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与科技、图像文化的几点思考
无论是盗版光碟,还是正版光碟;无论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我们都能把它们归结于影视,而影视显然是科技孕育出的图像文化的一种,而且在当代颇具其代表性。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看了这个视频,我想到的更多是文学与科技、图像文化的关系。
而作为一个思想还不太成熟的学生,我体会更深的是科技对文学精神的深沉伤害,图像文化对文学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冲击。
文学与科技
首先文学从属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如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意识似乎更多地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即便考虑到社会意识的滞后性,历时的社会意识也当表现为进步性。
然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种表现,文学,是否也真是如此呢?这里我不敢苟同。
相反,单就中国的古代文学发展史来看,窃以为文学更多地是在走下坡路,是一步步走向通俗化,走向世俗化,日益失去文学的高贵品质与审美理想。
在活字印刷术以前,从神话传说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直至唐诗,窃以为这期间是文学由俗到雅,由粗糙到精美的繁荣发展阶段,无论在格律形式还是精神内容上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活字印刷术诞生以后,文学虽然也得到了一定形式的发展,但纵观历史
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我们不难发现,文学的总体态势呈现出通俗化,世俗化乃至功利化。
科技的发展使文学的载体得到拓展这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便利,但是纸张的廉价、印刷的泛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文学的创作中,于是文学变得多样性,但同时格调低俗的作品也开始泛滥,乃至喧宾夺主,通俗文学对经典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文学的审美标准也有雅转俗。
艺术离开神圣的殿堂,走向大众,走向庸俗,成为娱乐,成为商品。
文学遭到贱卖,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特别是审美功能逐渐萎缩,而其娱乐性却得到空前的夸大。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物质的富足并补代表精神的同步提高。
我们与其说艺术发展与物质基础具有不平衡性,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常态。
从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来看(虽然这不能为标准,但也不失为一种参照),经济落后的拉美地区的文学似乎比欧美文学更有势头。
窃以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审美的艺术,文学的进步更多的取决于创作者思想内涵的深沉与艺术创造力的提高。
无疑科技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一直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自然科学的进化论催生了新的文学思潮。
这是其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否认。
但生产力的发展更带来整个社会物欲的极度膨胀,异化已然成为现实。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已远远高于对内在自我认识的探索(这或许也是“物竞天择”思想的丰功伟绩吧)。
视频中盗版的猖狂肆虐,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还不是对最大经济利益的追逐?(盗版与原创的投入产出比可是惊人的)艺术原创一再遭
受打击,或许经年累月的努力还不如“剪刀+浆糊”。
于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创新精神也备受打击。
不能不说是科技发展对文学的一种不自觉戕害。
文学与图像文化
众所周知,当代文化越来越趋向于视觉化与图像化。
从我们每天走出家门,进出商场,街头广告,看电影、玩游戏,我们都已置身于一个图像化的时代。
然而文学领域的图像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对我们当今时代的文学会带了怎样的影响呢?
毋庸置疑,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视觉盛宴的时代,人们很乐于也已习惯于读电影,读电视据,而对于书籍报纸往往感到眼疼,望而生畏。
以致出现这样的现象:文学专业的学生不愿也没有勇气再去读原著,转而移情别恋于由原著改编后的影视,以此来习得专业知识。
这是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然而事实确是如此。
图像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文化阅读与接受方式。
以文字为主要呈现载体的文学无疑遭到很大的冲击,昔日的文学经典已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我们言必好莱坞,语必好莱坞。
难怪有人要无奈地发出文学已彻底遭到边缘化的哀叹。
曾任我们《文学理论》的王森老师也对此深感绝望至极,他甚至感慨终有一天文字会被图像所取代,文学也会走向灭亡。
虽然这是很悲观的看法,但也足见图像文化对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另外媒体文化生产的图像文化是消费文化的一种表征,其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弘扬艺术文化。
无论我们给视觉文化、广
告文化、时尚文化等戴上怎样堂皇的文化帽子,它们都不能摆脱文化肤浅与铜臭浓烈的嫌疑。
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决定了这种文化与纯正艺术的截然不同。
而其娱乐性与日常性也必使之走向彻底的通俗化,庸俗化。
于是可怕也就来了,如果这种所谓的大众文化真得大众起来,那高雅文化将何以立足?何以正常发展?就文学而言,文学崇尚的是崇高的理性精神与深度的美感。
而这种所谓的大众文化势必会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趣味。
当人们都只注重文学乃至文化的娱乐性、休闲型时,那么文学的价值为何?文学的使命又安在?
我并不排斥科技的进步与图像时代的已然来临,毕竟这是生产力发展下一种历史的必然性,谁人都不能阻挡的,只是它们给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