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埋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1)

埋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1)

××××××××××××××××××××××××××××××重建工程××××××××××××××××××××××××××××××项目部批准页审定:年月日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项目部目录一、概述 (2)1.1、工程简介 (2)1.2、编制依据: (2)二、施工现场布置 (2)2.1、布置原则 (2)2.2、施工用水电及照明、通讯设施布置 (3)2.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3)三、施工方案 (3)3.1、施工准备 (3)3.2、埋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 (4)3.2.1、定位放线 (4)3.2.2、基槽土方开挖 (4)3.2.3、模板及脚手架施工 (5)3.2.4、埋石混凝土挡墙浇筑及泄水管安装 (6)3.2.5、挡土墙后回填土 (8)3.2.6、回填厚度控制 (9)3.2.7、回填压实度检测 (9)3.3、工程难点及措施 (9)3.3.1、工程难点 (9)3.3.2、采取的措施 (9)四、施工进度计划 (11)五、质量保证措施 (11)5.1、材料技术要求 (11)5.2、质量保证措施 (12)5.3、埋石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4)5.4、质量检查 (14)六、安全保证措施 (15)6.1、安全措施 (15)6.2、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 (16)七.机械设备配置 (17)八.劳动力配置 (18)××××××××××35KV箱式变电站埋石混凝土挡墙工程施工方案一、概述1.1、工程简介×××××××××35kV箱式变电站位于四川省会东县新马乡麻栎村四队,变电站场平大致呈长方形,长71m,宽58m。

该工程修建完成后由于自然灾害原因引起挡土墙垮塌,导致部分设施损毁,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为尽快恢复变电站正常运行需对已损毁的设施进行修复。

1.2、编制依据:1.施工招标文件中要求的相关行业标准;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11.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二、施工现场布置2.1、布置原则结合本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及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布置按以下原则进行:1、利于施工、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体现精简适用。

2、临建设施不能影响工程的施工,规模和容量按施工总进度及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力求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3、各种施工场地及临建设施均按有关要求配置能满足要求的环保设施和消防设施。

2.2、施工用水电及照明、通讯设施布置1、施工用水、用电:施工期间的用水从山坡沟渠引水点用水管上接入,施工用电从现有变电站站用电变压器上接入施工现场。

2、施工照明:施工现场采用220V的照明线路,照明用500~1000碘钨灯,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88。

根据需要的各施工场地最低照明满足要求。

3、通讯:对内、外联系采用移动电话(每个施工管理人员配置一个)。

2.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1、临时拌合系统:由于施工场地狭小,计划将临时拌合系统和砂石料堆场设置在控制房和挡墙之间,为了安全考虑,搅拌系统和挡墙之间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拌合系统布置原则即在不影响场内交通情况下为方便施工可灵活布置。

2、临时生活用房:根据施工场地需要,需将临时生活用房设置在变电站外,根据需求在不影响文明施工和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安排。

三、施工方案3.1、施工准备开工手续办好之后,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进场,并对入场人员作好安全技术交底。

机械、设备、机具等合理调配,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进场后先确定现场工作界线,根据设计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放出施工边界线,采用警戒绳将施工区围起来。

然后采用反铲、和人工配合将垮塌部分挡墙的石头进行清理和妥善堆放,并将挡墙基础清理到位。

在清场及拆除工作完成,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组织测量队对线路及地面标高进行复测,现场放出挡土墙开挖区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

开挖前在开挖区外围沿线人工或反铲开掘临时截排水沟,用于下雨时排水。

截排水沟与自然排水设施相联通,施工期间对排水沟渠随时清理,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以防受冲刷、淤积。

3.2、埋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3.2.1、定位放线基坑开挖前,用石灰粉放撒出基坑的开挖边线,并在临近位置打入水平桩,在水平桩上标记出开挖深度。

挡土墙基坑宽均为6.6~7.1m,深均为9~10m。

开挖时根据基槽地下水位情况处理基槽,如无明显出现地下水,将基槽按设计要求尺寸平整夯实即可;如预见地下水较高将涌入基槽,可沿基坑两边分别加宽开挖300mm,作为预留施工工作面和集水井、排水明沟布设位置,以便及时将水排走。

