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小鼠技术

转基因小鼠技术


2013-8-4
7
4、体细胞核移植法
显微法和克隆法效率比较

2013-8-4
8
1997 Nature 385, 810–
4、体细胞核移植法
优点 减少受体动物的数目,不需要用受体母畜来承担那 些非转基因的胚胎,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事先在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和对阳性细胞进行筛 选,简化了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许多环节,节约了人力,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缺点
转基因小鼠技术
---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李懿萍
2010.05.20
2013-8-4
1
基因打靶的简易程序
2013-8-4
2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法
优点: 外源基因整合情况的可控性高 可预先在细胞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定位、 表达的水平及插入的稳定性 外源基因导入ES细胞的方法多样,细胞鉴定及筛 选方便 缺点: ES细胞系建立及培养困难 维持ES细胞的未分化及多向分化潜能不易 所得个体为嵌合体
2013-8-4
31
小鼠的历史
15. 1983年 -- PCR
Kary Mullis --1993年的诺贝尔奖
16. 1987-89年 -- 第一只基因敲除小鼠
Martin Evans,Oliver Smithies 和 Mario Capecch 领导的几 个研究小组--- 2001获得了Lasker奖
缺 点
精密仪器, 供体细胞易 技术操作较难,衰老 易造成宿主动 物基因组的插 入突变
有些结果 不能重复
2013-8-4
14
Electroporation
2013-8-4
15
2013-8-4
16
2013-8-4
17
2013-8-4
18
2013-8-4
19
1
4
2
5
3
2013-8-4
6
20
1
4
2
5
3
2013-8-4
6
21
2013-8-4
22
2013-8-4
23
2013-8-4
24
转基因小鼠技术
---转基因小鼠在科研中的应用
2013-8-4
25
小鼠的历史
1. 7500万-1.25亿年前 -- 人鼠始祖
2. 19世纪 -- 宠物鼠---实验鼠的“先驱”
3. 1897年 -- 重组表型
2013-8-4
5
3、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优点 由于反转录病毒的高效率感染和在宿主细胞DNA中的 高度整合特性, 大大提高基因转移的效率 细菌质粒和噬菌体载体只能将目的基因运载至细菌中 扩增和表达。病毒载体是较理想的真核基因工程载体 缺点 获得纯合体的转基因动物的机会少 病毒载体构建复杂 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大小受到限制, <10kb 转入病毒自身基因的复制表达
细菌-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
2013-8-4 38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研制
乳腺生物反应器具有以下特点: ⑴乳腺是自我封闭系统,乳腺表达的蛋白质不回流到血液循 环系统,避免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对动物本身的影响; ⑵乳腺组织是一种有效的蛋白质合成器; 一头奶牛一年可生产乳蛋白250—300Kg,一只绵羊或山羊 一年可生产乳蛋白25—30Kg。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乳蛋白代 换成医用蛋白,产量十分可观。 ⑶乳腺分泌的基因产物不但产量高,而且易提纯。表达的蛋 白经过充分的修饰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 接近天然产品; ⑷在动物乳腺表达的外源基因可以遗传,可用常规技术繁殖 生产群体。
基因表达有时空与组织的特异性; 外源基因的表达受特异性有关顺式作用序列的调控;
2013-8-4
36
基因工程定向育种
向动物体转移外源基因并使之在动物体内表达, 能够克服物种间固有的生殖隔离,实现动物育种 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实质是将基因转移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各取其 精华,快速创造新的目的变异和固定扩展变异, 从而快速培育出高产优质和抗逆动物品种。 转基因羊、猪、鸡、鱼、鼠等
鉴于基因的完整性,目的基因上下游的侧翼序列可以消除或 减弱基因整合的位置效率。
缺点:
不稳定,制备工艺繁琐。
2013-8-4
12
7、BAC法(人工细菌染色体法)
建立在大肠杆菌的F因子上的BAC载体:外源DNA可>300kb。
F因子(F质粒)是一种“性质粒”,可转移至F-宿主细胞。 100kb,近百个蛋白质。
体细胞克隆技术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在基 础理论和实验技术上还需进一步探索。
2013-8-4 9
5、精子载体法
将精子与外源DNA进行预培养之后,使精子有能 力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中,受精后进行胚胎移植, 这样产生的动物也会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 精子携带DNA的途径 外源DNA与精子共孵育 电穿孔导入法 脂质体转染法
