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危废处理处置现状调研报告设计部:徐涛二〇一七年九月目录1危废简介 01.1危废的定义 01.2典型危废处理种类及处理特点 02我国危废处理处置现状 (1)2.1危险固体废弃物产量及处理量 (1)2.2处理能力分布不均 (3)2.3处理处置方法 (3)2.3.1安全填埋法 (3)2.3.2焚烧法 (4)2.3.3稳定化/固化技术 (5)2.3.4快速碳酸化技术 (6)2.3.5等离子气化技术 (6)2.3.6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7)3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前景分析 (8)3.1工业危废处理市场空间巨大 (8)3.2新司法解释+“土十条”延伸影响,危废管制走上正轨 (9)3.3收购焚烧处置企业是快速扩张方式 (10)3.4危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0)1危废简介1.1危废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1、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2、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废处理行业是一个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引导,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而实现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后基于产品或产品所含金属成分的市价出售)和无害化处理(按政府指导价格收费)来盈利的行业。

1.2典型危废处理种类及处理特点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的危废有 49 大类600多种,涉及行业近百,重点行业20余项,种类繁杂,处理难度大。

危废分类主要有物理形态、化学组成、热值、危险性及危废来源等方式。

危废来源决定其性质即热值和危害性,危废的性质影响危废的处理方式。

按照危废来源简要对危废进行分类,并对其污染类型及处理等特点进行梳理。

危废来源主要有生活商业、农业种植、工业生产、医疗科研及环保设施5个方面,具体见表1。

目前农业种植以及冶炼、选矿、化工等用地,对土壤等环境造成了污染,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很少进行土壤修复。

生活商业产生的危废多以生活垃圾及废水的形式转嫁到环保设施中,转移到水处理的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甚至填埋场中。

工业系统产生的固废、污泥和电子垃圾存在综合利用的空间,这些需要专业领域针对性进行有价元素的提取和相应产品的制造。

对于垃圾焚烧飞灰含有大量二恶英、重金属,以及工业危废中含砷等剧毒元素的危废往往难以综合利用,须高温焚烧玻璃化、水泥固化等方式处理。

固化、稳定化处理后满足有害元素浸出标准再进行贮存。

通过表1描述可见我国危废处理存在问题较多。

表1 典型危废类别及特点2我国危废处理处置现状2.1危险固体废弃物产量及处理量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危废处理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2011年至2015年,我国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依次为3430万t,3470万t,3160万t,3630万t,4220万t,复合年增长率为5.3%,并预期危险固体废物总量会按复合年增长率12.0%由 2016年的4850万t增加至2020年的7620万t (详见图1)。

庞大的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加工制造业及医疗水平与居民生活的提高,其造成的迫切处理需求是危险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量仍低于产生量(详见图2)。

由图2可知自2011年至2015年,我国危险固体废物处理比率依次为78.4%,78.1%,75.9%,82.4%,84.4%,预估计 2016—2020 年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比率分别为 86.6%,88.2%,89.1%,90.7%,92.2%。

2015年的处理量达3570万t,仍然维持于低水平,处理能力整体供应短缺。

2014 我国危废综合利用率为56%,处置率为 25.2%,但该值因为统计基数偏小等原图1 我国2011-2020危险固体废物产量(2016-2020年为预估值)图2 我国2011-2020年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量及处理率(2016-2020年为估计值)因而偏高。

据中国环境报《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仅占产生量 15%》文章显示,“据专家研究估算,我国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 1亿吨/年,而每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际的利用处置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仅占产生量的 15%。

”该数据源的信息,与 2014 年的大中型城市危废实际处置量的数据较为一致,大中城市的实际处理处置量仅为 1387万吨/年,大中城市也是危废处置的主力军。

故说明还有很大部分的危废流失在环境中,或被没有资质的企业接收、消纳。

急需规范行业,降低环境风险。

2.2处理能力分布不均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理能力分布非常不均。

位于我国东部及西北部的工业化地区占危险废物产生量的一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及华南地区占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的一大部分。

而我国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主要位于华东地区。

图3载列了2015年我国危险固体废物的地区产生量及处置量。

A B图3 我国危废地区产量及处置量(A:产量;B:处理量)2.3处理处置方法危废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大致分为:分类、预处理、最终处置三个核心环节,预处理技术就是将危险固体废物无害化的过程,采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固化处理、生物处理等,旨在减少其容积、中和其酸碱性、固定或解除其毒性、稳定其化学性质等,同时还可以回收其中可利用的成分,如有机溶剂、金属等。

