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第单元(课题)
第一部分单元设计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找出与本单元相关所有要求)
二教材分析
单元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主要小学阶段)
三学情分析
四单元目标(从三个维度:3—5条)
五单元评价设计
1.评价建议
2.本单元评价任务设计
(主要是表现性评价:与评价目标相吻合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包括任务(情境)描述、任务要求、评价量规)
(一)任务描述
例: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美丽!门、窗、板报、花圃是哪些图形?让我们拿起工具,从数学图形的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的校园,装扮你熟悉教室,帮助校园书法布展,在校园的门厅定格温暖的笑容……小小设计师们,热热闹闹的校园生活等着你大展拳脚呢!
(二)单元大任务
通过测量、讨论、优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设计美化校园的方案。

如:学校的墙面、书法作品如何更加美观;笑脸照片如何排列,是否有改进的可能性等。

(三)任务要求
(1)你要能从熟悉的教室、校园中找出四边形,并辨别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

(2)指出教室中、校园中你感兴趣的物体的周长,想一想,怎样对它们进行装饰。

(3)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选用工具测量、计算装饰需要多少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4)与同伴讨论最佳方案,展示你们的装饰成果,争取被学校采用。

整合本单元表现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测量、计算,数学表达与交流进行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见下表
六单元架构分析(可以按教材原有知识点;也可以有调整如:合并或增加;也可以按主题设计,本单元主题为:。

如果有调整,写出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把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进行了整合(如下)
单元学习主题:美化我们的校园
七. 教学资源(可提供知识链接:备课资料也可以是数学家故事\数
学史\等)
第二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
2.
3.
目标2适合表现性评价。

关键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1:
任务2:
任务3:
“”评价量表
任务情境:
具体要求:
学习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