2013-8-4 6
4、体细胞核移植法
首先将目标基因转移到体外培育的动物体细胞中,筛选 出阳性转基因细胞并进行繁殖,制备出供移植用的细胞核 供体。然后将转基因细胞核供体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 中,重构胚胎经过激活和培养后,移植到代孕小鼠中 1997 年, 英国Roslin 研究所的Wilmut等利用成年绵 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核供体,成功获得了体细胞克隆绵羊 多莉(Dolly) ,拉开了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序幕。
2013-8-4
37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研制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概念:
将具某种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基因导入 动物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培育转基因动物,使外 源基因在动物的特定组织内高效表达,再从这些 组织的分泌液、浸出液或血清中分离提取目的基 因产物。 乳腺---理想器官
肾脏和膀胱
多肽药物、蛋白质疫苗、酶类
2013-8-4
29
小鼠的历史
10. 1953年 -- DNA双螺旋
Crick,Watson和Wilkins三人因为这项 杰出的成就荣获了1962年的诺贝尔奖。
11. 1966年 -- 遗传密码破译
Robert Holly,Har Gobind Khorana 和 Marshall Nirenberg 破 译了遗传密码---分析(借助标记loxp和cre
重组酶;
BAC载体两端有Sp6和T7
引物序列利于测序,确定基因的
染色#43;BAC大肠杆菌
2013-8-4 13
基因转移方法的比较
方 法 优 点 显微注射 外源基因整合 效率较高,不 需要载体,目 的基因的长度 可达100Kb 核移植 转基因效率 高;预测基 因表达水平; 可以使用定 点整合技术 胚胎干细胞 外源DNA的 整合率高; 整合在生殖 细胞中的比 例也很高。 ES细胞株不 易建立,长 期培养后出 现分化现象; 生产的转基 因动物都是 嵌合体 逆转录病毒 可在整合点 整合转移基 因的单个拷 贝; 插入的基因 有大小限度; 嵌合性很高; 外源DNA 在 动物各种组 织中的分布 不均 应用 具有 一定 局限 性 基因 敲除 精子介导 该方法简 单、方便
2013-8-4
26
小鼠的历史
4. 1900年 -- 从宠物鼠到实验鼠
Abbie Lathrop----饲养宠物鼠 1902年,William Ernest Castle购买老鼠,用于遗传 学研究。哈佛大学---老鼠的毛色进行观察,以检测 孟德尔法则的正确性。
5. 1905年 -- 孟德尔老鼠
通过对黄白相间的杂色鼠进行研究,法国遗传学家 Lucien Claude Cué 发现,两个携带黄色皮毛基因 no 的老鼠之间交配,其子代老鼠中黄色老鼠和白色老 鼠的数量比总是2:1。--这是报道的第一个等位纯合 致死的基因。
2013-8-4 3
2013-8-4
4
3、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主要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域 具有转录启动子活性的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 下游进行基因重组后,再包装成为高滴度病毒颗粒, 去直接感染受精卵或显微注入囊胚腔中,携带外源基 因的反转录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2013-8-4 28
小鼠的历史
8. 1921年 -- C57BL株系
基因组测序在2002年完成
9. 1929年 -- Jackson 实验室 ---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鼠遗传学研究中心
在Hudson 汽车公司的头目Edsel Ford 和Roscoe Jackson两位大财主的资助下, Charence Little 在美国缅因州Bar Harbor 建立了Jackson 实验室
23. 2002年8月 -- 小鼠基因组物理图谱
24. 2002年12月 -- 小鼠基因组
小鼠基因组测序协会发表了一份高质量的小鼠基因组序列草图, 并且同时对C57BL/6J小鼠株系做了分析。这个基因组大小约为 2.5Gb,比人类基因组要小,预计的基因也少于30000个。约有 40%的小鼠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相高度似性,80%的人类基因在小 鼠基因组中能找到相应的基因。同时还有不少文章对小鼠遗传组 成的其它方面做了详细讨论。在日本RIKEN 基因组科学实验室 的努力下,很多相关的重要资源都能够被免费获取。
2013-8-4
27
小鼠的历史
6. 1909年 -- 实验鼠的诞生
Clarence Cook Little是一个来自于William Castle 实验室的哈佛大学生物学家,他培育 出了第一个近亲繁殖的小鼠株系――DBA。
7. 1916年 -- 肿瘤易受性和组织相容性
Clarence Little 和 Ernest Tyzzer 发现在同一株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不 会产生排斥现象,但不同株系间的移植则会发生排斥反应。 Jackson实验室的George Snell在1940年代发现了组织相容性基因---荣 获了1980年的诺贝尔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