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诘问(jí)惶恐(huáng)愧怍(zuò)B.粗拙(zhuó)门槛(kǎn)翳蔽(yì)C.震悚(sǒng)憎恶(zèng)揩汗(kāi)D.哀悼(dào)滞笨(zhì)头颅(l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黎明焕然一新呼朋引伴B.静谧再接再励不计其数C.莅临无精打彩迫不及待D.干躁谈笑风声任劳任怨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拟人对偶排比B.比喻排比对偶拟人C.排比对偶比喻拟人D.拟人排比比喻对偶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慢慢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困惑,你是否沮丧过?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7、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
树木丛生,______。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行舟绿水前。
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
”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
②过:经过。
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
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
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
已,通“以”,因。
⑥少:过了不久。
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手熟尔惟: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3)左右皆曰“善.”善:_____(4)子乃.曰可教射乃: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3.(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济南的冬天老舍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2、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
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
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
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
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3.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