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盆景的制作与欣赏..

第一章 盆景的制作与欣赏..


侍女盆景图
唐太章怀太子墓壁画
唐太阎立本的《职贡图》
宋代(960-1279)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绘画理论应用 于盆景创作,盆景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不论宫廷或民间, 以奇树怪石为观赏品已蔚然成风,对树木,山石配景也有了 进一步的研究,并有了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区分,所采用 植物的品种繁多,有松、柏、枫、榆、菊、竹、牡丹、荷花、 菖蒲等等。树的形态也多样化了,有直立、曲折、悬垂等, 具有雕塑的姿态美。布局方法也不拘一格,除植物配石外, 还有单栽植物和单有用奇石制作盆景的。如现故宫珍藏的宋 画《十八学士图》四幅,其中两幅都画有松树盆景,其形 “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 年之物”。
这些说明盆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在唐代已开始形成。王维 是诗人兼画家,北宋苏轼认为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无怪他能制出富于“诗情画意”的盆景来。“贮兰蕙,养琦
石”这与现在水石盆景甚为相似。

北宋名画家张择瑞,有一幅《明皇窥浴图》,图中 绘有各种不同的盆景,有松树盆景,本大、苍老、 树干曲折,树冠分布有序,栽在园形盆中;还有牡 丹、荷花配以玲珑奇石,栽于长方浅盆中。说明唐 代已用树木盆景和花草盆景来布置环境。
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的五叶万年青纹陶片
这是原始艺术家对当时 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 现,它是迄今为止我国 发现的最早盆栽,是最 为原始的、初级的、简 单的盆景,也是世界上 最早发现的盆景。
起源

商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25年) 不仅有草本盆栽,还有了木本盆栽。张謇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 榴引到中国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方法。这是迄今我国最早的木本植 物盆栽文字记载。这个时期不仅有了观赏植物的栽培,还模仿自然山水, 进行造园。创造自然山水园林,可以说是盆景艺术产生的前奏。
第四节 盆景简史
盆景的起源:
盆景始创于我国。盆景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 的,而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在一定社会条 件以及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逐渐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古代文 明,并以酷爱大自然和善于想象而著称。《日 本盆景通史》的作者岩佐亮二先生也提到这点。

据现代考古研究证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第四文化层中),在我国的江南地区气候温暖, 植物生长和移栽都十分有利,就已经出现了盆景 的胚胎——盆栽。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出现了“缶景”。野史记载:“东汉
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 一缶, 世人誉为缩地之方。”此即为“缶景”。说明此时盆栽已由原始
盆栽向艺术盆栽过渡。
东汉时期的“缶景”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提到“会嵇剡(Shan)县刻 石山相传为名”。此虽未写明盆钵、几架等内容, 但从词义上不难看出,那时已有加工的假山石,这 说明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山水盆景中假山石的艺术加 工。虽然当时加工的山石还只是工艺品,但这是我 国最早出现山水盆景的滥觞 (lanshang,起源) 。
如我国上世纪70年代(1977年)的浙江省余姚 县河姆渡村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两块陶 片上保存了完整的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片, 在一块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器内,映刻着一株 万年青状的植物,共5片叶,1片叶具中挺拔向 上,另四片叶对称分布于两侧,整个画面统一、 均稳,比例协调,充满生机。另一块是三叶纹 陶块,在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形花盆上, 也映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3片叶,均 略向上挺拔,生机盎然,富于动感。
美观思想基础,随之产生了象牙雕塑、木雕元618~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之盛世, 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各种文化艺术都有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绘画艺术全面繁荣。山水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盆景的 形成。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之子李 贤(章怀太子,葬于公元706年)墓的两幅壁画。
盆景制作与欣赏
第一章
第一节
盆景概述 第二节 盆景艺术的特征 第三节 盆景的价值 第四节 盆景简史与现状
第一节:概述
一.盆景的定义: 盆景是以植物、水、石、土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 处理和园艺加工,栽植或布置在盆钵中,以表现大自 然优美景观的一种造型艺术品。 包括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等类型。
二.盆景与盆栽
“盆景”与“盆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盆景是一种造型艺术品,而盆栽只是植物的一种 栽培形式,或称“盆栽植物” 所以盆栽不属于盆景,盆景是盆栽基础上的艺术 提高。

盆栽与盆景的区别:
一是含义有别。盆栽只是植物在各种盆体内自然 的真实呈现,而盆景(尤其是桩景)除了盆栽管 理技术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造型手段,是 自然经加工后的艺术体现。 二是所属范围不同。桩景是这两个概念的交叉点, 它应当属于盆栽的范畴,但盆景中还有山水盆景 等,并不属于盆栽的范畴之内。一些自然生长的 盆花盆果植物也只能是盆栽,而非盆景。

