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期末大作业

商业银行期末大作业

一、计算题 (10分)1. A、B是两家信用等级不同的银行,作为AAA级的A银行与作为BBB级的B银行借款成本各不相同。

A银行固定利率借款成本为3%,浮动利率借款成本为LIBOR+0.25%,B银行固定利率借款成本为4%,浮动利率借款成本为LIBOR+0.75%。

试问A、B 两家银行是否存在利率互换的可能性?如果进行利率互换,潜在的总收益是多少?(4分)答:这两家银行存在利率互换的可能性,这是因为长期借款市场利差高于短期借款市场利差。

潜在的总收益=(4%-3%)-(LIBOR+0.75%- LIBOR+0.25%)= 0.5%= 50(点)2.某固定收益债券的息票为每年100元,偿还期为3年,面值为1200元,该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市场利率)为10%,现行市场价格为1150元,求该债券的持续期。

(已知该债券第一,第二和第三年的现值利率因子(10%)分别为0.909、0.8264和0.7513,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6分)答:年份现金流现值利率因子现值现值*时间11000.90990.990.921000.826482.64165.28313000.7513976.692930.07总计 1150.233186.25持续期 = ∑现值/∑(现值*时间)= 3186.25/1150.23 = 2.77(年)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总共20分)1、离岸金融业务答:离岸金融业务是指在本国境内发生的外国机构或个人之间以外币进行的交易,它特制非居民之间的融资活动,即外国贷款者、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间的业务。

2、福费廷业务答:福费廷业务又称买断业务,是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至6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的售予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3、损失准备金答:损失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而建立的基金,它主要包括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证券损失准备金两类,它们是从税前利润中提取出来的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呆账损失及证券投资损失的基金。

4、操作风险答: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引发的四类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5、网络银行答:网络银行是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安全便捷地管理与办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以及个人投资等业务,可以说网络银行是在Internet 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利率敏感性资金,商业银行应如何进行利率敏感性资金管理?答:利率敏感性资金是指那些直接受到利率波动影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我们通常使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来衡量利率敏感性资金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银行资金结构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

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时,若利率下降,则银行收入减少;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时,利率上升,银行收入也减少;只有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相等,缺口为零时,银行收入才不受影响。

由上可知,商业银行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可以从两方展开:其一是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其二是调整利率敏感性负债。

具体的调节方法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下表所示:预计利率下降时:反之,当预测利率上升时,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对银行来说,由于负债来源受到存款者储蓄意愿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外部竟争力量的干扰,商业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应将重点放在贷款与投资的种类、数量和期限的调整上。

2、什么是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对商业银行有何意义?《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有何规定?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它的资本充足率?答:(1)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应当保持适度的水平,使商业银行能承担风险损失、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又能正常运行、获取利润。

(2)资本充足性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

存款人均希望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使他们的债权保障程度得以维护;社会公众及金融管理当局也要求银行资本充足,以防止银行冒险经营,保障金融业稳定的发展;从银行自身管理要求而言,保持充分的资本是其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

因此,银行持有充分的资本是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在安全经营基础上追求更多利润的保障。

(3)《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规定是: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应与由银行资产结构决定的资产风险相联系,资产风险越大,资本限额要求越高;银行资本最低限额为其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得低于风险资产的4%。

(4)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有:a.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在不影响股价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用增加利润留存的方法提高资本总量。

对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来说,一般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来增加资本。

为了不影响股东的利益以及增强今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银行可通过发行非累积性优先股或将资本盈余部分以股息形式发给股东等方式增加核心资本。

对于核心资本已占全部资本一半以上的银行,主要通过增发债务等方式获取附属资本。

b.压缩银行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所占比重。

资产规模越大,银行对资本的需求越强。

通过销售一些高风险或有问题或市价水平较高的金融资产,以减少资产规模,就相应地提高了资本对资产的比率。

3、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哪些风险?联系实际谈谈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答: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含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等)、操作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贷款、银行内部违规操作、过度投机,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并不充分,银行整体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在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必须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银行应当让员工充分认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风险管理的持久性,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使风险管理理念涵盖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的整个过程。

二、健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专业化、垂直化、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价格体系等内容。

三、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控制、处置、稽核检查等各项业务程序和工作环节,编制涵盖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现违规,照章惩处。

四、改进信息披露力式: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了解银行的相关情况,是加强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

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规范和强化信息披露。

四、从以下选题中,任选1题作小论文1篇,字数要求800字以上。

(40分)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更加多样化。

中国人民银行在于2001年6月2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明确了中间业务的概念,即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一、中间业务分类:按中间业务的功能和形式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八类:1、结算类中间业务结算类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采用票据、汇票、托收、信用证、信用卡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支付及资金清算所提供的服务。

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与国际结算。

(1)国内结算:国内结算主要指“三票一汇”业务,即汇票、本票、支票、国内汇款。

汇票用于异地支付,本票及支票用于同城清算,但本票在我国并不常见,国内汇款既可用于异地支付,又可用于同城结算。

(2)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三种形式。

2、银行卡业务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银行卡是金融行业中最为活跃的中间业务,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中间业务产品。

3、代理类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为办理一些双方议定的经济事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代理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目前主要有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

4、托管与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1)托管业务是指具备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资产托管合同,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

(2)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

5、承诺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

由于受到政策制约,有些业务尚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开展,如票据发行便利。

我国某些大型银行已经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但都限于以优良贷款为基础。

6、担保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

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各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7、衍生产品类表外业务衍生产品类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远期利率协议、互换业务、期货交易等。

8、其他类中间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七类的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仍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息收入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却也是最大的风险滋生地。

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商业银行不惜大量发放贷款,通过增加分母的方式来稀释不良贷款。

这种方法无疑会进一步增加不良贷款,走进死胡同。

相比之下,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的优势。

中间业务不直接牵涉银行资金的运用,银行也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就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可见,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意识到了中间业务的优势,中间业务得以在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由下图可见,2004-2009年间,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深发、兴业、浦发、华夏、民生、中信、广发、光大、浙商)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增长了一倍之多。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尽管在近几年有所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由不到10%增至接近20%(如下表),但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