm。 5)叉趾、叉跟浇注断面变化部位斜向或水平 裂纹长度超过120mm,或虽未超过120mm, 但裂纹垂直高度超过40mm。 6)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 弧的连接点。 7)螺栓孔裂纹延伸至轨端、轨头下颚或轨底, 两相邻螺栓孔裂通。 8)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30 mm,且深度超过6mm。 9)钢轨探伤人员或线路(检查)工长认为有影 响行车安全的其他缺陷。
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 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 合要求,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 2) 基本轨垂直磨耗 (1)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6mm, 到发线上超过8mm,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 (2)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 120km/h的正线上超过6mm,其他正线上超 过8mm,到发线上超过10mm,其他站线上超 过11 mm(33 kg/m及其以下钢轨由铁路局规 定)。 3) 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
尖轨种类 直向(mm) 侧向(mm) 附 注
直线型尖轨
1439
1439
12号道岔AT弹 性可弯尖轨
1435
1435
尖轨轨头刨切范围内曲股 轨距构造加宽除外
其他曲线型尖 轨
1435
按标准图办理
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
技术标准一
单开道岔轨距: 3)导曲线中部轨距按标准图设置。 辙叉部分轨距,直、侧向均为1435mm。 4)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直尖轨为 142mm,曲尖轨为152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 号普通道岔为180 mm,12号提速道岔为160 mm;18 号道岔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为160mm,允许速 度不大于160km/h时为160mm或180mm(具体按标准 图或设计图规定办理);其他型号道岔按标准图或设计 图办理。 5)可动心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动程按标准图或设计图 办理。 注:特殊道岔不符合上述规定者。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要 求办理。
技术标准二
各部分轨距加宽递减: 1)尖轨尖端轨距加宽,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 /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 接头。 2)尖轨尖端与尖轨跟端轨距的差数,直尖轨应 在尖轨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曲尖轨按标准图或 设计图办理。 3)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 离为1.5m。 4)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 至距尖轨跟端3m处,距辙叉前端4m处;曲尖轨 时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技术标准七
尖轨、可动心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 时修理或更换: 5) 尖轨、可动心轨工作面伤损,继续 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可动心轨的可 能。 6) 内锁闭道岔两尖轨相互脱离时,分 动外锁闭道岔两尖轨与连接装置相互分 离或外锁闭装置失效时。 7) 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
技术标准八
尖轨尖端轨距 (一)
尖轨种类 尖轨长度 (mm) 轨距(mm) 附 注
6250以下
直线型尖轨 6250~7700 以下 7.700
1453
1450 1445
12号道岔AT弹性 可弯尖轨
1437
道岔允许速度大 于120 km/h时 为1435mm
无标准图时按设 计图办理
其他曲线型尖轨
按标准图办理
尖轨跟端轨距(二)
Company
LOGO
铁路道岔技术标准—铁道工程教研室
主要内容
1 3 2
道岔几何尺寸 道岔伤损类型
3 4
道岔过岔速度
无缝道岔
普通单开道岔技术标准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9 、12、18号)
技术标准一
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 不同时应用异型轨过渡。 单开道岔轨距: 1)尖轨尖端轨距 (一) 2)尖轨跟端轨距(二)
技术标准十一
辙叉伤损分轻伤和重伤两类: 2) 辙叉顶面和侧面的任何部位有裂纹。 3) 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 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 mm, 且深度超过3 mm。 4) 钢轨探伤人员或线路(检查)工长认为有伤 损的辙叉。
技术标准十 一
二、高锰钢整铸辙叉重伤标准(含可动心轨辙叉 中高锰钢整铸翼轨、叉跟座): 1)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 (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 在正线上超过6mm,到发线上超过8mm,其 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m及以上钢轨, 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6 mm, 其他正线上超过8mm,到发线上超过10mm, 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可动心轨宽40mm断 面及可动心轨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 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6 mm(33kg/m及 其以下钢轨由铁路局规定)。
18
75/ 80
30
38
普通钢轨尖轨
25
30
35
40
45
AT弹性可弯尖 轨
50
75/ 80
140
140
注:具体根据道岔标准图 或设计图规定。
技术标准十四
无缝道岔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可动心轨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 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固定型道岔除 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辙叉前后4个接头及曲股 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固定型辙叉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 1100~1400N· m。 二、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120~ 150N· m;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 矩应保持在60~80N· m。
普通钢轨尖轨
AT弹性可弯尖轨
固定型
固定型 固定型(提速道 岔)
100
110
120
60kg/m 60kg/m
AT弹性可弯尖轨 AT弹性可弯尖轨
140
160 160/200 160/200 160/200 200
可动心轨
十三、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不应超过下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