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显得刻不容缓。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每每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社会发展速度也随加快。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大机器生产进入人类历史,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随后,各种各样的机器被工程师们制造了
出来,在工厂里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
内燃机的发明,发电机的发明带来了新的动力;推土机,挖掘机的制造大大加速了
人类文明的扩张历程。
然而,制造业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现代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这同样也是一个契机。
一旦抓住就可以拉近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
我国当今制造业发展迅速,以震惊世界的速度完成了一个接一个突破,再精彩的背后仍有不足。
现代制造业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值得我们关注。
在我看来,我国现代制造业的难点有:
1、“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当今情况是,我国已然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此阶段以重视制造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然而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不够紧密,大型机械制造中往往依赖外资。
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组装、销售及售后服务,设计无疑存在大量利润,而这部分收益不属于我们;售后服务也包含大量利润,我们也只能获得部分收益;制造和组装这个环节
中,可以获得的利润是最少的,我国凭着素质不低且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赢得了这部分的利润。
我们付出得最多,却只能得到最少的报酬,这由不得我们怨天尤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实在是一大硬伤。
2、产业发展不合理,呈现“大头儿子”状况。
所谓“大头儿子”,是指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发展明显逊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可指我国中原内陆地区制造业发展明显逊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又可指我国民营制造业发展明显逊于国营制造业发展。
我国现阶段仍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今各大城市都在热火朝天的修建地铁,城际间一条条高铁也被建造出来,同时一条条公路伸向偏远的内陆,这就造成了市场对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大量需求。
而挖掘机这些大型机械的核心技术仍需进口,缺乏一颗“中国芯”。
其次,我国沿海制造业发展起步早,吸引外资容易,发展相比于内陆制造业要快上很多。
内陆制造业起步晚,初期在政府政策没
有明显支持的情况下,吸引外资难度较大,在得不到外部技术支持时,发展速度明显缓慢。
我国民营制造业起步晚,然而充满了生命力,发展势头强劲,奈何与国营制造业仍然差距巨大。
国营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稳定,却缺乏活力,缺乏创新的动力,这一点是急需改革的。
我觉得,国营制造业应该和民营制造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同时,国家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民营制造业,使之保有长久的生命力,在这个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阶段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3、高端制造技术难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我国的高端制造技术已经走到世界各国的前列,神州系列飞船的升空,天宫一号在太空的停留,蛟龙号的下海,无一不昭示了我国高端制造技术的优异,打出了中国的风采。
可惜的是,这
高,难以在现实生活
中大量应用。
相信这
同时也是世界各国
所面临的难题,我们
现在应做的就是争取尽快在这方面取得巨
大突破,才能保持我国在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占据先机。
其次,资料显示,我国有65%以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近60%的研发活动都不在企业,而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体制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4、自然资源对制造业发展的限制。
改革开放以后,有部分地区为了加速发展经济、取得效益,破坏自然资源,有的甚至竭泽而渔,致环境受到污染。
同时,自然资源也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减少,甚至于难以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这是自然资源对制造业发展造成巨大桎梏。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绿色制造”。
现在的“绿色制造”理论中,有五项关键的技术即所谓的“五绿”,绿色设计、绿色选材、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涵盖工业制造的各个环节。
5、制造业与其他工业的结合。
当下常听到的一个词是“机电一体
化”,我就在想,既然“机电”可以一体,那么其他的为什么不可以呢?我觉得各门学科间必然有相同之处,以至于数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生物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这都显示了学科间的通行。
另外,仿生科学的兴盛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的研究,制造出
更优质的产品。
这是制造与生物学的结合。
化学研究
发现新的材料,为制造提供更优良的材料,这是制造
与化学的结合。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思维,当
这些迥异的思维方式凑在一起,势必
引发更精彩的灵感火花,焉知另一次巨大的变革不
是因此而起?
以上是我认为的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
与其相对应,以下列出我对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的认识及我的一些看法。
我国现代制造业的重点有: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
古往今来的事实表明,一味地依赖他人是无法真正走向独立的。
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首要关注的就在于此。
我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这里的支持应当包括资金支持,科研条件建设,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大力支持。
虽然我国如今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说得不好听些,我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分配有装配任务的小厮而已。
唯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制造业市场上挺直腰杆,只是未来几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2、加强基础制造业的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制造打下坚实的基
础。
百尺高楼,始于平地。
一栋大楼的修筑,往往是打地基花费的时间最多。
显然,基础无论在任何领域都表
现出相当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制造更好的装备,就要有称手的“工具”,这“工具”的制造还要靠基础制造业。
纵观世界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几乎每一个都有着坚
实的基础制造业做后背。
我国应当接受经验教训,不能一味地“盖高楼”,而忘记“打地基”,这个后果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3、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有人指出,绿色制造就是在满足产品功能、质量等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地考虑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直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做到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尽可能的是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从而使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优,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
其内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均具有绿色性。
无疑,绿色制造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4、以高技术制造业带动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虽然,高新技术到平常生活的转化相当之难,却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应用于军事的科技往往高于民用科技,历史发展表明,民间正在使用的科技往往是上一代的军用科技。
这正说明,高科技制造对低端制造的促进作用。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整个制造业就像一个弹簧,一端是高端制造业,一端是低端制造业,拉动高端制造业这端,同时也将带动另一端。
道理简单,然而只要做到就会有相当明显的改变。
5、促进装备制造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
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构架。
每个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其专长的方面,
例如德国的汽车,美国的飞机,日本的电器,
都在世界市场上打出了名堂。
我国的制造业也
要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将大企业的雄厚实力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活力进行优势互补,科学规划资源分配,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好的成绩。
6、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每一个国家的主体都是人,而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在于人才。
一个国家要是想要长盛不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交大的校友钱学森老先生便是榜样。
老先生文理皆通,实在是全才。
我认为,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门知识,还要加强各种学科的通识教育,引领学生主动去了解自己学科以外的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大胆创新,大胆突破。
总之,中国现代制造业已经到了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我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这些难点的逐渐解决和重点的突破,制造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