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摘要】为了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
我院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较大,36~45 岁年龄段教师压力最大。
高校教师压力较大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评价因素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的不协调,关注教师的压力,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师压力源的特殊性,重视提高教师及管理者对处理压力的认知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
近年来,高校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加大了发展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亦日显突出。
为深入了解和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特点,裨益于高校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学院对我院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
一、【调查方法】
我们按照以上调查目标进行问卷设计,拟订出15个问题,再加上了解基本情况的5个题目,共计20个问题。
采取封闭和开放两种方式,编制出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24份,回收问卷24份。
二、【调查分析】
已有的研究表明,现阶段我院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难”:(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基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提倡降低学生学习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其实,学生负担过重,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教师负担过重。
社会、家长和学校对教师过高的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向学生加压,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重视“为教师减负”。
这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强烈呼声,一定程度上,我国中小学教师已不堪忍受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身心压力。
高校教师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周授课时数过多。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
如上所述,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教育学生接受校长领导接受社会监督多方面的重任。
作为社会个体,他们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又扮演着其他各种社会角色。
在家庭中,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诸如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另一部分。
尤其是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
教师家庭角色带来的心理压力,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多重角色及角色间的冲突。
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教师们常常是全力顾及工作而放弃家庭,顾及学生的前途而牺牲子女的未来。
更导致他们的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心理压力的加重。
社会对于教师行为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往往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尽量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心理压力。
(三)难圆的职称梦
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他们热爱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在工作做出较大成绩,学术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
再说,因为职称与教师工资收入联系在一起,同时关系到教师的课时津贴、住房分配等许多切身的利益,因此,晋升高一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一定时期内的第一需要,成为教师职业过程中的第一追求。
但目前我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条件不客观甚至不科学,有些方面缺乏具体明确的指标,解释时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人为因素多,这都给评定职称过程中搞不正之风的人提供了方便,如论资排辈,滥用职权等;因为有些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劳动的效果,使得评定职称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地从外在的如学生合格率、升学率工作量等方面提出证据,而忽视内在的实质性的内容指标的倾向。
而几乎同时,职称名额指标经过层层分解。
最后到具体单位时常常是与实际需要升职的差距太大。
(四)难以实现的愿望
学生在学识品德诸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不仅取决于教育自身的许多条件,如知识丰富程度教育教学能力等,更受制于学生的客观实际因为第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教师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直接相关,仅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是不够的;第二,学校教育可能与不良社会影响、家庭影响相互抵消甚至出现负面效应。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常常会有局部的失败,教师的在学校的用心良苦的教导在家长及社会的不良影响下,迅速化为泡影。
从而给教师带来成就挫折感和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上,教师们也经常会感受到成就挫折的心理压力。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一般都受过某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长期的教学又使他们积累了本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和建树。
但由于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课余自学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由于目前社会上发表论文和出版论著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使一些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难以发表或出版等等,使得教师要承受由于学术研究成就挫折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对结果的思考】
1、教师工作的职业化意识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从本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渐渐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教师们逐渐的从传统的“教师事业”变化为“教师职业”,这一价值观的变化说明,近年来所提倡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起到了作用,也说明教师工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另外也说明社会对教师工作多元化的认识。
这样的社会认知,动摇了传统的教师“神圣”、“清平”、“崇高”和“奉献”等形象,有利于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的正常发展,有利于教师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就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2、建立良好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从本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如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人性化,他们更能“尊重”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没有特长,我都希望能帮助他树立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师应该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在学生与教师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
生处于主导因素一方,是教与学的自变量,因此建立良好的学生观,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成功,也就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自信,从而带来教师健康人格的形成。
3、职业压力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次的问卷调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学校用“成绩排名、升学率”和目前的“学生难教”,这两点已经成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压力源。
“成绩排名、升学率”这一压力源是长期造成教师压力,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正由于这样,教师评价已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难教”也成为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这一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志有着全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艺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要求与我们现在的、从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再加之现行的学校管理的严重落后,因教师不能胜任现代教育而带来的“学生难教”问题将越来越凸显。
这样,由于在教师职业中造成的“认知失调”将严重的困绕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4、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场所,从本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的学校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基本上是无所作为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学校的领导的无意识,在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是有损教师心理健康的。
当教师有了心理问题,他们的调适渠道为“找家人、朋友倾诉”,而仅有少数的教师想到“寻求学校心理辅导的帮助”。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学校,现代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的地方,创造一个教师和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峡学院工会小组 2012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