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

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样,这样的原子集合体称为原子团,化学上原子团通常用根来命名。

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

注意:
(1)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化合物里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相等,且正负也相同。

2、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铁用“Fe”表示,氦用“He”表示。

常温下固态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由于它们的结构复杂,化学式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磷用“P”表示,硫用“S”表示。

常见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是由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即双原子分子),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小数字,以表示它们的组成。

如氧气、氮气、氢气、氯气分别用“O2”“N2”“H2”“Cl2”表示。

拓展:目前已知的气态单质中,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氟气是双原子分子.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常写在右边。

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如氯化镁为MgCl2。

含有原子团的化学式在标示右下角原子团数目时,如果原子团数目为“1”,则不需要标出来;如果大于“1”,则要把原子团括起来,在括号右下角写上原子团数目,如硝酸钾为KNO3,氢氧化钙为Ca(OH)2。

(2)书写步骤
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元素符号,查出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并将其标在元素符号的上方;
②根据化合物里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常见的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
③将原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得出化学式;
④验证。

注意:只有在化合物实际存在时,化学式才有意义,不能凭空臆造、随意书写化学式。

4、化学式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1)化合物里,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前面标明
正负,后面写化合价数,如硫酸中氢元素为+1价,硫酸根为-2价的标注方法为;化合物里,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标注在原子团的右上角,前面写出电荷数,后面标明正负,如硫酸根原子团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标注方法为SO42-。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分子的个数。

如“4H2CO3”中,2、3分别表示每个碳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4表示碳酸的分子个数为4。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命名时,化学式中的元素名称从右向左读,中间用“化”字连接,需要读出原子个数的,原子个数在元素之前读出,如CaO读作“氧化钙”,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2、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要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Na2SO4读作“硫酸钠”,NaOH读作“氢氧化钠”。

注意:铁元素有可变化合价,当显高价时读作“某化铁”,如FeCl3、Fe(OH)3分别读作“氯化铁”和“氢氧化铁”;当显低价时读作“某化亚铁”,如FeCl2、Fe(OH)2分别读作“氯化亚铁”和“氢氧化亚铁”。

(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体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

例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
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注意:在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把所求元素的原子个数找清楚,不要漏掉。

如NH4NO3中每个NH4NO3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因此计算氮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的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

2、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的计算
第一步,求出物质里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二步:将物质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得物质里所含元素的质量。

m(元素)=m(物质)×w
例如,求10g 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

3、化合物里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1)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如求出A m B n中A、B元素的质量比:
A、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2)步骤:①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明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
③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