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信的绝密方法目的:提升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学会自信、自爱、自尊,肯定自己、接受自己,获得人生的成功快乐。
内容大纲第一部分:自我价值自信是什么?如何培养出自信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成为自信自爱与自尊有过分自信的吗?缺乏自我价值的行为为何人们普遍的缺乏自信?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二部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要有「自我」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唯一的方程式效果必须以「三赢」为基础设计自己人生的未来景象言出必行发、言出必准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自信的养成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1、自信是什么?任何人,无论正在做什么事,其终极都是想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
人生怎样才会成功快乐呢?原来每个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里,都有一些他很在乎、认为很重要、想得到的东西,称为「价值」。
例如,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你的回答可能是酬劳、学习机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等。
这些就是你在「工作」这件事情里面追求的「价值」。
我们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因素就是取决于我们内心里这样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产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就是内心的动力或者阻力了。
当我们在所做的事里总是获得我们追求的价值,获得的价值不断的累积起来,我们便会感到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2、如何培养出自信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
「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1)尝试、才能有经验的累积,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
「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固然是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
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全白全黑式的对立,而只是在一段包括而不可区分的移动连续体(continuum)上面的某一点。
例如考试及格的标准是60分,55分的确未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全部可得的100分里,55分便是55分的成功。
你把这55分丢掉,就算得到所有其他得分数,你也不会成功。
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可能第五步走错了,因而不能达到目标,但是第一至第四步是正确的,这就需要肯定。
同时,第五步这样走去不到目标,是一个事实,也是一分经验的积累。
这本身也是学习,也是能力。
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爬行到行走、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累积经验而学会的。
这是唯一和无可避免的成长之路,无论是在十岁、三十岁或者八十岁时学一种外国语言,也必须经历同样的过程。
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后不容许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不肯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东西。
这样是不让自己成长,结果是天天活在因为没有成长而带来得痛苦之中。
奇怪!可惜!2)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成为自信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
犯罪的行为往往需要很大的力量,你我都不敢去做。
罪犯表现出很大的力量,但也同时表现出来乏自信。
有人说:"青少年的打斗、自残等行为,也显出过人得力量,为何他们如此缺乏自信?原来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例如,我对一个外国人说了两句英语,外国人听不懂,或者斥责我不应该这样说。
你看:我有说这两句的能力,但是,因为得不到肯定,这份能力没有变成自信。
如果那个外国人按我那两句的意思给我恰当的回应,或者称赞我说得好。
这样,我因为得到了肯定,这份能力就会变成自信。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自信。
凭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随着岁月不断地累积起来。
因此,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
肯定有两种: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肯定,最好是两者都有。
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有很大的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才能信任别人,别人也才能信任他。
所以,没有自信得人找工作特别困难。
3、自爱与自尊1)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试想一想: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手中的钱只够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决定送哪一部车去修理呢?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一部。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够给我价值的东西,我都会爱护,而且,越能为我取得所追求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
反之,对我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就算丢掉了也无所谓。
自信既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同时,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所以,对自己的自信决定对自己爱护的程度。
一个人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
不爱护自己的人,不会爱护孩子(例如带着孩子去自杀的父母),不会爱护企业(如偷公司钱财的员工),也不会爱护国家(如贪污渎职的官员)。
有过分自信的吗?2)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须经常把力量那出来显露。
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就会自然的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
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了。
故事:一个十八岁的小侠,学艺完成,下山回家,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咧咧的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
他这个动作有两个讯息要告诉他人,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
第二:我的剑就在手边,你们不要乱来!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许要随身携带,因为他能够摘叶伤人,然而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遇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
4、「自我价值」不足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很容易地,为了很少的价值,会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想有成功快乐人生,所以都想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自尊。
这方面比别人欠缺,便是说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是不能接受的。
这样的人会觉得比别人低,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
2)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的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的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1.故意做一些事,企图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的增加自己的力量;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什么都会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嘴巴大而度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名牌和名贵物质享受。
青少年则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会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
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一小博大。
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了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
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的比自己更好。
这些行为,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之,他们会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就好像一个人喉部作了手术,插了一根管子。
他因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下去的食物总是沿着那根管子流出来,而食物的味道使他更饿更想吃,同时越来越饿。
很可怜,只会累死,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放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5、为何人们普遍缺乏自信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一些错误的观念、传统教导孩子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境,使到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出足够的自信。
你可以试问问自己:今天的孩子,每天可以得到的肯定还是否定多?假设培养出足够自信需要5000次的肯定,才能有足够的自信。
若果他错误坚持上一段描述的行为,他人生里的成功快乐会越来越少,而同时他那些行为会变本加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普遍现象呢?1)整个人类对情绪感觉的认识很不足够,而中国人跟外国人比较,是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不愿意谈论感觉、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深感无力。
当家长斥责孩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较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告诉孩子情绪事物可奈何的事和把焦点放在理性上(应该怎样)。
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搞不清楚、那它毫无办法,怎样能培养出来自信?2)对孩子的教导普遍的是孩子没有建立出「自我」。
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而行动,经常被教导模仿别的小孩,而本人的能力却得不到肯定,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
3)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没有给予肯定。
4)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过高的标准。
很多家长以为把标准定的越高越好,结果,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达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了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
5)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学习重要,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
这部分的成长包括情绪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质的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
6)传统上习惯用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崇。
这是我们传统价值观里需要修正的一个部分,数十年前国人在书信中称呼本人的妻子和孩子为「贱内」「犬儿」,便是典型的例子。
自贬以表示谦逊,只会做成内心虚空无力。
7)传统的家长习惯以「恐惧」「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这使孩子内心无力。
(例:"不要哭啦,你听,拐买孩子的人来了,不要让他听到你在哭啊!""警察叔叔说这里不准小孩哭的,是不是要我叫警察叔叔过来啊?""你是男孩子嘛!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女孩子见到你哭会笑你的。
")6、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他们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个人与身体之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称之为「心理健康」,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做的、包括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
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才能在三赢得基础上(三赢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累积至感到人生的成功快乐这些能力模式总共有36项,分为6大类:A. 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破浪的能力C. 自我管理-有效的照顾自己的人生D. 人格发展-有效的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F. 人际沟通-有效的与其他人相处这36项能力模式都可以从思想和行为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就是扼要的解说: A. 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