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件(全)
(二)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 合同就业
如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 就业的毕业生,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 报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交纳相应的违 约金和培养费后,可调整就业单位。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 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之前的选 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决定我们今 后的生活。
第一章 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所面临
的形势 年份
毕业生人数(万) 比上年增长(万)
2002
145
/
2003
212
67
2004
四、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 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四)报考研究生持续“高烧” (五)新兴就业形式蔚然成风 (六)自主创业悄然兴起
五、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
(一)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面向全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0000202 2、课程学时:共18学时,其中12学时
课堂理论教学,4学时为实践、实务、 咨询。 3、课程学分:1.5学分 4、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5、主修:全校2009级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
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 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 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 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 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 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主 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 就业。
252
40
2005
340
88
2006
413
73
2007
495
82
2008
540
45
2009
610
70
• 大学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 “大众”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 走向“买方”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四)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带来了更多 的就业机遇
三、当前就业形势的不利因素
(一)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 下降
(二)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 来越高
(三)毕业生的能力 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 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 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五)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
WTO的加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 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进出口贸易大量增加, 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看涨。加入WTO后,我 国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就业机会增长 33%。
(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急剧增加
(六)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加大 (七)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能力、技能方面
1、运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定位; 2、学会了解、筛选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前的简 历制作、求职书等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掌握一般的求职应聘、面试技巧; 4、结合自身特点,抓紧时间弥补自身就业能力 的不足,为顺利成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 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 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 大落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 势; 2、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行政策及体系(国家和 地方,行业和部门); 3、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开展大学生自我 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4、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包括求职中自 我合法权益的维护; 5、掌握大学生就业派遣的基本程序。
(六)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 性的矛盾
【案例】
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毕业前3月份还未落实工作 单位。朋友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 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有一家制药厂要他, 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 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 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 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 就业空间进一步加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就业可能。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 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国民 经济生产总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长 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 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
(四)加入WTO使就业机会增 加
二、当前就业形势的有利因素
有利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重视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 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扩招后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 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
(二)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 不应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5.7%, 而发达国家占30%—50%,美国占60%, 日本、韩国占30%,不发达国家占8.8%, 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没有达到不发达国 家的平均水平。因此,目前中国并不存在 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得分不出去的问题,中 国仍属人才奇缺的国家。
国就业,积极满足国防、军工、科研、教学、高 新技术等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党政 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所属单位的用人需求。国务 院有关部委和省、市、自治区所属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优先满足本系统、本行业、本地区需要, 同时努力为地方、为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应优先满足教育系统的需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