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历史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七铺作: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拱(宋称为一朵,清称一攒);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多寡,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叫七踩(宋称六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超出四跳九踩(宋称七铺作)。
城内面积大部分被宫殿区占据2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汉承秦京畿之制,实行大长安城市区域规划。
采用扩建模式,以秦咸阳离宫兴乐宫为基础增建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建章宫,形成不完全规则的城池形状和城市布局。
城内各宫分区布置,打破―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寝‖等的传统手法,形式分散而自由,宫苑式园林化的布局手法特征明显,宫的比重大。
集中的商业区:长安设九市(基本属于―前朝后寝‖格局),城内四市城外五市,构成了长安城的庞大商业区。
有大规模的皇家苑囿区。
城南有大型礼制建筑群落。
基础设施完备:有发达的水运系统(天然水系和人工漕运)、陆路交通系统(干道、驰道),并完善了秦代以来的邮驿系统。
―强干弱枝‖强制迁富豪家聚居城郊帝陵周围,形成七座―陵邑‖,形成所谓―七星伴月‖的宏伟格局,也形成京城、陵邑和郊县的三级结构。
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之精在于―体宜‖而造园之巧在于―因借‖何谓―因借‖,计成解释明确: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垭,泉流石注,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谢斯谢,不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官,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不分町瞳,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传统的因借理论两点注意:•强调―善于用因‖•强调―取景在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明了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4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傅的两端势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傅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线。
二画图题(每题5分,共20分)1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图2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图3清起檩硬山大木小式(抬梁式)剖面图4宋式勾阑三论述题:(共20分)★分析北京天坛的空间布局及其象征意义。
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1时间: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故宫同时修建。
2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这既合乎古制,又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建筑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全区遍植柏树,为散落其中的建筑群提供了隔绝人寰的树木静米谧的气氛。
3 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25米,南北为1650.3米.内坛墙东西1043.2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
正门在西,其余均不设门。
4 天坛的建筑包括:a.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d.丹陛桥(361×29米).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二.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
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
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
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
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
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
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
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
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
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
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
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
即,9×1,9×2,9×3……9×9。
中层、下层也是如此。
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根(12时辰)承下檐,金柱12根(12月)承中檐,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
结构布局合理。
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
它的室内空间很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三、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1中轴线布局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③主建筑与环境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
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外国建筑历史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位于今雅典城西南,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
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为多立克柱式,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根据使用功能进行流线动作设计。
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
2、拜占廷建筑:是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的别具特色的综合。
特别是在拱、券、穹窿方面,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它们形式灵活多样。
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平面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式(平面十字形,中央有穹窿,有时四翼上也有)。
此外,用彩色云石琉璃砖镶嵌和彩色面砖来装饰建筑也是其特色。
结构上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度问题,利用了帆拱结构,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
成宽阔、丰富、无穷无尽的内部空间和有组织的外部结构,新的集中式空间构图。
内部装饰:豪华富丽。
3、飞扶壁:它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
它与扶壁一样,同时支撑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与扶壁不同,利用从墙体上部外挑出的一个券形或半券形的结构(亦称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到离此一定距离的柱墩上。
由于减轻了墙体的负担,原墙体上墙墩的重量可以缩小。
4、巴洛克建筑:18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在耶稣教团的倡导下,流行起的一种极为夸张的巴洛克风格。
它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形,醉心于表现自我感觉,讲究视觉效果,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曲面建筑部分断折、不完整等。
代表作品: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
平面上,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巴洛克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空间上,由于平面特殊形状,赋予空间以凹凸分明,由此围合的各种动态强烈的室内空间,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外形上,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起伏变化与运动感5、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在欧美一些国家受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而流行的一种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如: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年)模仿哥特风格。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她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由于追求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哥特复兴建筑。
最著名的作品:英国国会大厦。
6、草原住宅:• 草原住宅赖特• ①赖特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想像力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Prairie House );它大多坐落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屋顶。
②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
它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③草原式住宅平面常为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一般放在楼上。
★威立茨住宅1902年★罗比住宅1908年7、少就是多:密斯把他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方法归结为把他在1928年说过的这句―少就是多‖。
具体含义:①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②净化建筑体系,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8、路易斯–康:生于1901年,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材料和结构的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