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离子反应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失分点,也是新高考命题的热点。
本文着重从新高考中离子反应的命题要求、特点、趋势等方面论述自己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并从高三化学的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方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离子反应的策略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离子反应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2006年秋,福建省在率先进入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之后也迈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列。
同时我校高中起始年级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当时,高中化学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版本教材,新高考、新会考等新的教学评价,对于这一系列新问题,新老教师都是新手。
同时又遇到中考科目改革,初中化学变成等级科目,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明显降低,给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又增加了不少困难。
作为当时起始年级的化学备课组长的我亲历了这一轮的课程改革。
现在,几年过去了,备受关注的福建省自行命题的2011年高考如期而至,又尘埃落定,我校高三年毕业班取得了办校近120年来的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化学成绩是做出具大贡献的。
做为学校的化学备课组长和理综备课组长,高三一线的化学老师,为了减少学生的知识性失误,有必要对一些专题(以离子反应为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形成相应的教学和备考策略与同行分享。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有关离子反应的内容的主要考点有:①会正确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③会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④会判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问题;⑤离子的检验与推断;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几乎包括所有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理论内容等),综合性强(尤其是学科内综合),能力要求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必考知识点,也一直是高考改革以来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命题素材,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正误判断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高考中学生的失分点。
一、命题要求及命题特点就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这部分知识点而言,2011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要求是: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同时在《2011教学方法与建议》又提出以下具体的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3)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领,会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
在考查该部分内容时,命题的主要特点有五个:(1)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呈现形式多为选择题和填充题。
新课标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如09年安徽理综第10题、09年广东化学第12题、09年江苏化学第7题、09年江苏化学第11题、09年宁夏理综第12题、09年海南化学第9题为选择题。
2010全国卷1;2010全国ii卷第8;2010天津卷第5;2010安徽卷第9;2011江苏高考4;2011广东高考8;2011全国ii卷11;2011北京高考9;此外09全国卷ⅱ第29题,09福建卷第24题,11年福建卷第25题的第1小题考的是离子方程式的具体书写和推断。
(2)试题考查内容大多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离子反应为例,考查内容大多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反应。
错因主要有:化学式能否拆分或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
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多次重复考查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na与h2o 的反应、金属al或fe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al+3与nh3h2o的反应、nh4+与oh-的反应(有无加热)及含有弱离子盐的水解(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历年的保留题型。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往往侧重于涉量离子方程式的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通常以否定或肯定的命题形式出现,其样式为”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或”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5)注重有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考查二、命题趋势(1)离子反应问题稳中有变。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近三年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趋势,体现了试题开放性和一定学科之间的整合思想。
(2)离子共存问题增加考查难度。
离子共存问题作为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多数考生已经能够熟练解答。
所以,现在的命题就增加了一些隐含条件,如强酸性、碱性、无色透明、ph=1、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铝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等;且定性中又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l×10-14mol/l的溶液中”等。
(3)关注知识的现实运用。
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高考中担任重要角色。
其实在2009年已在多个省份的高考试卷中出现:如2009安徽卷第27题和09广东化学第22题。
(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电解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综合运用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关系进行解题,是今后命题的又一趋势[4]。
三、典型错误分析教师和考生都很重视离子反应知识点的学习和复习。
但是,在高考中,依旧有不少考生失分。
失分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不牢固,忽视离子反应条件或离子的某些特性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分析:本题所设情况是在强碱性溶液中,所以hso可以继续电离(二级电离),而与oh反应,故不能大量存在,排除a项。
nh容易成为nh3oh2o或nh3逸出,也不能大量共存,排除c项。
clo和s虽然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单独存在,但是放在一起,却容易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大量共存,排除d项。
不少考生往往忽视次氯酸根的氧化性,仅根据强碱中弱酸根可以存在,误选d项,因而失分[1]。
例2.(2011安徽高考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答案:b)2、离子方程式书写基本功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差例1: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分析:在分析选项a时,应该注意到是把少量的co2通入naoh 溶液中,oh-过量而co2不足,所以产物不可能是hco-3,而应该是co2-3,故此选项不正确。
同样对于选项c 中,铝盐中加入氨水,无论是否过量都只能得到al(oh)3沉淀,而不是alo-2,所以选项也不正确。
考生往往忽略al(oh)3不溶于弱碱这一特性,误选了c。
在选项d中,尽管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但两边电荷数不等,得失电子数不等,所以也不正确。
只有选项b是正确答案[1]。
例2.(2011江苏高考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选题以元素化合物基础和生活内容为背景。
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要注意三守恒(元素、电子、电荷)等。
正确的方程式是:cu+2fe3+=cu2++2fe2+;b.no2与水的反应生成硝酸和no,仅硝酸可折成离子。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涉及到弱电解质及难溶物质的书写,碳酸钙、醋酸均不能拆成离子,内容来源于必修二的课本内容。
正确的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产物是al(oh)3↓+hco3-,本选项对部分学生有难度,但在单项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决。
正确的方程式是:alo2-+co2+2h2o=al(oh)3↓+hco3-。
此类题对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不是一个单纯书写技巧问题,而是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不少考生因此失分。
3、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变化引起配比的变化例1:ca(hco3)2(少量)与naoh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2-ca(hco3)2(足量)与naoh反应:ca2++hco3-+oh-=caco3↓+h2o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反应中,各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也会不同。
ca(hco3)2少量时,要符合ca2+与hco3-配比1∶2进行反应。
而过量时,则按配比1∶1进行反应。
考生往往忽视用量的不同,引起配比关系的变化,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
例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四、高中化学新课程离子反应备考策略1、离子共存问题的应对策略离子是否共存的原则是: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否则,能共存。
所以,笔者建议学生用以下的步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1)看是否有隐含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等。
这些问题较易忽视,故放在第一步。
(2)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又可分为三步进行:①查h,主要看是否有弱酸根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等;②查oh,主要看是否有nh,酸式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③查金属离子,主要看是否与酸根产生难溶性盐(包括微溶)。
(4)看能否发生水解反应。
这里的水解反应指”强烈的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alo2-等。
(5)看能否发生络合反应。
中学化学教材里出现的络合反应有fe 3+与scn-、ag+与nh3h2o等。
2、离子方程式书写问题的应对策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正确、快速地书写离子方程式,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拆与不拆问题学生一定要牢记,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若遇到单质、氧化物、难电离物质(含弱酸酸式根离子,如hco3-等)、气体和难溶物质等类型,在溶液中反应都应写化学式。
此时,化学式是不能拆的。
但是,遇到可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化学式需要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如果是澄清溶液,则写成离子形式;如果是悬浊液,则写成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
(2)守恒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建立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的。
因此,应遵循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规律。
同时,在溶液中还应遵循电荷守恒规律。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应遵循电子得失守恒规律[2]。
(3)反应物用量问题有许多离子反应,反应物用量不同或滴加顺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
因此,书写时应注意此方面问题。
该题型接触的反应种类很多,是书写离子方程式较难的一种题型。
如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盐酸用量不同,则产物不同,离子方程式也不同。
(4)组成配比问题有些反应,如酸式盐中多个离子与某些碱反应,由于反应物的用量不同,生成物的量或种类也不同。
此时,要注意物质组成的配比关系。
如少量的nahso4,h+与so42-一定要1:1;过量则允许不符合配比关系,如nahso4中h+与so42-都参加反应,就不一定符合1:1的配比关系,可以是2:1的配比关系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