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2-01
【摘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药物可治愈疾病,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缩短疗程,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等益处;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但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对用药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合理用药是有关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药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当和错误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药物本身的特性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因素。
用药的合理性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药物;合理用药;基本原则;用药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合理用药的要求:“对症用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药物可治愈疾病,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缩短疗程,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等,而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如延误疾病治疗、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酿成药疗事故、浪费医药资源等。
宣传和研究如何合理地用药、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国际上药学界的同仁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即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1)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直接体现了对病人和公众切身利益的保护。
安全性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的概念,在用药时必须权衡利弊,使患者承受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疗效,医患双方都应正确了解药品的二重性——治病和致病。
(2)有效性
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人们使用药物就是要能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的,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场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明显不同,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
正确、适用、适宜的药物使其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药物治疗的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医患双方都应对药物的疗效有较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3)经济性
经济地使用药物,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病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4)适当性
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根据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在适
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剂量、途径和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适当性的原则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
2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合理用药是有关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药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当和错误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药物本身的特性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因素。
2.1 人的因素
临床用药不只是医师、药师或病人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诊断、开方、调配发药、给药、服药、监测用药过程和评价结果全过程。
合理用药必须包括正确诊断,合理处方、准确调配、正确给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正确服药等各个环节,医师、药师、护师、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各界有关人员任何一方,不合理用药都会波及影响其他人员努力,造成前功尽弃。
2.1.1 医师因素
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执业医师才有处方权。
因此,正确诊断、充分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状况、掌握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正常与疾病时的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药动学性质、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目标、正确实施药物治疗、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成为合理用药的临床基础。
致使医师不合理用药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
①医术和治疗水平不高
表现为因诊断或疾病判断错误而用药不对症,单凭经验而盲目用药,轻症用重药,忽视特殊病人的用药禁品等。
②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
在获取可靠的新药,老药新用、新报告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新颁布的药事法规,信息方面存在弱点。
③缺乏药物和治疗学知识
对药物组成成分、药物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
④责任心不强
不仔细询问病人用药史,对曾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者再次开用同种药物,以至引起严重后果;未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病理情况,给病人使用有禁忌的药品,迁就病人,放弃药物决策权,任病人点名开药。
⑤临床用药监测不力
长期使用容易积蓄中毒的药物,未及时撤换药物,对于使用不当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之类药物,未做药敏试验,或及时更换品种。
2.1.2 药师因素
药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
药师工作失误,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
①审查处方不严
未审查出处方中特殊病人用药、特殊管理药品、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问题,未能及时提醒医师修改处方。
②调剂配发错误
未按照医师处方正确发药,包括药物、浓度、数量、剂型、效期、质量、包装等方面的差错可能是药师调剂操作失误,又未经核对所造成。
③用药指导不力
在发药时未向病人书面和口头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
④协作和交流不够
未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供给医护人员的药物信息有误,医护人员和药师之间缺乏沟通,药师处理和解决问题不得当。
2.1.3 护理因素
护师负责病人给药操作和病人监护,护师给药操作有误也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
①未正确执行医嘱;
②使用了质量不合理的药品;
③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
④给药操作不当。
2.1.4 病人因素
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关键因素。
病人不遵守医师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临床合现用药的主要
障碍,常表现为药物治疗急于求成,稍有身体不适便使用药品,盲目听从媒体的宣传,追求特殊的用药效应,滥用药品。
2.2 药物因素
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因人而异,无论疗效还是不良反应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现都不相同,存在个体差异。
3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其危害
3.1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包括得不到药物和因误诊而未给予需要的药物。
(2)选用药物不当,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忽视抗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
(3)用药剂量不足、过量或疗程过长。
(4)无适应症用药,如医生安慰性给病人开药,用一些对病人无效也无害的“药物”。
(5)不适当的合并用药,未按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不必要或不适当的使用多种药物。
(6)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单纯为了提高医疗体的宣传,追求特殊的用药效应,滥用药品。
3.2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有些是单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有些程度较轻,有些后果十分严重。
(1)延误疾病治疗,用药不对症,给药剂量不足,疗程缩短,
合并使用药理作用相互拮抗的药物等不合理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加重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导致治疗失效,同时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3)酿成药疗事故,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称为药疗事故,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应及时避免发生。
(4)浪费医药资源: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药资源有形和无形的浪费,有形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消耗如无病用药,多开不服,重复给药和无必要的合并使用多种药物。
4 结论
合理用药是有关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药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当和错误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药物本身的特性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因素。
应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这对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2012.
[2] 临床合理用药[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