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TⅡ(A)型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说明书资料

DTⅡ(A)型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说明书资料

DT Ⅱ(A )型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说明书一. 概述DT Ⅱ(A )型固定带式输送机是通用型系列产品,可广泛用于冶金、煤炭、交通、电力、建材、化工、轻工、粮食和机械等行业。

本软件依据GB/T17119-1997连续搬运设备带承载托辊的带式输送机运行功率和张力计算标准,参照《DT Ⅱ(A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对设备选型及计算运用Visual Baic 进行编程,可直接在Windows 环境下安装运行,可辅助设计人员快速准确的进行设计计算和选型,该软件计算中目前提供了十二种最常用的侧型,适用于带宽为400、500、65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的输送机设计,计算输出结果包括:圆周驱动力、轴功率、电机功率、各相关参数值、各关键点输送带张力以及主要滚筒合力、拉紧力等。

二. 程序计算依据及说明1. 基本原理本程序计算遵循欧拉定理,即T 1=T 2×e u φ其中:T 1----输送带紧边拉力,N T 2----输送带松边拉力,N u----输送带与传动滚筒的摩擦系数φ---输送带在传动滚筒上的包角,°(度) 那么,传动滚筒上的圆周驱动力:F U =T 1-T 2=T 2×e u φ-T 2胶带上的张力由逐点计算原理计算: T i =T i-1+∑-ii W 1各点拉力计算如下(参考图1):T 4+W 2=T 1T 2+W 1=T 3 T 1=T 2×e u φ F U =W 1+W 2图1其中:W 1----回程段的总阻力,N W 2----承载段的总阻力,N2. 主要计算公式1) 圆周驱动力计算F U =W 1+W 2=F H +F N +F s1+F s2+F st当机长大于80米时,水平输送的圆周力可简化为:F U =C·F H + F s1+F s2+F st其中:C-----系数,由表1查出,或由C=LL L 0计算,L 0=70m ~100m 之间 L------输送机长度,m F H ----主要阻力,NF N ----附加阻力,N ,程序在计算中将该力忽略不计 F s1----特种主要阻力,N F s2----特种附加阻力,N F st ----倾斜阻力,N 表1a)主要阻力F HF H =f L g [q RO +q RU +(2q B +qG )cos δ]式中:f-----模拟摩擦系数 L----输送机长度,单位:米g----重力加速度, g=9.81m/s 2~10 m/s 2q RO ----承载托辊单位质量,单位:千克/米,q RO =G1/a o G1-----承载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质量,单位:千克 a o -------承载分支托辊间距,单位:米q RU ----回程托辊单位质量,单位:千克/米,q RU =G2/a u G2-----回程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质量,单位:千克 a u -------回程分支托辊间距,单位:米 qB------输送带单位长度质量,单位:千克/米 qG-----物料单位长度上质量,单位:千克/米,qG=vQ 6.3 Q-------每小时输送量,单位:吨/小时 v--------输送速度,单位:米/秒δ------输送机倾角,单位:度 模拟摩擦系数参照下表2选取:表2b) 附加阻力F NF N =F ba +F f +F I +F t式中:F ba ---加料段、加速段输送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惯性阻力和摩擦阻力,N F f ----加速段物料与导板间的摩擦阻力,N F I ----输送带经过滚筒时的弯曲阻力,N F t ----滚筒轴承阻力,N 其中:F ba =I v ρ(v-v 0)F f =2120b22)2(gl b v v v I u v +ρF I =9B(140+0.01F/B)(d/D) (帆布输送带) F I =12B(200+0.01F/B)(d/D) (钢绳芯输送带) F t =0.005(d 0/D)F T 式中:I v -----输送量,m 3/s ρ----物料的密度,kg/m 3 v-----带速,m/sv 0----在输送带运行方向上物料的输送速度分量,m/s u 2----物料与导料板间的摩擦系数,u 2=0.5~0.7 l b -----加速段长度,m B-----带宽,mF-----滚筒上输送带的平均张力,N d-----输送带厚度,m D-----滚筒直径,m d 0-----轴承直径,mF T -----作用于滚筒上的两个输送带拉力和滚筒旋转部分质量的向量和,N c)特种主要阻力F S1F S1=F e +F gl式中:F e -----托辊前倾阻力,NF gl -----输送物料与导料板间的摩擦阻力,N 其中:F e =C e u 0L e (qB+qG)gcos δsine (三个等长前倾托辊) F e =u 0L e qBgcos λcos δsine (二个等长前倾托辊) F gl =21222V gl b I u v ρ式中:C e ----槽角槽形系数,槽角λ=30°时,C e =0.4;槽角λ=45°时,C e =0.5 u 0----承载托辊和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u 0=0.3~0.4 L e ----装有前倾托辊的设备长度,m e-----前倾角,°l-----装有导料板设备的长度,m b 1---导料槽两拦板间的宽度,mu 2----物料与导料板间的摩擦系数,u 0=0.5~0.7 d) 特种附加阻力F s2F s2=n r·F r +F a式中:n r -----清扫器个数,一个空段清扫器等于1.5个清扫器 F r -----输送带清扫器的摩擦阻力,N F a -----犁式卸料器的摩擦阻力,N 其中:F r =A·p·u 3 F a =B·k a式中:A-----输送带和清扫器的接触面积,m 2p------输送带和清扫器间的压力,一般p=30~100N/m 2 u 3-----输送带和清扫器接触的摩擦系数,u 3=0.5~0.7 k a -----刮板系数,一般k a =1500N/m e)倾斜阻力F stF st =qG×H×g×cos δH-----物料提升高度,m ,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2) 功率计算传动滚筒轴功率: P A =F U ×v (w) 电动机功率: P M =P A /η (w) 3) 输送带不打滑输送带不打滑,要求: F min >15.1-⨯φu Ue FF min 为驱动段皮带松边张力 4) 输送带垂度输送带在托辊间的垂度不能过小,应满足: 承载段:F czmin ≥8)(1000gqG qB a +回程段:F hcmin ≥8100gqB a u ⋅⋅⋅3. 最小张力的确定1) 先以输送带不打滑条件Fmin 初定皮带最小张力,即松边张力T2=Fmin ,将其与回程段皮带在托辊间垂度条件Fhcmin 进行对比,如果T2小于Fhcmin ,那么令T2=Fhcmin ,再根据逐点张力计算法推算出T3点的张力,将T3与Fczmin 进行比较,如果T3小于Fczmin ,则令T3=Fczmin ,这样T3就确定下来,由T3用逐点张力计算法推算出T2、T1及T4。

