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的财务分析提纲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1国名经济形势1.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2.1货币政策分析1.2.2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1.3其他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1.3.1物价变动1.3.2汇率变动2.啤酒行业分析2.1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2.2啤酒行业存在的问题2.2.1产品问题2.2.2销售政策问题2.2.3经销商的经销区域太大,影响了生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2.3行业发展趋势2.3.1啤酒市场的发展潜力2.3.2啤酒的营养价值2.3.3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2.4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行业地位2.4.1青岛啤酒的行业地位2.4.1.1品牌价值3.公司分析3.1公司概况3.1.1燕京啤酒3.1.1.1经营状况3.1.1.2财务状况3.1.2青岛啤酒3.1.2.1经营状况3.1.2.2财务状况3.2财务指标分析3.2.1偿债能力分析3.2.1.1流动比率3.2.1.2速动比率3.2.1.3资产负债率3.2.1.4产权比率3.2.2营运能力分析3.2.2.1存货周转率3.2.2.2流动资产周转率3.2.2.3总资产周转率3.2.3盈利能力分析3.2.3.1主营业务利润率3.2.3.2总资产报酬率3.2.3.3营业成本利润率3.2.3.4净资产收益率3.2.4发展能力分析3.2.4.1销售增长率3.2.4.2资本积累率3.2.5其它指标4.结论及建议4.1结论4.2建议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1国民经济形势分析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停止下滑,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一季度GDP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能够实现年初提出的全年同比增长8%的增长速度。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2). 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二季度,GDP 同比增长10.3%,CPI 同比上涨2.9%,人民币贷款新增2.03 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回升向好。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看法。
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3).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基本面依然良好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二季度GDP 当季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个百分点,比2009 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
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分析来看,GDP 增速也有所放缓。
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结束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连续攀升的势头,出现高位小幅回落,较上季下降0.5个百分点,达到83.4%。
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回升至48.4%,但增幅较上季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出现下滑。
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自2008 年底以来首次低于宏观经济热度指数0.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出现降温迹象。
4).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2009年5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逐步提升,12月已达到116.7。
2010年7月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回落至102.7,但在接下来的五个月中指数开始回升,年末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4.0。
1.2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2.1货币政策分析2009年我国经济触底回升,但是2010年,从我国经济内部作用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潜在变化情势综合分析来看,我国经济并不具备持续较大上升的动力,而是将呈现一种脱离前期经济调整底部后的整理蓄势状态,全年经济强弱波动力量区将在8月前基本形成。
因此建议利用经济整理蓄势的时机,完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产业与创新技术在国民经济与企业中的分量。
挤压那些对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没有明显推动力却过度占有经济资源并影响经济稳定的个别“暴利”行业。
创造条件、加强宣传,引导企业、社会的资金、人才、精力进入到科技与创新(包括一般性创新和技术含量高的创新)的经营发展思想上来。
其次,主张坚持内需与出口并重的国家战略,在重视内需的同时不可忽略了在当前我国发展阶段中出口的巨大意义。
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1)、新增信贷总量方面:2009年由于投放的信贷总量过多超过当期经济增长的上限,导致当年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预期过早出现。
进入2010年央行在信贷投放上将会修正改善。
如1月份的信贷量增加1.39万亿,较2009年1月增幅减少了约2200亿。
建议:1.央行未来在信贷量的投放上,第一目标是均衡,未来的最高目标应是随当年宏观经济波动轮廓进行“信贷量的逆向平衡”,以提高信贷资金效率和降低经济起伏幅度。
2.通过相关的设计分析,2010年我国新增信贷总量实际使用设定在7万亿左右为佳。
除非今年我国的基准利率上调两次或以上,否则7.5万亿的新增信贷总量在当前较低的基准利率水平的条件下有些偏多,其将不利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稳定。
2)、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方面:2010年的1月、2月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这应该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缓解通货膨胀的未来压力,先适度收紧金融机构的放贷力量是一个合理选择。
二是平衡修正2009年超限的放贷量。
从我们的分析来看,2010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有2%〜3%的潜在上调幅度的经济要求。
3)、基准利率方面:基准利率的调整变化,关注CPI等是一个主要方面,不过特殊的经济特征下也需要灵活综合考虑。
比如今年,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走势,也将对基准利率的变化时机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能被较好地“遏制并回落”,那将给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留出较大的回旋余地和从容应对的局面,基准利率的上调就会后推一些。
如果房地产行业价格不能有效地被抑制,则基准利率的上调就会较快出台、随时出台。
所以2010年在评判基准利率调整时机的时候,注意将CPI与房地产行业价格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会更好。
1.2.2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CPI,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同比增幅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
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2010年CPI、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3.3%、5.5%、9.6%。
从月度数据来看,2009年11月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2010年12月上涨4.6%;2009年12月PPI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由负转正,当月上涨3.0%。
22010年全年三大价格指数均连续同比增长,但2010年第4季度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相对第3季度有所回升。
2.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2.1行业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档尤其是中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但中国大部分啤酒企业90%以上的产品还是低档产品,而且啤酒企业除青岛、燕京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定位已经比较清晰外,其它大多数品牌还处于发展阶段,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啤酒企业需走好品牌发展之路。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加重视本企业品牌发展,对品牌发展的认识程度和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将品牌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系统工程,深入实施。
中国啤酒行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啤酒企业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除产品制造外,品牌和资本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外资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影响已经向纵深发展,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使中国啤酒业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
未来几年啤酒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啤酒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啤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啤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发展至今,中国的啤酒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在2003-2007年5年间,中国啤酒经济指标取得了一定增长,销售收入增加455.2亿元,增长88.6%;税金增加47.04亿元,增长47.7%;利润增加35.83亿元,增长137.8%。
中国啤酒行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啤酒企业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除产品制造外,品牌和资本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外资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影响已经向纵深发展,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使中国啤酒业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