最终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海洋处理三种。

其中:1)资源化:分类时,主要将一些溶剂、金属等,能回用的组分进行资源化回用,这是危废资源化项目的主要技术路线;2)无害化:缺乏回用价值的危险废物,一般通过预处理和最终处置等环节,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危废无害化项目的主要技术路线。

无害化的预处理中,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固化/稳定化等核心技术;最终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填埋、焚烧以及其它一些非焚烧的处置方法。

2.3.1安全填埋法安全填埋是危险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式,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图4 危废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图废物,包括焚烧过程的残渣和飞灰等。

安全填埋场是处置危险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方法,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

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它可以将危险废物和渗滤液与环境隔离,将废物安全保存相当一段时间(数十甚至上百年)。

对于危险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以及《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75号)中关于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场的相关选址条文要求。

对危险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选址时,要对其自然条件和厂址外部条件进行考核。

其中自然条件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候以及附近应急救援;厂址外部条件包括供排水、供电以及交通情况。

2.3.2焚烧法焚烧法是指将危险固体废物燃烧焚化使其无害化的过程。

焚烧法适用于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能再循环、再利用或者安全填埋的危险固体废弃物。

焚烧法的优点是除爆炸性以外的危险固体废物基本都可以处理,且该方法可大大减少废物的体积,很好地分解危险废物中有毒有害的成分,杀灭病原菌,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还能回收余热和副产品。

危废处置焚烧工艺系统主要包括配伍预处理、进料系统、回转窑、二燃室、锅炉系统、烟气处理系统。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待焚烧的危险废物往往形态各异、成分复杂,为使其平稳运行、降低成本、实现无害化处理,需要对进料前的危险固体废物进行配伍预处理。

危险固体废物的进料系统包括散装物或经破碎后的散装物用行车抓斗,标准桶装容器用斗式提升机。

散装废物贮存在储坑内,用行车抓入散料斗,通过链板式输送机送入集料斗;标准桶装容器送入斗式提升机提升到窖头集料斗。

废物最终都是由集料斗通过推杆进入回转窑焚烧。

用于处理危险固体废物回转窑的是一个略微倾斜、钢制外壳内衬耐火材料的空心圆桶。

利用回转窑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的主要优点有:(1)可以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多,整桶装的废物也可以进入其中进行处理;(2)回转窑设置一定倾角,便于除渣;(3)回转窑内焚烧工况,易于控制,有利于危险废物充分分解。

焚烧产生的产物及其复杂,分为灰分和烟气两部分。

其中灰分大多进入安全填埋,烟气需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处理。

危险固体废物的焚烧烟气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成分,包括酸气、重金属、二噁英、磷、硫、卤化物等,因此对烟气需要净化。

目前对于烟气污染物的控制主要集中在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烟尘,对于卤化物的处理目前技术尚未成熟。

2.3.3稳定化/固化技术稳定化/固化技术即通过无机凝硬性材料或化学稳定化药剂将危险废物转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稳定物质。

稳定化/固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对放射性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置,后来针对危险废物的处置各国也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目前主要有石灰固化、水泥固化、自胶结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塑性材料固化、陶瓷固化、玻璃固化和化学稳定化等。

稳定化/固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对工业生产和其他处置废物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处理以及对土壤的去污处理。

实践表明,无机废物宜采用自胶结固化法进行处置,而有机废物则宜采用无机物包容法进行处置。

稳定化/固化处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所需的材料也比较廉价而且充足,可以处置较大范围的危险废物,与焚烧以及堆肥相比,其处置成本更低,不同处置方式的处置成本比较见表2。

当然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处置后废物的体积和重量均有所增加、含有有机物的废物在固化时较困难、处置过程中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昂贵的设备,处置中操作不当便会导致二次污染等。

表2 不同处置方式的处理成本比较(元/t)2.3.4快速碳酸化技术快速碳酸化技术最早是由SEIFRITZ在1990年提出的,将危险固体废弃物充分彻底的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可加快其反应,最初用于矿物的碳酸化处置。

许多有害物质尤其是工业热反应之后产生的一些废弃物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主要包括钢铁渣、电石渣、废石灰、煤飞尘和废弃物的焚化炉灰、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某些金属在冶炼过程中的尾矿等,采用快速碳酸化处置技术可降低80%的重金属浓度。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快速碳酸化技术均比较重视。

吴昊泽等对碳酸化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技术的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GUNNING P J等运用快速碳酸化技术对17种工商业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处理,表明碳化反应可有效的降低废物中铅、钡等重金属的浸出。

ARICKX S 等利用碳化后的产物为原料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

快速碳酸化虽能大大降低重金属的流动,但预处理过程却较为繁琐,而且处置成本较高,距大规模的应用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