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哲学与信仰】

【生活、哲学与信仰】

【生活、哲学与信仰】
在生活、哲学与信仰之间,我们到底选择谁?生活、哲学与信仰,三者我都会选择!因为哲学让我学会思考生活,而信仰让我懂得了真正的生活,所以只有具备了哲学与信仰,我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地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活着!在这个世界里,有的人为了生活而生活,有的人为了哲学而生活,有的人为了信仰为生活。

或者换句话说,有人为了活着而活着,有人为了哲学而活着,有人为了信仰而活着。

同样的生活,却会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老百姓的生活平淡而朴实;哲学家的生活理性而执着;信仰者的生活,真诚而又具备激情的美丽。

那么3者之间,谁为神圣?谁为世俗?或许有人会说,老百姓的人生是最为平凡,最为现实也是最为世俗的;哲学家的人生介于世俗与神圣之间;而信仰者的生活是最为神圣,因为他激情燃烧的背后,必然是神明的天启。

但也有哲人说,老百姓的人生,才是最真实、最平淡的。

回归朴实与宁静,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神圣。

也有人说,哲学家们都是疯子,他们扰乱了这个世界!也有人说,信仰者的激情是疯狂的魔鬼在舞动着的他的爪牙,迷惑着这个世界!生活、哲学、信仰,3者到底谁为世俗,谁为神圣?!有人说出家人是为了躲避俗世的生活,而遁入佛门。

而出家人却说我们的修行、我们的的智慧、我们的慈悲与功德,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

那么生活是什么?是道场,是地狱,还是戏台?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场戏,红楼一梦唱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说尽了儿女情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你唱罢了我登场?有多少真情面对,就有多少爱恨情仇。

戏中人却说戏中人,梦中事还在梦中说!
数不尽的恩恩怨怨,诉不完的凄凄惋惋,有谁能说得出其中的个因,又不谁能逃得脱人生的无常?人生本来就是逢场作戏,何不及时行乐?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所地狱,风吹雨打,日晒夜露。

偿不完的世间艰辛,说不出的酸甜苦辣。

到头来,两脚一蹬全抛下。

悲惨惨,孤魂野鬼不知何处去安家?!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座道场,在生活里,我们体会到了生命无常;在生活里我们觉察到了生命的真义;在生活里,我们完成了生命的脱胎换骨地蜕变;在生活里我们找寻了心灵的最后归宿!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生活,它可以平凡,也可以伟大;它可以世俗,也可以神圣。

它是现象的本质,又是本质的现象。

你可说生活就是哲学,你也可以说生活就是信仰,你还可是说生活就是生活。

其实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如何回答生活是什么,而是我们在生活里,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我们的生活是戏场,是地狱,还是道场,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切实地体会!或许生活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他没有任何回答的价值。

可是,我们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类,几千年或许是几万年,也未曾放下过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追寻,追寻人生的真义,追寻世界的本质,追寻生活的意义,这就产生了哲学。

哲学赋予了人的理性,但也赋予了人类许多的陷阱。

哲学一词应当说是西方世界的宠儿,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但也可能演化成为疯子的代名词。

然而,哲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不断在尝试着解决问题。

尽管结果不是那么地令人满意,尽管几千年来哲学始终没有给予人们最明确、最中肯的答案。

但先哲们对于人类或者社会,或者说世界的真义追求的神圣,却迷倒了所有有着良知的人类。

从泰勒斯的一滴水造就整个世界与人类,到
赫拉克里特一个小小的原子撬动着整个地球,几千年前,哲学的始祖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人生、生活与世界的神圣追求。

此后,从苏格拉底对于自我回归与反思到柏拉图理想国的诞生,此中又挟着多少哲人的神圣。

伊壁鸠鲁想给这个世界永远的快乐,可芝诺却要求人们对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

耶稣的诞生,给这个本快要没落的世界带来拯救的希望,只要你承认你生来就有原罪,上帝就会保佑你。

奥古斯汀真诚地忏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圣的灵魂,他让世俗变得如此神圣。

安塞姆忠诚地拜倒在上帝的脚下,他非常善意的告诫人们,只有你具备了信仰,你才可能真正地具备思维,否则天使会把你带向地狱。

汤玛斯借用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之花,虔诚地献给了上帝,然而上帝却非常大方地将她收为婢女,而没有让她萎谢。

埃柯哈特一不小心挤进了这个本属于男人的神圣世界,然而她却告诫人们:所的上帝都是假的,只有我们意识到为了上帝而放弃上帝,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窥见上帝。

