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双中医发[2011] 2号双峰县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医医院,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双峰县中医医院于1964年6月建院,在各级政府及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双峰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中医特色浓厚的领头羊。

(一)医院发展背景医院占地23亩,建筑面积 1009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8张,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万余人次。

病床使用率98%,现有职工347人(正式在编人员239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90人,设有28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

医院能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诊治各种常见、多发、疑难复杂病症。

治疗中风、心血管病、肝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有独特优势和疗效。

能够开展外科、骨伤、肛肠、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等各科的高难度手术,其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技术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6排全身螺旋CT、数字胃肠机、DR、大型彩色B超、腹腔镜、最新心功能、肺功能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颈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乳化仪、心电工作站、电脑牵引床、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50余台(件)。

配有中医诊疗设备2百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千多万元。

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现有重点专科5个,其中省级重点专科2个:心血管专科、骨伤科;市级重点专科3个:针灸科、肿瘤科、肺病科,针灸科已发展床位20余张,因中医特色突出、社会效益显着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被评为娄底市示范中医医院。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院以来,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许多环节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长期的投入不足,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就医环境和条件较差;人才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偏低;部分临床科室中医特色不浓,无医院自己的中医药制剂;专科优势不够突出,尚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多层次的诊疗需要;中医药文化建设无特色,服务质量仍须进一步提高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解决。

(三)医院发展形势分析医改《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随着医改的深入,对中医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也将为我院建设和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中医特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认识的提高,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

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疗效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工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求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的比例,这既是医院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需求。

二、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开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保证在内涵建设、特色优势等方面发挥中医特色,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双峰县人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双峰县现代化新城市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中医特色突出,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1、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估检查。

2011年改造骨伤科和心脑血管专科(中风科)病房。

2、2012年争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验收评审达标。

3、2012年肺病科、针灸科申报省级重点专科。

2012年初创建肿瘤科。

4、在2012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计划在2013年覆盖率达到30%以上。

5、2012年—2014年,争取县委、县政府划拨10亩地,建设集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中药制剂为一体的中医药工业基地。

6、2011年—2015年,分批增添核磁共振、支纤镜和血液透析机等先进诊疗设备。

改造中药加工房。

争取国资项目,启动建设一栋11层的高标准医技住院大楼,床位设置:到医技大楼建设完成后,床位增加到500张。

床位使用率达95%以上,年门诊人次、出院病人递增30%,到2015年业务收入达到亿元。

7、大力引进中医药人才,力争5年内中医医师比例占临床医师60%以上,并引进5名中医研究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8、做大做强骨伤科和心脑血管专科,在湘中地区形成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争取心脑血管专科(中风科)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

(三)主要任务1、医疗工作(1)加强学科建设,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技术水平。

(2)成立医疗中心,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提高临床、医技的业务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

(3)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医疗事故。

2、科研教学(1)提高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中医药治疗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水平。

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汲取现代医学科技成果,推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2)临床教学工作得到加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3)抓好继续教育,承担多项继续教育项目。

(4)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

(5)强化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中医药事管理(1)建立健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奖惩机制,提高中医药使用比例。

(2)进一步优化中药从业人员的结构。

(3)完善中药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4)规范煎药室的建设和管理(5)建设中药制剂室和生产医院制剂。

4、人才队伍建设(1)逐步增加中医药专业人才配备。

(2)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采取师承教育、定向培养、进修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大力强化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中医培养战略。

(3)建立优秀人才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

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有计划选拔、培养、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学历结构。

经过五年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各类人员的学历层次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标准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5、硬件设施建设(1)调整医院规模与布局。

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5年内,基本完成具有中医观念特点、流程方便、功能到位、布局合理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业务建设用房,为医院发展奠定基础。

(2)引进必要的高、新、尖医疗设备,更新大型C型臂X光机等,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6、专科专病建设。

本着“打破均衡、重点倾斜、扶强扶优”的原则,对现有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龙头科室,对具有发展潜力、开拓意识强、中医特色突出的特色科室,给予大力支持。

完善中医药诊疗措施及新技术科研创新机制,健全对科室带头人的重点培育机制。

建立名科的技术优势,打造名科社会品牌。

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培养,以点带面,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1)建设重点特色专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在专科建设上,继续推行“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加大对省、市重点专科的投入。

首先,加强中医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选送年青中医师到上级医院学习深造,重点培养几名专科学术带头人;其次,引进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新技术、新方法、诊疗设备,以丰富中医临床诊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力争三到五年把骨伤科和心脑血管专科(中风科)建设成为湘中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科,同时带动针灸科、肺病科、肿瘤科等市级重点专科的发展。

在外科、妇产科推广应用腔镜技术。

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急救能力,配齐配强医疗人员和设备设施。

加强健康体检工作,专设体检中心。

加强医技和功能检查科建设,增添新设备,拓展业务范围和提高医技诊断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是中医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尤其是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引进中医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力争5年内中医医师占临床医师60%以上;二是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中医药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三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尽快地成长为县域或市级名医;四是认真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青年医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五是做好专科专病人才的建设培养;六是开展西学中工作,提高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普及范围。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特色鲜明、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努力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认真贯彻和落实医疗体制改革有关方针政策,做好医疗器械、药品招投标和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严抓医德医风与行风建设,不断降低医疗费用,优化服务流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广大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努力创建成一所人民满意的放心医院。

(4)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作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领军单位,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把医院建成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培训基地,推动我县中医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医疗服务。

(5)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塑造“医乃仁术”的人文精神。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在医院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医院标识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建设,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