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及思考

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及思考

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是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但在学院升格发展新形势下,学生结构及需求发生了变化,辅导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将更为复杂和更具挑战性,学院将对辅导员赋予更大的期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学院本科建设发展需要,学生工作处通过到兄弟高校调研、辅导员论坛、走访交流等渠道,深入了解了辅导员当前的思想现状,发现了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稳定辅导员工作团队提出了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1.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情况:
我校现有在岗辅导员49人(其中:男性17人,占总人数34%,女性32人,占总人数66%),全日制在校学生10793人,平均师生比约为1:220,除系团委书记(平均按每人带80人)外,其余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平均师生比约为1:248。

2.辅导员工作年限、入职情况:
根据统计情况显示,新入职辅导员或者从教学岗转岗至辅导员岗位的总人数(在岗1年内)为21人,占辅导员总人数42.8%,其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的仅1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38.8%。

从教学岗位临时抽调从事辅导员工作的27人,由此可见,我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相对稳定性不强(见表1)。

3.辅导员学历、职称、专业情况:
辅导员整体学历层次较高,4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83.67%,但职称相对偏低,全部为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入职时所学专业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管理专业的辅导员只有17人,另有5名现任系团委书记的科级干部,以专任教师岗位引进、临时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有27人。

这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见表3)。

4.辅导员具有岗位资格证情况:
近年来,我院较为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证15人,现有持该证的辅导员仅8人(其中有4人为系团委书记,科级干部);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10人,现持该证的辅导员仅7人。

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院辅导员因离职、离岗、转岗等原因,导致送培考证后人才流失,现有获一种及以上岗位资格证的辅导员只有13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6.53%,很难完成全校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上的优势和作用。

表4:现任辅导员职业资格证表
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根据我院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1.辅导员队伍在结构上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偏少,很大部分辅导员老师是临时从专任教师抽调到辅导员岗位,被动从事辅导员工作,工作主动性和工作激情未充分发挥,不完全具备从事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能力。

2.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工作的衔接和延续。

3.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通道(出口方向)不顺畅,工资福利待遇等激励机制仍不够有效激发工作热情,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4.辅导员参加校外交流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工作视野难于拓宽。

5.辅导员的岗位性质和工作环境对个人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有一定约束,职称发展难上层次,内心比较困惑。

6.辅导员的办公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很难满足日常事务管理和信息化工作的现实需要。

7.辅导员工作任务庞杂繁重,工作时间不规律,责任和压力大,同专业教师岗或其他岗位对比存在差距,辅导员出现心理失衡现象。

(待遇问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了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备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能胜任辅导员岗位的辅导员队伍,进一步促进良好育人氛围和有利辅导员成长环境的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赴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广西科技大学等区内外高校调研情况,(成都工业学院)结合学院具体实际,拟提出如下建议:
1.从入口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建议由人事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在确定辅导员需求数量的基础上,对新进专职辅导员组织集中招聘选拔(或委托区市人事系统公招、优秀本科留校)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

2.从源头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建议在招聘选拔专职辅导员工作中,确定有利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相关专业范围,逐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3.从培训体制上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和素质。

建议加强对辅导员外出调研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实现每位辅导员至少具有一项从事就业指导、心
理健康咨询等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职业资格证,逐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水平。

4.从政策上规定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年限要求。

建议明确从专任教师岗位抽调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限(一般要求带一届学生即工作三年或四年为宜),确保学生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延续性。

5.从出口上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

建议尝试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审制度、职级晋升制度,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单列辅导员职称评审条件以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为基础;根据工作年限和考核结果确定辅导员的职级待遇;在提任系级学生工作管理干部时将从事一定时间的学生辅导员工作经历作为条件之一,增强辅导员的发展动力。

6.从条件上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考虑到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信息化工作要求,建议为每位辅导员配备必要的工作电脑(1台),2-3人配备一台打印机(1台),进一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7.从观念上提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着力实现多部门齐抓共管,多方位关心的良好局面。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关心,齐抓共管,切实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逐步改变不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局面。

学生工作处
二0****年十一月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