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④ 以上方法都能有效降低粘贴伤的发生。
二、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的损伤
① 留置针透明敷贴可选用低敏性,透气性能良好的敷贴,降低致敏可能; ② 正确使用皮肤消毒剂,应待干后在贴敷贴; ③ 正确粘敷贴,将敷贴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从穿刺点
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
三、静脉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
① 重视预防,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巡视观察。 ② 对使用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应选择
⑤ 新生儿皮肤如此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 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更易受损。
2
受损原因及分析
新生儿皮肤薄嫩,其屏障功能较弱,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 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特别是危重新生儿,其原发病严重,体质虚 弱或体重轻,生长发育差,在抢救过程中由于侵袭性操作的增加, 极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
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避免造成肝素帽被压迫。
六、烫伤
① 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辐射台,避免感温器被其他物品覆盖,感温 探头未贴紧皮肤;加强巡视,2-4h监测体温1次,并记录箱温,做好 交接班。
三、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
① 在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外渗时,局部皮肤不红肿,但有白色颗粒状沉积物稍突 出表面;
② 苯巴比妥静脉外渗皮肤会出现苍白或微红,青紫,丘疹,水疱,紫黑色甚至 溃烂······
③ 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钾,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能量合剂 和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时,若为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会出现 大片红肿,胀痛,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若为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 出现水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变为紫黑色,形成溃疡。
六、烫伤
A. 抢救台感温探头脱落或不贴紧皮肤,没有及时发现所致烫伤;
一、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① 粘贴伤可以采取更换低敏胶布,每班更换粘贴位置,揭去胶布前先润 湿胶布,
② 接受心电监护的患儿,在更换电极后及时用湿纱布擦净粘贴部位皮肤, 再次粘贴时,略移动电极粘附位置;
③ 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探头接触处皮肤部位,包括眼罩,体温探头等,每 3小时更换部位1次。
③ 表皮和真皮间靠弹力纤维连接,早产儿皮肤纤维形成少,表真皮间接 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易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落。
④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表皮呈碱性,平均PH值为6.0,出生后1周降至5.5. 而皮肤的酸性环境亦是其阻挡细胞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武器,当 表皮PH小于5.0时可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入侵。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
主讲:吴艳丽
新生儿皮肤解剖及生理
① 新生儿表皮角化层很薄,易于脱皮,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 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基底膜细嫩而疏松,皮肤屏障作用弱,当受 外界不良刺激作用后易导致皮肤损害。
② 足月新生儿皮肤角质层月约有10~20层,早产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 胎龄30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角质层只有2~3层,出生后10~14d角质层 才逐渐成熟。
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穿刺,不宜选择手,足小静脉,避免选择靠近 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 ③ 及时处理轻度炎性改变:皮肤轻微发红可予红霉素软膏外涂3-7d,止 痛消肿可予硫酸镁局部热敷。 ④ 重度炎性改变: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 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皮下浸润注射,皮肤局 部坏死范围颜色的损坏程度很快得到改善。 ⑤ 对于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致局部皮肤发黑坏死,首先创面彻底清创, 除去受损伤的表皮坏死组织,再予以人工细胞愈合膜外涂,人工细胞 愈合膜以细胞的主要成分为原料,通过脂质体与人体细胞膜的相互作 用(胞吞,融合或脂质交换等),脂质体的内含物直接运载至创面细 胞内,参与该部位细胞修复更新和促进伤口愈合。
三、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可导致危重症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常见药物如下
① 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钾,钙,高渗糖,甘露醇,硫酸镁,碳酸氢 钠和氨茶碱;
② 具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③ 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④ 血制品:血浆,血小板和全血; ⑤ 静脉高营养性物质:氨基酸,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⑥ 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
二、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的皮肤完整性受损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广泛 应用,增加了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概率。敷贴中的黏胶含有乳胶 颗粒,由于新生儿皮肤特点,易引 起过敏发生;穿刺消毒液复合碘含 有效碘0.2%,未彻底干燥即粘贴 敷贴,更易引起过敏发生;粘贴敷 贴时,若将敷料绷紧,先贴于皮肤 的一部分,再贴剩余的部分,就会 引起敷贴下皮肤张力的改变,在外 力的作用下,更易导致张力性损伤。
受损原因 分析
粘贴所致 的
留置针的 透明敷贴 引起的受

药物外渗 所致
摩擦伤
压伤
烫伤
一、粘贴所致的皮肤损伤
① 主要是由于纸胶粘贴时间长, 特别是辐射床,蓝光箱,保暖 箱内的患儿,加热后胶布的粘 性增加,胶布撕下时引起损伤。
② 心电监护时电极片的粘贴,血 氧饱和度的绑贴,易使患儿皮 肤过敏,轻者皮肤发红,重者 形成小水疱。
四、磨擦伤
将新生儿头部一侧覆盖软布,以免患儿活动后撞伤头面部,给患儿带上 棉布手套和足套,防止其哭闹时抓伤皮肤。光疗时,每1小时协助患儿更 换体位1次,左,右侧卧位,俯卧,仰卧等相互交替换位。
五、压伤
① 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的新生儿要加强护理,防止鼻中隔病变,警觉 并检查鼻套管是否处于正确位置,避免造成鼻中隔坏死,鼻塞固定时 不宜过紧,检查鼻腔内有无分泌物,以防呼吸道堵塞和患儿鼻部局部 皮肤产生压迫性坏死。
四、磨擦伤
A. 磨擦伤常见于双面蓝光暖箱中接受治疗的患儿,由于床平面过硬,患 儿哭闹,活动过多而引起双足外踝皮肤擦伤。
五、压伤
A.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点,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压伤,如: B. 使用改良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 C. 使用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对鼻中隔的压伤; D. 使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 E. 针头帽,棉棒等异物遗留于新生儿衣被内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