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导语更精彩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课堂是最恰当不过的。
尤其是语文课的导语,如果导得好,既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气氛,自然导入课文学习,更能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教师上课艺术的魅力。
导语是很有讲究的。
一、讲究意境美
用精彩的导语展现意境,可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
如教《桂林山水》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里有挺拔秀丽、千姿百态的山峰,这里有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江流,这里有幽深瑰丽、曲折奇异的岩洞。
这里奇峰秀水互相衬托,形成了风光如画、绚丽多彩的世界著名的风景区——《桂林山水》。
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风光吧!“这样一开讲,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上来了,自然地沉浸在《桂林山水》的意境中。
二、讲究语言美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语文教师上课时的导语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鲜、活泼,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
有一位教师在教《观潮》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丽;神秘莫测、变化无常。
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飞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
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态,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
《观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味。
”如此优美的语言定能吸引学生。
三、讲究情感美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语文课开场,如果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波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听一次市优质课竞赛时一位教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全国人民忠心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整整21年了,但他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76年1月8日,总理因病不幸逝世,举国上下,无比悲痛。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以各种形式深情地悼念,到处都是对总理深情的呼唤:“总理啊,您在哪里?”
这样的导语,美在真诚,美在亲切,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深情。
四、讲究含蓄美
语文课的导语,因为适当的含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的孩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这是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时的开头,其语言含蓄,尤其是“最后”一词,令学生为之一震,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讲究理趣美
诙谐明快的导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位教师上《鱼游到了纸上》时的导语:“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可是,课文里面描写的鱼竟能游到纸上,这是多么奇怪的鱼?它怎么会游到纸上,它靠什么游到纸上?”学生很是惊讶,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了,这就是理趣美产生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你的课具有吸引力,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必须注重“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