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PPT
• 3、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免受紫外线、红外线和微 波等电磁波的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砂石碎屑以及化学溶液溅射 的损伤。
• 4、防噪声用具: • (1)耳塞
• (2)耳罩
六、我公司职业卫生工作
• 1、成立专门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职业病管理的日常工作。 • 2、实施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病前期预防教育培训活动,普 及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员工对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保证员工的人身健康 安全。 • 3、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每年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 健康体检,对已形成职业病的员工,及时安排治疗及调岗,并根据劳动 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治疗。 • 4、建立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改善从业人员 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卫生设备、设施、工具 以及劳动防护用品,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主要内容
1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概述
2
3 4
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介绍
我公司主要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我公司的职业卫生工作
一、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 •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 种危害。 •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 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 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 4、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 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 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 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五、劳动防护用品
• 1、定义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 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 2、分类 按人体防护部位将用品划分为10大类 : (1)头部护具类 ; (2)呼吸护具类 ; (3)眼(面)护具类 ; (4)听力护具类 ; (5)防护手套类 ; (6)防护鞋类 ; (7)防护服类 ; (8)护肤用品类 ; (9)防坠落护具类 ; (10)其他防护装备品种;
二、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 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 • 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 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 康。 • 2、职业病的分类 •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4月18日的颁布《职业 病目录》中,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 职业性皮肤病8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
三、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 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 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 空间的总称。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 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 2、什么是职业性危害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 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 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 • 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 (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 (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产性振动、噪声; (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 无线电波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宇宙线等。 • 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 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 5、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 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 害。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 (1)从呼吸道进入 • (2)从皮肤进入 • (3)从消化道进入。
四、我公司主要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煤尘、粉煤灰、渣尘、硫磺尘等。 (2)生产性毒物: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焦油、石脑 油、苯、甲苯、二甲苯、酚、甲酚、氨、萘、蒽、3,4-苯并芘、甲 醇、氰化氢、异丙醚、氢氧化钠、过氧化氢、聚丙烯酰胺、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甲基二乙醇胺、三甲苯磷酸酯、润滑油、硫 酸、柴油、盐酸、次氯酸钠、联氨、六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硫 、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等。 其中被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高毒物质有一氧化碳、苯、氨、二 氧化氮、硫化氢、联氨、氰化氢、二氧化锰。 • 2、物理因素 • 噪声、高温、热辐射、紫外辐射、工频电磁场、全身振动、γ 射线 等。
• 3、硫化氢的主要危害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蛋味),易溶于水;为强烈的神 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 • 4、一氧化碳的主要危害 容易经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心悸等症状,严重的CO中毒,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 • 5、甲烷的主要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 人窒息。主要是缺氧表现,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 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 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