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体标准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编制说明(送审稿)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8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中色协科字【2018】75号文件,协会标准《粗制碳酸镍(中间品)》(计划号2018-034-T/CNIA)项目列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18年第二批标准计划。

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粗制碳酸镍(中间品)》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邀请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工作。

2、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简介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恩菲”,英文简称ENFI)是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简称恩菲)按照股权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国际化工程公司。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其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资委等,现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冶集团”,英文简称MCC)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恩菲是有色行业唯一一家承担国家发改委咨询评估任务的工程咨询机构,拥有有色行业唯一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承接21个行业所有工程咨询设计业务,承揽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的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和相关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

同时,中国恩菲还拥有工程咨询(甲级)、工程监理(甲级)、环境影响评价(甲级)、招标代理(乙级)等各项资质证书,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拥有资质等级最高和资质范围最广的咨询设计企业。

中国恩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标准的工作,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视为己任,以标准规范、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目标,积极承接、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已成为恩菲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2012年起就在公司技术发展部内部设置标准化管理室,2016年,让技术质量与标准管理更加紧密结合,调整为技术质量与标准化管理室,具有服务标准化工作人员8名。

中国恩菲拥有矿业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4名,有色行业设计大师13名,澳大拉西亚矿冶学会(AusIMM)院士4名,拥有熟悉国际矿业项目开发法规、运行模式,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3名,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华杰出工程师奖各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7名,各类国家注册执业人员600人次,具有高级职称以上工程师超过50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60%以上,高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稳居有色行业第一,已形成上百名具有主编、参编国家各类标准经验的高水平专家。

有色行业唯一的标准机构——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处自1984年起至今依托于中国恩菲建设,恩菲无偿为标准规范处提供大量技术资源支持,提供管理人员、办公设施和一批高水平专家。

在标准改革的今天,恩菲配合住建部、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国标委等政府部门进行了体制改革的调研和相应工作,为国家的工业标准化建设贡献出了智慧和经验总结。

截止目前,有色行业标准规范处依托恩菲,累计承担标准159项(含现行、在编),国标84项(现行58项,现行并正在修订4项,正在制订22项),行标75项(现行42项,现行并正在修订27项,正在制订6项),为有色行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2012年以来,中国恩菲开始参与国际标准编制,2015年,中国恩菲从国际标准规划、国际标准提案条件分析、参与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等方面全面开展国际标准工作。

2016年是国家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的一年,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推进工作,中国恩菲在中冶集团科技部指导下,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工作,参与讨论ISO/TC298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中方担任主席后采取的行动计划,参与ISO/TC282/SC4工业水回用技术委员会有关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恩菲累计参与9项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其中已发布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标准2项,正在联合主导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3项,正在参编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4项。

中国恩菲在多年的发展规划中,始终将标准化的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恩菲承担了一批跨行业、综合性、骨干性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施工和验收方法的综合载体,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规范和引导作用。

截止目前,中国恩菲累计主编35项各类国家标准,其中:住建部30项,安监局2项,环保部1项(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局2项(垃圾发电站焚烧飞灰二噁英降解技术规程、垃圾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技术规范)。

累计参编30项各类国家标准,其中:住建部29项,安监局1项(超深竖井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标准编制过程2018年6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接到《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的制定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认了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确定了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检索国际及我国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无与《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相关的产品标准。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标准,咨询企业的使用要求,进行了资料收集。

经过综合考虑,最后形成了该标准的讨论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2、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冶炼中产出的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的产品指标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粗制碳酸镍(中间品),本产品可作为生产工业碳酸镍、催化剂原料、电镀液组份或制取其他含镍物的原料。

三、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等)的依据1、含镍物料生产粗制碳酸镍工艺流程2、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2.1 主成分镍的确认对于粗制碳酸镍的处理,主品位越高,系统内溶液的镍离子浓度越容易控制,生产组织越顺畅且可调节能力越大。

2.2 主要杂质的确定有色冶金过程产生的含镍料液不仅含有镍离子,通常情况下还含有其他杂质,经过中和碱沉后,碳酸镍形成固相沉淀,而可溶性硫酸盐、氯化物均存在于沉淀母液中。

产出的粗制碳酸镍产品的主要杂质有钴、铜、钙等。

样品大致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部分单位使用的粗制碳酸镍主要成分情况(%)粗制碳酸镍中钴、铜为伴生的有价元素,使用粗制碳酸镍进行深加工的下游企业通常在精制镍的同时可以精制钴、铜,故本标准不对有价金属钴、铜进行严格要求。

钙、锌、铁杂质元素是通常为有色冶炼企业各主要原料中伴生存在的,在生产中这类杂质与镍元素一起累积至粗制碳酸镍生产的原料镍液中。

虽然有色冶炼各企业工艺流程均有相应的除杂措施,但是镍作为主要原料伴生的稀散金属在富集的同时这些杂质也相应富集。

为了减少粗制碳酸镍下游使用单位的精制加工成本,本标准规定了铁、锌、钙的限制含量。

铅、汞、铬、镉、砷作为有毒有害的金属元素要求在产品中严格受控,本标准规定此类危害元素含量不超过同类镍精矿或镍精制产品的限制数量。

水分的含量因含镍料液的镍离子浓度、杂质浓度、沉淀温度、过滤设备、是否有干燥装备有很大的关系,含水过高会增加采购商的运输成本,形成浆状的粗制碳酸镍产品不易储存且下游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故本标准对水分有适当的指标要求。

四、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综述报告4.1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镍、铁、钙含量按照GB/T 26521 的规定进行测定。

4.2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铅含量按照YS/T 472.4的规定进行测定。

4.3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汞含量按照YS/T 472.3的规定进行测定。

4.4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铬含量按照GB/T 26524的规定进行测定。

4.5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镉含量按照YS/T 472.1的规定进行测定。

4.6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中砷含量按照YS/T 472.5的规定进行测定。

4.7 水分的测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8 粗制碳酸镍(中间品)的外观质量由目视法检验。

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检测到同类国际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26521《工业碳酸镍》。

本标准与GB/T 26521《工业碳酸镍》相比允许更多的杂质含量,其杂质指标对比如下:表2 本标准粗制碳酸镍与GB/T 26521《工业碳酸镍》成分对比本标准杂质含量明显比GB/T 26521《工业碳酸镍》的要求低,这是因为生产粗制碳酸镍的企业原料中的镍通常为主元素伴生的,镍量少且稀散,将其制备成镍精制产品产线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精制镍产品单位成本高。

本标准在严格要求危害元素的前提下,放宽了杂质元素的限制,尤其对于钴这类高价值且可供下游企业综合回收的有价金属,本标准限值较高,更有利于全社会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八、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协会标准《粗制碳酸镍(中间品)》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在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