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县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

全县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

全县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为确保我县成功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扶持青年创业,加快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增强我县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开展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X〕30号)和《X省商务厅X 省财政厅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及X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管理制度的通知》(X商函〔X〕55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以“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为契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邮政、商贸流通、供销、电商、物流等企业,结合农业农户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促进农村发展与扶贫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破解农村物流难题,打通农产品“上行”网络销售渠道,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农村青年创业,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红利,为农民铺开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促进我县经济持续稳定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原则。

抓好政府政策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

(二)坚持精准定位,助力扶贫原则。

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准,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作用,注重培育带动贫困人口的电商主体,增强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作用。

(三)坚持重点突出、强化上行原则。

我县做为“农产品上行先进县”要以电子商务引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流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形成个性化、定制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流通体系,从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坚持壮大企业、示范带动原则。

在培育、扶持、壮大电商企业的同时,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主体为抓手,积极培养网销品牌。

破解物流配送、诚信机制等建设问题。

三、工作目标根据X县农村消费市场、通信设施和物流配送等实际情况,结合我县实际,对主要农副产品、畜产品、农村地区加工品、手工艺品进行网络宣传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鼓励农村创业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合作社、万村千乡连锁超市等个人或单位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为农村居民网上代购、开设网店、农产品直销、物流配送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促进农产品网销快速增长,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同比增长30%以上,通过完善农村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形成乡镇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70%以上的物流配送网络。

在我县建设县域运营服务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9个乡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11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贫困村40个),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发布、网络购销、线下体验、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功能,全面提升农村现代化流通水平,为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主要任务(一)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提升X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和运营团队作为电商发展顾问,实现信息共享、相互促进,共同驱动,更好更快发展。

加大扶持作为服务中心运营主体的规模企业,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

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税收等政策体系。

整合全县电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电子商务层次,提高知名度,扩大电商规模。

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机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X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为基础,以中国惠农电子商务模式,逐步建立“线上、线下”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增强电商扶持工作的实效性。

(二)建设改造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依据区域布局,建设县域运营服务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并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接,负责当地产品信息和网商信息搜集、管理、报送。

推动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与万村千乡农家店、邮政网点、供销网点、农村超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点的融合,优化资源重组,逐步建成19个乡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11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村40个)。

其中,重点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村服务站点,拓展村级站点的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生活服务等功能,增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电子商务进农村采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邮政、供销社及其他物流企业等资源。

乡镇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乡镇商贸中心、邮政的现有资源,择优确定并按照标准升级改造;村级服务网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网点中优选升级改造。

冷链物流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支撑,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冷链物流双向流通能力,彻底解决制约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快速发展的问题。

同时,由政府引导承载企业整合本地金融结算、保险赔付、投资担保、网络贸易仓储、生产加工和快递资源,与各物流快递公司合作,使快递配送能够延伸至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解决农村居民物流配送线上“最初一公里”和线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

积极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增强我县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带动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推动农村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紧密的供应链条。

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分等定级、包装、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产品提供品控、溯源、品牌培育等服务,消除农特产品上行障碍,重点支持扶贫效果明显的优势产业、产品上网销售,提高农村产品的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带动农民增收。

(五)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全力保障培训经费,以培育锻炼一批本土化的电商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聘请相关电商专业讲师团队来我县授课、外派电商专业人才实训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政府、企业、农民、大学生等参与电子商务理论、运营、操作等培训,培养一批本土化的电子商务讲师级人才,全力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发挥培训指导作用;通过对具有电子商务创业基础,有一定电脑操作基本技能的人员,使其成为全县电商队伍领军或创业人才;通过对城乡青年、农民、贫困家庭、退伍军人、待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镇干部、县直单位在职干部职工等开展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网络技术促销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创业人才队伍。

依托X县电子商务协会和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技能培训。

利用专业培训机构以及聘请电子商务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等师资,针对五类人群,开展四级培训,培育消费习惯、提升电商技能、打造电商经济。

五类人群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负责人、农业合作社、农村创业青年及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服务体系工作人员,四级培训即扫盲班、初级班、中级班和精英班。

五、组织实施(一)启动阶段(X年10月—X年12月)1. 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文艺表演、流动宣传车、刷墙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电子商务进农村”具体政策、业务流程以及推进情况等,达到家喻户晓。

开办X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简报,定期报告工作动态。

2. 招投标阶段。

按照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X商函〔X〕551号)文件要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施招投标确定承载企业。

招投标具体标段划分: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00万元)建设改造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00万元)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300万元)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400万元)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00万元)3. 情况摸底。

一是全县产业基础情况,包括特色农、畜产品、手工艺品、工业品等产业规模及特色产业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二是全县电商基础情况,包括物流快递企业及从业人员、电子商务交易额、本地网购情况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大数据、智慧乡村大数据等。

三是全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情况。

?4. 制定方案。

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具体工作计划,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施。

?(二)重点实施阶段(X年1月-X年12月)1. 项目组织。

为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电商办)负责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日常工作。

公开招标有电商基础的规模企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的承载单位,统筹项目的规划,实施及管理,指导各乡镇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推广宣传、招商、培训以及区域服务中心、网点的建设。

电商办下设四个工作组:(1)基地中心组:负责县城电子商务园区基地的资源整合、协调及推广,承担全县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的仓储、商贸中心和物流中转功能。

(2)项目推广组:负责项目调研及组织、宣传、推广。

(3)培训组:负责电商进农村相关业务的课程开发、师资安排、授课、后续的培训服务等工作。

(4)综合服务组:负责项目总体宣传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关活动的宣传推进工作,负责项目的日常指导工作。

2. 项目内容。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主要包括:县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及村级电商服务点,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农村电商培训。

(1)进一步完善提升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承载企业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子商务基地,引导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项目,并负责本地区农产品、畜产品及地方品牌产品的推广运营,提供业务指导与平台系统支持服务,整合资源,总揽全县电子商务的全程服务工作。

鼓励具有实力的电商服务企业,可直接到乡镇、村开办网点,受理电子商务日常业务。

(2)建设19个乡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首先依靠具备条件的已有的服务中心、商贸中心、配送中心承接项目,对于当地没有适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可依托承载企业到该乡镇开设直营店,负责乡镇电子商务服务工作。

(3)建设40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部分可利用改造升级的电商门店,②邮政三农服务店,③已注册的商业网点,④有意向创业的农村待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及乡镇包村干部等,按以上排列视各方面情况择优选用。

(4)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支持邮政、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牵头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建设仓储分拣物流运营中心和乡村快递配送站点,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

(5)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和农村电商培训。

积极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培育2-3个知名区域品牌,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