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提琴的力量》教学设计

《小提琴的力量》教学设计

《小提琴的力量》教学设计陈剑波
已有 57 次阅读2012-11-21 10:44|个人分类:学员作业|系统分类:教育
一、教学及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情节安排的精妙。

2、引导学生挖掘本文的主旨。

3、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爱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挖掘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爱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

继而,发出倡议:让学生跟随老师一同去感受小提琴的力量,感受人性中善良与真诚的力量,体会善良的人性之美。

一、整体感知,初探课文。

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
1、文中有那几个主要人物?
2、你认为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3、文中讲了哪几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

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对课文的概述,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味作者构思的巧妙。

围绕一个问题展开:
文中有两个相似的故事,请找出文中两个故事的相似点及联系。

让学生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学生不难找出相似点:
1.小偷偷东西被发现(梅里特“我”)
2.主人用了善意的谎言(“我”小女孩)
3.都把小提琴送给了小偷(“我”小女孩)
4.小偷没有沦落下去,成为了有用的人(梅里特“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个相似而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是作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人性之美。

围绕问题: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值得尊敬,说出自己的理由。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点播评价。

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有其可爱之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挖掘。

(三)挖掘小说主旨。

围绕问题:文章的线索是小提琴,题目是小提琴的力量,你觉得文中的小提琴的内涵是什么?展开讨论。

为帮助学生分析我将问题细化为:
1、小提琴本来是谁的?
2、“我”为什么这么爱惜小提琴?
3、“我”为什么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梅里特?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文中主旨,顺势做课堂小结。

三、情景模拟,拓展视野。

十年后,梅里特成长为了一名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手,今天他和布里奇斯(文中的“我”)受邀来到中国演出,演出很成功。

新浪网记者将对他们采访……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借梅里特和“我”之口,说出自己所感,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也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四、课后延伸,拓宽视野。

要求学生利用微博等形式将自己学习本课的所感所想在网上发布。

这种课后作业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板书设计
小女孩宽容
善待
“我”小提琴----尊重----力量
梅里特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