2) 对于多驱动输送机,不打滑条件为:F min >1...5.12211-⋅⋅⨯i i u u u Ue e e F φφφ 其中:u i ------第i 个传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Φi ----输送带在第i 个传动滚筒的围包角三. 程序输入参数及计算流程1. 程序界面,如图2所示图23. 计算流程图四.程序应用举例例一、已知:某高炉输煤系统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Q=600t/h,原煤粒度0~300mm,堆积密度ρ=900kg/m3,静堆积角为45°,机长L n=127.293m,提升高度H=7.3m,倾斜角度δ=3°16’36’’。

初步设计给定:带宽B=1000mm,带速V=2m/s初定设计参数:输送带NN100,上、下覆层厚度分别为4.5和1.5,输送带层数为5;上托辊间距1200mm,托辊直径为Φ133mm,槽角为35°,前倾(角度约为1.5°),下托辊为平行下托辊;导料槽长度4000mm;采用垂直重锤拉紧装置拉紧。

程序输入数据如图3所示:单击确定后,程序先给出功率及相关参数的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图4用户要进行各点张力计算时,可单击“计算各点张力”,否则单击“返回”。

单击“计算各点张力”后,程序弹出一个对话框,给用户提供修订的空间,该修订只会影响各点张力的计算,不会对前面的计算结果有影响。

如图5所示:图5修订后,程序即按修订后的Fu或Pm值进行逐点张力计算,单击“下一步”,程序出现侧型选择界面,如图6所示:图6本程序提供了十二种侧型供用户选择,包括:头部单驱动(尾部螺旋/车式拉紧)、头部单驱动(中部垂直重锤拉紧)、中部单驱动(中部垂直重锤拉紧)、中部单驱动(中部液压/车式拉紧)、中部双驱动(中部垂直重锤拉紧)、中部双驱动(中部液压/车式拉紧)、中部双驱动(尾部螺旋/车式拉紧)、头部中部双驱动(尾部螺旋/车式拉紧)、头部中部双驱动(中部垂直重锤拉紧)、头部中部双驱动(中部液压/车式拉紧)、头部尾部双驱动(中部垂直重锤拉紧)、头部尾部双驱动(中部液压/车式拉紧)等。

该示例应选择第二个侧型,单击第二个侧型图片,程序提示输入Li值,该处输入30.5。

如图7所示:图7单击确定,程序给出完整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图8若要输出计算说明书,单击“保存结果”,程序输出一个文本(txt格式)文件,显示详细的设计计算结果,如图9所示:图9例二、已知:某高炉输煤系统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Q=1700t/h,原煤粒度0~100mm,堆积密度ρ=1700kg/m3,静堆积角为37°,机长L n=304.88m,提升高度H=57.051m,倾斜角度δ=10°25’40’’,采用垂直重锤拉紧,双电机驱动,Li=60m。

初步设计给定:带宽B=1400mm,带速V=2m/s初定设计参数:输送带st2000,上、下覆层厚度分别为8和6;上托辊间距1200mm,托辊直径为Φ159mm,槽角为35°,前倾(角度约为1.5°),下托辊为平行下托辊;导料槽长度为10m。

程序输入数据如图10所示:图10单击“确定”后,程序给出功率及相关参数计算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单击“计算各点张力”,进行逐点张力计算,出现修正框,如图12所示:图12单击“下一步”,程序出现选型窗口,本例选择“中部双驱动中部垂直拉紧”侧型,如图13所示:图13点击侧型图后,程序弹出输入窗口,提示输入Li、Lj的值,本例输入60、10,输入后单击确定,如图14所示:图14程序接着出现传动滚筒功率比输入框,如图15所示,本例输入1:图15然后程序弹出输入框,提示输入输送带与两个传动滚筒的包角,本例输入200、200,如图16所示:图16单击“确定”后,程序给出计算的结果,如图17所示:图17单击“保存结果”,程序输出设计计算结果,单击“退出”,返回主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