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采购人需求★本次采购产品为非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凡属于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请投标人承诺在交货时提供《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
(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投标人可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
)★凡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的产品,交货时不能提供超出此目录范畴外的替代品,产品还须同时具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中国强制认证》(CCC认证)。
工期要求:项目必须在合同签订后120个日历日内完成(其中系统软件开发部分须在合同签订后35个日历日内完成开发)。
租赁期自项目进度达到50%且通过验收后次日开始为期3年。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黄埔区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项目。
(二)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广州市黄埔区智能门禁系统项目总体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依据和要求如下:✧根据《关于研究部署进一步提升全省社会安全指数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粤府会纪〔2016〕2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社会安全指数2016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公通字〔2016〕48号)✧《广州市出租屋专项整治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出租屋创建活动3年行动计划(2015-2017)》(穗来穗领〔2015〕2号)✧《广州市出租屋门禁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穗来穗领〔2016〕8号)✧《黄埔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区出租屋门禁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埔来穗领办〔2017〕6号)✧《广州市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规划(2013-2016年)》及实施方案;✧《广州市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013-2016年)》✧《广东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2号)✧《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粤公[2002]374号)✧《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粤公通字[2005]310号)✧《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平台建设规范》(粤公通字[2007]139号)✧《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技监局、公安部12号令)✧《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要求》(GB 17565-2007)✧《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0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国家标准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修改补充文件》(公科信传发〔2014〕87号)✧《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技术》(GB/T 25724-2010)✧《视频图像文字标注标准》(GA/T 751-2008)✧《广东省公安厅〈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技术指引(试行)》(粤公通字〔2014〕162号)✧《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三)项目建设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低碳广州、智慧广州、幸福广州”的战略部署和《广州市出租屋门禁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切实提高我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社区治安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平安黄埔的总体目标,在充分利用原有出租屋门禁系统和门禁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在规模以上出租屋(独栋3层以上的出租屋、独栋2层及以下但栋内10套以上房间或居住人员超过15人的出租屋)【本项目简称:规模以上出租屋】试点建设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
通过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对出租屋出入人员的监控管理,全面提高出租屋治安安全管理的水平,有效排查进出出租屋出入人员,有效保障出租屋的治安安全。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出租屋管理体系,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出租屋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来穗人员使用居住证、身份证等证件或加密卡刷卡进出居住、生活的出租屋,确保通过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采集到人员的基本信息传输到省公安厅流动人口自助申报平台及市、区来穗人员相关业务系统,实现来穗人员信息登记由“被动采集”转变为“主动登记”。
二、现状及需求分析(一)现状分析我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地处珠三角核心部位,管辖面积486平方公里,下辖14街1镇,户籍人口42万人,来穗人员68.36万人,出租屋6.89万栋51.83万套。
全区出租屋数量大,来穗人员多,情况复杂,人口密集,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
因此,加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实现出租屋管理全面规范化、透明化和人性化,从而提高出租屋管理效率,让出租屋出租人和来穗人员感受到安全与贴心,使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同时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辖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公安机关的维稳处突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需求分析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是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时性和可逆性,在人员出入管理、预防和制止犯罪、处理治安和刑事案件、为公安侦察破案提供线索证据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也是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其根本是以技术手段来弥补上门巡查管理人手的不足,提高以屋管人及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根据市、区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建设的工作部署,选择重点社区、重点区域规模以上、隐患多、有条件的出租屋实施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建设。
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是以来穗人员用居住证、身份证、加密卡、智能手机APP等进行实名制刷卡进出居住生活的出租屋,实现来穗人员信息登记由“被动采集”转变为“主动登记”。
三、建设思路采取“区、街(中心)、房屋”三级联网的方式,街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工作站和其他授权窗口安装管理后台,实时了解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运作情况并进行居住人员登记和门禁授权。
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前端采集的数据可通过网络与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管理平台连接。
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管理平台方便各级公安与政务管理人员数据查询与统计报表。
四、项目建设目标及任务(一)项目建设目标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实现黄埔区出租屋的科学管理,实现重点、规模以上出租屋的人员进出验证控管,提高出租屋治安防控水平,为创造平台黄埔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在重点、规模以上出租屋安装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与区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数据管理平台对接。
2、多种方式统一管理,形成管理一张网。
实现通过街道管理员移动终端、工作站办公电脑、自助终端、出租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服务管理。
3、与省公安厅流动人员口自助申报平台对接,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数据通过省公安厅流动人口自助申报平台实时传输到公安相关业务系统,公安系统通过数据比对,可及时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确保出租屋内安全。
4、与来穗人员信息系统对接,“人屋”信息与市、区来穗人员信息系统实时同步,避免信息重复登记、二次录入等问题,确保“人屋”数据的唯一性。
5、授权与登记相结合,破解人员信息登记难题,授权和人员登记相关联,确保人来登记,人走注销。
(二)项目建设任务根据2017年区财政下达的建设经费,结合区来穗局的年度经费安排,本项目具体建设任务如下:选择规模以上且条件成熟的出租屋共安装655套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
在各前端门禁点及管理中心之间建设门禁数据数据传输网络。
保障2014年安装的66套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无线传输网络,7套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传输网络(使用三线整改运营商网络)。
1.在重点出租屋安装共60个外置监控摄像头,实现出租屋门禁监控,动态监控视频存储到存储卡中,需要时现场调取。
2.购买一批智能门禁管理相关设备,主要包含:USB身份证读卡器、加密卡门禁发卡器(USB)、门禁加密卡(定制滴胶卡)10000个。
3.实现与省、市、区来穗系统及区门禁系统平台对接。
(三)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五、项目建设及设计原则系统的设计在保证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还考虑了节约投资。
从技术综合角度来讲,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严格遵守以下原则:(一)实用性和集成性不论是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还是集成,均应以适用为第一宗旨,在系统充分适应应用需求的基础上进而再来考虑其他的性能。
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系统设计者将各种先进的软硬件设备高效地集成在一起,使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充分发挥作用,协调一致地进行高效工作。
(二)标准性和开放性只有支持标准性和开放性的系统,才能支持与其他开放型系统一起协同工作,在系统中采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应支持国际工业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以便能和不同厂家的开放型产品在同一系统中同时共存。
(三)先进性和安全性系统所有的组成要素均应充分地考虑其先进性。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实用而忽略先进,只有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我们的实际应用要求紧密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系统性能和效益。
(四)成熟性和高可靠性作为系统基础的系统结构和系统设备的配置应能充分地满足系统要求的需要。
硬件体系结构应在实际应用中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在运行速度和性能上都应是稳定可靠的、拥有完善的、实用的解决方案,并得到较多的第三方开发商和用户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支持和使用。
同时,应从长远的技术发展来选择具有很好前景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适应系统未来的发展需要。
可靠性是衡量一个应用系统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确保系统环境中单独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系统整体的容错能力、安全性及稳定性,使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迅速地修复。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对关键应用和主干设备考虑有适当的冗余。
应急处理信息系统能够全天候工作,达到每周7x24小时工作的要求。
一个高可用性的系统才能使用户的投资真正得到回报。
(五)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整个系统中的互连设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并便于维护和管理。
对复杂和庞大的网络,要求有强有力的网络管理手段,以便合理的管理网络资源,监视网络状态及控制网络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