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健康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刘伟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
⑴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体而受到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型:
1、狂躁型(典型)最常见。
又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兴奋期一般1-3日,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
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
2、麻痹型(静型)较少见。
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以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
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狂犬病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
(二)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
到达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三)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
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
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
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
本期持续2-4天。
3.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
体温升高(38-40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
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
觉出现等。
本期1-3天。
4. 麻痹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疾病症状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后,潜伏期无任何症状。
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全身不适、恶心、烦躁失眠、恐惧不安等症状,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
在愈合的伤口周围及其神经支配区也有麻木、痒痛的及蚁走的异常感觉,2-3天以后,病情进入兴奋期。
病人高度兴奋,突出为的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
病人虽然口渴却不敢喝水,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
严重的时候,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
狂犬病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
兴奋期约有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是,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数个小时以后,就会死亡。
恐水是多数狂躁型狂犬病特有的症状之一。
治疗措施
1.被病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关键是洗的方法。
伤口较小,较表浅,无大活动性出血时,可自行先用自来水或肥皂水直接冲洗伤
口,至少冲洗30分钟,尽量把可能进入伤口的病毒冲洗掉,冲洗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
对于严重咬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处理。
2.被疯狗咬伤后,即使是再小的伤口,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时可感染破伤风,伤口易化脓。
患者应按照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或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针。
3.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全程预防接种是可以预防狂犬病和降低发病率。
⑶注意事项 1.被病狗咬伤是很危险的,经常有光怪陆离被咬伤后或养狗人被咬伤后,发生破伤风而死亡。
2.温血动物,包括人在内,牙齿上有各种细菌和病毒生存,狗咬伤的伤口深而且形状复杂,恰好适于细菌繁殖,这也是发生破伤风之类疾病的道理。
药物治疗
狂犬病发病后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包括:1.单室严格隔离病人,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减少光、风、声的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2.加强监护治疗,维持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等生命支持。
有脑水肿也以脱水治疗。
疾病预后
预后凶险,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预防方法
被狗咬伤不一定得狂犬病,如果咬伤人的狗不带有狂犬病病毒,即使伤口没有处理也不会得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有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犬病。
且目前缺乏检测狗是否带病毒的方法,因此,一旦被
狗或猫等宠物咬伤或抓伤应该立即清洗伤口。
在咬伤部位的近心端缚上止血带,挤出伤口处血液,促进含病毒的血液流出,并用大量肥皂水、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再用碘酒、酒精冲洗伤口,伤口深者,应选用不带针头的大注射器反复、彻底冲洗其深部。
同时要把犬、猫隔离观察14天,明确是否狂犬、狂猫,必要时可送防疫站检验。
在伤口处理好后,及时去卫生防疫站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注射狂犬疫苗,如该犬或猫无从追踪,则应将全程预防接种进行到底。
此外,小儿若与狂犬有密切接触、即使无明显咬伤或抓伤,亦应注射狂犬疫苗。
青朗侗族苗族乡卫生院
201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