此外,唐代吟咏盆景的诗词亦不乏其材,如白居易 的《咏假山》诗中载有:“烟萃三秋色,波涛万石 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恨根。风气通岩穴,苔 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云根” 即是石头,可见当时已有截石造景的方法。另外还 在《双石》一诗中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 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这是指较大 型的盆景。诗人李贺曾作一首《五粒小松歌》,歌 中道:“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可 见当时已对树木盆景进行修剪加工和矮化栽培。
三.整体性
盆景是“景、盆、架”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
艺术品。 只有“景、盆、架、”三位一体相互协调, 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表现出盆景艺术 的最高欣赏境界。
表现三位一体
四.季节性
盆景的季节性也可称为“四维”性。盆景
的素材来源于自然,尤其是植物盆景和园 林一样,都具有季节性,具有“四维”特 点,是“四维”时空艺术。

总之唐宋元,为盆景形成时期,至元代虽然还未正式出现 “盆景”叫法,但作为一门较为完整的艺术已经形成。这个 时期的特点是: 1、对盆景的叫法有“盆栽”、“盆池”、“假山”、“些 子景”等; 2 、盆景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有山水、植物、石玩等,体型 上有大、中、小。植物盆景又分树桩盆景和花草盆景,还出 现了附石式盆景; 3 、意境布局讲究画意,师法自然,采用了“小中见大”的 艺术手法,并能在山石上养苔; 4、造型技巧较好,植物盆景造型能将树弯曲成“蛇形”, 并有了人工剪扎,山水盆景采用了选石,洗刷、雕凿和截割 等加工工艺; 5、养护管理上要求“枝底压缩羽,叶净不留垢”。还在松 树类盆景上采用修剪短叶法。


总之唐宋元,为盆景形成时期,至元代虽然还未正式出现“盆景”叫法, 但作为一门较为完整的艺术已经形成。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对盆景的叫法有“盆栽”、“盆池”、“假山”、“些子景”等; 2 、盆景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有山水、植物、石玩等,体型上有大、中、 小。植物盆景又分树桩盆景和花草盆景,还出现了附石式盆景; 3 、意境布局讲究画意,师法自然,采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并能在山石上养苔; 4、造型技巧较好,植物盆景造型能将树弯曲成“蛇形”,并有了人工 剪扎,山水盆景采用了选石,洗刷、雕凿和截割等加工工艺; 5、养护管理上要求“枝底压缩羽,叶净不留垢”。还在松树类盆景上 采用修剪短叶法。

植 物 盆 景
山水盆景
盆栽
三.盆景艺术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 绘画、雕塑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作为一种艺术,盆景不仅历史悠远,源远流长, 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创作手法、制作工艺和审 美标准;具有多种艺术风格类型和地方特色;具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境界。 盆景还与绘画、诗词、雕塑等传统艺术相关联, 是“形、神、意、境”兼备的艺术品。





第二节 盆景艺术的特征
一:概括性
盆景艺术的高度该夸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造型特上。 “小中见大”、“缩龙成寸”是盆景艺术的技巧, 巧妙的应用“移天缩地,盆立大千”的神奇手法, 展现大自然的风采。
表现缩龙成寸
表现缩龙成寸
表现小中见大
二、综合性

盆景艺术集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雕 刻艺术、书法艺术及栽培艺术与一身,具有诗的 情趣、画的结构和雕塑的技法,是园林、诗、画、 雕塑、等艺术的综合表现,被誉为“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等

据考察,在该墓东壁,有隋炀帝以后大约100年左右的两幅 壁画,一幅是一侍女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有假山和小树;另 一幅是一待女手持莲瓣形盘,盘中有树,绿叶红果。另故宫 收藏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职供图》中也绘有一人手托浅盆, 盆中有一块玲珑剔透的山石。又据唐人冯贽《记事珠》一书
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奇石,累年弥盛。”
3.风格的多样性
盆景流派:就是盆景创作和盆景学术理 论方面因风格类型之差异而形成的派别。 盆景风格:指盆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 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4.素材的多样性
六.盆景美的特征
1.自然美
一定要掌握并应用好盆景的艺术自然美特征
2.人工美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五.多样性
1.题材的多样性
表现名山大川
表现自然山水
2.形式的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彭春生提出了一个新的系统 分类方法,即“类—型—亚型—式—号”五级 分类系统。
类:桩景类,山水类 型:桩景类(自然型、规则型)山水类(旱盆 型、水盆型、水旱型) 亚型:根变亚型、干变亚型、枝变亚型 式:山水盆景(高原式、平远式、深远式、偏 重式、开合式) 树石盆景(岛屿式、附石式) 号:大于150cm为特大号 81—150为大号 41—80cm为中号 10—40cm为小号 小于 10cm为微型


宋画《十八学士图》
元代‘些子景’(一点点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