3.2.2、基槽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沿已经放好的边线从东西面至南北面依次进行开挖,开挖时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分台阶进行,从高处逐层开挖。

挖掘机开挖的土方沿基槽两侧堆放,土方堆放时要距离基槽边坡2米以上,多余的土方或者基槽两边不能堆放土方部位的土采用自卸车运往弃渣场。

为保证槽内施工安全,开挖时基槽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同时槽内应留有50~80cm的作业空间。

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mm,再由人工根据预留高差进行加深和平整达到设计基底深度,以防止基底土层受扰动。

现场设一个土方车辆调度总指挥,负责整个协调,各个区域再设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跟班作业,确保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土方明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并通知监理人。

必要时,应按监理人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开挖过程中指派专人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挡土墙基槽土方开挖完成后经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槽,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场地与边坡修整后的允许误差应符合3—1的要求。

表3-1 边坡及场地允许误差3.2.3、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模板支撑系统的选用;模板:以定型钢模板为主,局部采用木模拼装。

支撑系统:钢管脚手架、木方支撑。

1、模板施工保证项目:①保证结构放坡位置准确,各断面尺寸及相关位置正确。

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力或侧压力、冲击力以及其它施工荷载。

③模板平整度、垂直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接缝严密。

④拆卸时间必须保证结构安全。

本工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在支模前各专业对本专业的孔洞负责留设,保证位置、数量、尺寸正确。

模板安装后对于小于2mm缝直接用胶带纸贴严,对于大于2mm拼缝选用配制的腻子嵌缝,再贴胶带纸。

板面处理:面板上模前涂刷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宜厚,最好一次刷面。

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①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②拆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覆的措施。

2、脚手架施工保证项目:本工程从主体施工开始就采用ф48×3.5扣件钢管双排脚手架,四周采用密目网封闭,主体施工室内采用满堂脚手架,主要用于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砖砌筑。

脚手架搭设拆除的主要重点:①地基处理:沿建筑物四周用宽2.0m厚100mm的C20混凝土进行场地固化,立杆下垫5cm厚30cm×30cm木板,并设扫地钢管。

②立杆离墙约30cm,内外热电厂立杆间距1.2m,大横杆,小模杆间距增为0.95m,并要求交错发放于立杆内外侧面。

③剪撑在每排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并根据脚后架的长度设计轩1-3道,以保证整个脚手架不变形。

④脚手架的操作层不得超过两层,严禁堆放石料在架子上,可将内外脚手架通过顶部钢管链接成一个整体。

⑤拆除要自上而下,按先搭后拆的原则拆除,拆除过程要均衡,严防因高差而引起架子倒塌。

3.2.4、埋石混凝土挡墙浇筑及泄水管安装埋石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及墙身采用C25埋石混凝土浇筑。

基础浇筑前,应先检查基坑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物,平整夯实基槽槽底(采用立式电动打夯机机夯两遍),确保槽底不得有较大的突起。

接着进行基础放线,拉上准线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挡墙应分层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为100~150cm。

石料应选用粒径在30cm内的毛石,毛石应冲洗干净不得大量含土,埋石率应为15%。

浇筑墙身时,墙身长方向按图纸要求挡墙应分缝,分缝距离15m。

缝宽20mm,沥青麻筋塞缝,填缝深度不小于15cm挡土墙墙身设两排PVC泄水管,管口直径为100mm,每排泄水管沿挡土墙长度方向间距2.0m排列,沿高度方向间距2.0m排列,梅花形布置,按5%坡度预埋在墙身内。

第一道泄水管布置在距自然地面35mm处,之后的泄水管按上述要求进行布置。

墙后设碎石滤水层,厚550mm,宽度为500mm,墙后泄水孔下设粘土夯实隔水层,厚300mm,宽度同墙后填土的宽度;挡土墙后填土采用原土(碎石土),填土内不得混有有机物或其它杂物。

填土时应边砌墙边填土,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