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行业分析

食品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高静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同时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

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和确立的过程中,食品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并连续多年在国民经济比率中居于首位。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本报告根据行业规模、社会关注度、品牌特征以及消费者关联度等综合因素,最后确定了对休闲食品、大众食品、饮料、冰品、乳品、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九大品类进行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

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

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

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

这是因为: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

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期中主要成就与问题有哪些?(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

“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

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56.2万吨,味精产量91.28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08.55万吨,啤酒产量2273.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表1—2 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199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

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 家,酿酒企业 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 家,肉制品企业 2家,粮油加工企业 3家,其他食品企业6家。

表1—3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2001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11279家,占到了60%的比重,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5099.64亿元。

表1—4 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2002中国统计年鉴(6)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

十二五看我国工业的发展前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明确表示未来将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提升行业进入壁垒、倡导规模企业,有利于行业龙头:规则对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等均倡导培育大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这将有利于目前的行业龙头。

非粮原料酒类比重提升,葡萄酒行业将继续稳定增长:规划计划到15年,酒类产品总体产量年均增速控制在5%以内,但非粮原料酒类产品比重提高1倍以上,由此未来葡萄酒行业仍有较好前景,预计未来3年保持现有的稳定增长是可行可期,龙头企业张裕受益。

肉制品行业集中度提示,龙头公司双汇受益:规划倡导优化肉制品结构,支持龙头企业,严格控制新增屠宰产能,形成10家100亿以上的大企业集团,肉类行业前200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集中度达到80%,由此行业龙头双汇受益。

十二五规划共13个重点行业,除了传统的8个重点行业外,此次还新增了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5个行业。

按国泰君安的行业分类,新增行业主要涉及速冻食品、葡萄酒行业2个食品饮料子行业。

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

十二五期间速冻米面食品年增长约20-30%:规划计划到15年,方便食品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5300亿,年均增长30%,其中冷冻米面食品行业、方便面、其他常温方便主食、方便休闲食品等行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00亿元、1000亿元、800亿元和1000亿元。

即对应冷冻米面行业年增长约20-30%。

行业龙头受益:规划计划到15年能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方便食品加工企业集团。

行业龙头受益,如三全跻身100亿收入规模,则年增长在30%以上。

白酒行业鼓励产业升级,一线白酒受益:规划表示要优化酿酒产品结构,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创新。

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的原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白酒行业通过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啤酒行业倡导多元化发展: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产品比例,啤酒风味向多元化、多品种等个性化方向发展,鼓励中小型啤酒企业生产特色啤酒。

葡萄酒行业注重原料基地建设,实现产品多元化:注重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品品种多样化,促进高档、中档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发展;加快改良露酒产品,使其更贴近大众偏爱的消费口味;根据水果特性,生产半甜型、甜型等不同类型的果酒产品。

非粮原料酒类比重提升,葡萄酒行业受益:规划计划到2015年,酿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酒类产品总体产量年均增速控制在5%以内,非粮原料酒类产品比重提高1倍以上,由此估算此次规划计划葡萄酒行业年收入增长约30%。

尽管30%的增速较为乐观,但这反映了未来酿酒行业中葡萄酒行业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行业发生大变数的概率较低,因此我们认为未来3年保持现有的稳定增长是可行可期的。

肉、乳制品倡导规模化此次规划倡导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培育大型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其主要受益者为行业龙头。

优化肉制品结构,支持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冷鲜肉比重,扩大小包装分割肉比重;推动肉类禽蛋食品工业化生产,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品牌;支持区域性骨干肉类食品企业整合产业供应链,实现规模化,扩大市场占有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