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
——提前进入啮合,从动轮修缘。 ——滞后退出啮合,主动轮修缘。
1 r2 r r2 2 r1 r r1
i≠const→ω2 ≠ const →冲击、振动、噪音
(2)齿形误差
(3)轮齿变形
精度↑——→Kv↓
(4)v↑、齿轮质量↑——动载荷↑
降低Kv的措施:(1)↑齿轮精度;(2)限制v;(3)修缘齿
式中:u ─齿数比; ZE ─ 弹性系数(见表5-12)
ZH ─节点区域系数(见图5-18)
4 3
Z ε -重合度系数,
Zε
(见图5-19)
注意:(1)“+”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
[ H 1 ] [ H 2 ] ( 2) ,应按
H 较小者计算接触强度。
(3)影响接触强度的尺寸是:d 和 b,而与模数 m 无关 。 (4)采用正变位、斜齿轮可提高齿轮的强度
二、计算载荷Fnc
上述Fn 为轮齿所受的名义工作载荷。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工作机 性能的影响以及制造误差的影响,载荷会有所增大。
计算载荷为: Fnc KFn
K 为载荷系数,
计算接触应力时: K H K A Kυ K K H
计算弯曲应力时: K F K A Kυ K K F
式中:KA ─ 使用系数:是考虑外部附加动载荷的系数,见表5-11。
(5-13)
式中:YFa-齿形系数。只与齿形有关,而与模数m无关,见图5-21。
Ysa-应力修正系数,见图5-22。 Yε -重合度系数,见式(5-15)。
引入齿宽系数 d b d 和 d1= m z1,可得: 1
2K F T1 YFaYsaY 设计式: m 3 2 d z1 [ F ]
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F ≤ 目的:防止“疲劳断齿”。 强度 条件:
1、力学模型
(1)轮齿为悬臂梁(长l,宽b) (2)载荷由一对轮齿负担,实际上εα>1,
F
Fr
Fn
F Ft
多对齿啮合, 用重合度系数Yε考虑其影响 l (3)载荷作用于齿顶,危险截面30°切线法
Ft Fn cos F:使齿根受弯→弯曲应力σb
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目的:防止“点蚀”。
H ≤ H 强度条件:
O1
接触应力的计算点: 节点 (why)
(1)节点处一般仅一对齿啮合,承载较大。
(2)点蚀往往在节线附近的齿根表面出现。 ∴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通常以节点为计算点。 N2 C
N1
O2
一对齿轮在节点接触相当于:
一对N1、N2为心,ρ1 = N1C 、ρ2 =N2C为半径的两圆柱体在节点处的接触。
§10-4 圆柱齿轮的载 荷计算
径向力:
法向力:
Fr Ft tan
2T1 Ft d1
Fn
(5-3)
Ft cos
式中: d1 --为小轮的分度圆直径(mm) T1 --为小轮的名义转矩(N· mm) --为分度圆压力角 主动轮 Ft 的方向与其转向相反 从动轮 Ft 的方向与其转向相同 径向力 Fr 的方向指向各自的轮心(外啮合)
3、齿向载荷分配系数Kβ
考虑使轮齿沿接触线产生载荷分布不均匀现象。 (见图5-13) 制造方面:齿向误差 影响因素 安装方面:轴线不平行等
使用方面:轴变形、轮齿变形、支承变形等
讨论: (a)轴承作非对称布置时, 弯曲变形对Kβ的影响。
(b)轮齿扭转变形对Kβ的影响。
靠近转矩输入端,轮齿所受载荷较大。
第五章 齿轮传动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5-5 渐开线直齿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5-6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5-7 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一、名义工作载荷
用集中力作用于分度圆上齿宽中点处的法向
力 Fn 代替轮齿所受的分布力,将 Fn 分解,得: 切向力:
2、动载系数Kv
考虑齿轮啮合过程中因啮合误差引起的内部附加动载荷系数。
基节误差、齿形误差、轮齿变形等
∴ Kv=f(精度,v)
具体影响因素: (1)基节误差:制造误差、弹性变形引起。
齿轮正确啮合条件:pb1=pb2 。
如果: pb2>pb1, 如果: pb2<pb1,
i
i
1 r2 r r2 2 r1 r r1
30° 30°
s
Fn
受剪→切应力τ
Fr Fn sin F :使齿根受压→压应力σc
危险截面
F
b c,认为 F b ,在应力修正系数Ysa中考虑
c
(4)公式推导: Fa
M b [ F ] W
2 K F T1 校核式: F bd m YFa Ysa Yε ≤ F 1
K υ ─ 动载系数:是考虑内部附加动载荷的系数,见图5-10。
Kβ ─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是考虑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的系数。
(见图5-13)
K H 、 K F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是考虑载荷在同时啮合的齿对之 间分配 不均的系数。(见图5-15)
1、使用系数KA
考虑原动机、工作机、联轴器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动载荷而引入的系数。
H
H
力学模型: 将一对轮齿的啮合简化为两个圆柱体接触的模型。 基本公式: 赫兹公式, 式(5-10)
校核式: H Z E Z H Z ε
2 K T1 u 1 ≤ H 2 u bd1
2 KT1 u 1 Z E Z H Z ε 2 ( ) 设计式: d1 3 d u [ H ]
齿轮连续传动条件:εα≥1 —→时而单齿对,时而双齿对啮合。
Kα取决于轮齿刚度、pb误差、修缘量等。
§5-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H
1 F L 1 1 2 1 2 2 E E 1 2
[ H ]
差
2 × × 1 3 ×
4 ×
例: 图示减速器哪端输入更பைடு நூலகம்? 好
措施:
(1)↑齿轮及支承刚度; (2)合理选择齿轮布置形式 (对称、非对称、悬臂) (3)合理选择齿宽; (4)↑制造安装精度; (5)采用鼓形齿;
(6)齿轮位于远离转矩输入端。
4、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α
考虑同时啮合的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不均匀的系数。 见图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