尼古拉想给上帝一个亲吻,可他没有办到,因为到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上帝不是随便就能亲吻到的,除非上帝来亲吻你。

笛卡儿戴着面具,变着花样,悄悄地告诉人们上帝要么是一个骗子,要么就是一个魔鬼,否则他为什么将我们带来这个世界,却又给我们制造如此地假象?休谟怀疑一切的态度给上帝带来温柔的最后一击,所以尼采大喊上帝死了,一切都成了虚无与空幻!维特根斯坦毫不客气地结束西方哲学传统的神圣使命,他发现了所有哲学背后的陷阱,所以发出让所有那些最终都无法真正解决的哲学问题,都统统见鬼去的伟大号召。

他将神圣的哲学命题神圣地回归地世俗!他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或者说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此后人文主义与实用主义随
之而来。

在厌倦了上帝的神圣之后,人们又来到了世俗的真实,在这里营造他们最后一片美好的家园。

所以此际世界正在神圣地宣布,我们将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营造未来的幸福,上帝啊,你一边歇着去吧!
接下来想说说中国哲学,但在表白中国哲学之前,我们有必要说明下,哲学一词所包含的意义与模式可能并不适合固有思想传统,但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中国哲学就等于中国思想,所以我们说中国哲学,与说中国思想都无伤大雅。

不能说中国思想中没有神圣,但中国思想中的神圣却始终掺杂太多世俗,但这样的世俗却一样地不失神圣。

因为在中国思想中,神圣与世俗本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及后来的一统天下的儒家,及融汇儒、佛、道三家之学的宋明理学,其中不泛神圣,但也不泛世俗,但他们都是世俗与神圣的统一体。

顺天理,尽人事或许就是这种思想的标准体现。

至于佛学,有人说他是哲学,有人他说他是宗教,有人说他非宗教非哲学。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把他放在信仰里面说吧。

作为一个佛教的信仰者,说真的,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信仰是什么?那我只能回答:信仰这个问题嘛,如同生活是什么,哲学是什么?一样无法回答。

但是否就因为生活没有答案,我们从此就不活了?哲学没有答案,我们从此就不哲学了?信仰没有答案,我们从此就不需要信仰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没有了生活,我们何其生,何其活?如果没有了哲学,我们何其思,何其考?如果没有了信仰,我们又如何将这个世界推动起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了信仰,我们就成了行尸走肉;如果没有了信仰,我们的生命就必然失却光彩;如果没有信仰,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真义;如果没有了信仰,我们的哲学必须面临着枯竭!信仰
是最神圣的,在信仰面前,我们掺不得一丝世俗。

因为那个世界的美丽,容不得半点瑕疵。

信仰是伟大的,因为在信仰的驱动下,一个将死的灵魂必将得到重生,一个枯竭的躯壳必然得到永恒地滋润。

信仰又是最智慧的,他需要明明历历、清清晰晰,容不得半点糊涂,一丝马虎。

面对世俗与神圣,我们总是在艰难地抉择!但无论未来的路我们怎样走过,无论我们是选择平凡或伟大,无论是属于愚昧还是智慧,无论我们把自己归于神圣还是世俗?我们必然会走过这一段人生的历程。

无论是一路的笑语,还是一路的悲歌,我们总会留下一道生命运动的轨迹。

但此际或许你我都必须面临抉择,在生活、哲学与信仰之间,我们到底选择谁?如果我的佛陀或者你的上帝真的要让我们做出选择,那我的选择就是:生活、哲学与信仰,3者我都会选择!或许有人会笑我,说你这个人贪得无厌到这种程度,这3者之间根本就是水火不兼容的,你想找死啊?但我认为真正的生活是最世俗但也是最神圣的;真正的哲学是最神圣的,但真正的哲学离不开我们这个真正的世俗生活,它所要发现正是这个世俗世界的真;真正信仰是最纯洁、最真诚,当然也是最神圣的,但它的纯洁、它的真诚、它的神圣背后所衬托出来的美丽,正是我们这个世俗的世界的全部真正。

所以真正的世俗生活,等同于真正的神圣哲学,也通向纯洁的神圣信仰!3者是相通的,然后是等同的,我们毋须把他分开。

哲学使生活的具备了理性,信仰让生活焕发出美丽与激情。

或许唯有具备了哲学与信仰,生活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生活。

所以我自然会选择3者,因为哲学让我学会思考生活,而信仰让我懂得了真正的生活,所以只有具备了哲学
与信仰,我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地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活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