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而愉悦的作文教学结合本学期(人教版《语文》八上)写人叙事作文教学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效而愉悦的作文教学要注重三个“性”,那就是系列性、专题性和针对性。
一、系列性以学情为基础扎实地实现作文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学,从而让无序的作文教学变成具体可操作的系列性教学,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
系列一是范文引领。
本学期训练的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九月份我们训练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个熟悉的人》,我们精选的范文是苏叔阳的《我的老师》;十月份我们训练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瞬间》,我们精选的范文是查一路的《在冬日里歌唱的鱼》;十一月份我们训练的作文题目是《冬日暖阳》,我们精选的范文是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
这些文章我们都要求学生在精读分析的基础上记诵全文。
精读分析,我们用的是精读分析导学案,这份学案侧重主题归纳、结构图示、写法借鉴和片段仿写;背诵,我们用正确的诵读法引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由记诵。
当这篇范文熟记于心的时候我们开始引导学生进入系列二。
系列二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
在这个系列中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再现自己真实的生活,文章中学到的人和事都必须是真实的。
当范文熟记于心的时候,学生在写自己真实生活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到范文中的写法或者某些句子。
比如吴培阳的《冬日暖阳》中的一段:“外婆回来了,也带回了一大袋面粉。
倒入碗中,兑入水。
用筷子轻轻地搅拌,一会儿面粉就成了面糊。
此时,锅中的水也开始‘咕噜咕噜’开始歌唱。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着吃货们的福音。
”很显然,有一句套用了《冬日里歌唱的雨》的一句:‘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再现真实生活后便要进入第三个系列。
系列三是写作技法的反复修改。
这个学期用到了四种写作技法,这四种也是四周作文训练的专题,详细分析了作文教学的“专题性”。
这个过程是系列性中最痛苦的,也是最有收获的。
那么,如何让痛苦的过程变得高效和愉悦呢?那就是培养作文批改小组,这些组员不需要写语文常规作业,在作文修改课上分散到各组去讲解,改到了36分的作文。
上文提出的吴培阳的作文就是学生批改发现的。
系列四是优秀佳作的分享与发表。
同题作文修改到第三次的时候,就要开始为学生创建分享平台。
实际上我每周都会有分享平台。
第一周是优秀作文复印后张贴在班级,第二周是良好作文的升格(修改)分享,第三次也是良好作文的升格分享,第四次是年级优秀作品的分享。
继而是优秀作品的推荐发表。
一次次的分享,一次次写作的提升,都让学生在痛苦的习作过程中变得高效而愉悦了。
作文过程教学中的这四个系列,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尊重学情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了作文教学的高效和愉悦。
二、专题性以学情为基础,扎实地实现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技法的专题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笔者以八(5)班的学情为例进行阐述。
该班的第一次作文,写够字数的只有三分之一学生。
针对这一学情,制定第一个专题是列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提纲训练。
从八下第二单元的五篇写人的课文开始,到教师为他们选定的五篇课外例文,然后归纳出记叙文的10段左右的提纲布局。
统一训练的题目是《记一个熟悉的人》。
大结构有开头、正文和结尾;中结构中有人物基本因素(肖像,与作者的关系),一件事的有起因、经过、结果,多件事的至少写三件事;小结构中要有三段具体描写。
每个学生都必须先列好提纲才能进行写作,提纲符合要求了才能开始写作。
这样的训练,让每个学生达到了写够字数的要求,消灭了作文低分的现象。
九月份的月考,全年级的作文平均分为31.3分,也就是良好以上。
字数问题解决了,但平铺直叙、记流水账的多,作文没有质量,语言没有特色。
针对这一学情,制定第二个专题是如何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是将事件中的某一环节放大来写。
怎样放大?我们统一训练的题目是《难忘的瞬间》,在范文《在冬日里歌唱的鱼》中的片段描写到研讨中,总结归纳出怎样放大来写具体做法:善用各种各样的描写,比如正面、侧面、环境、场面,人物描写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还有联想、想象等。
比如学生黄佳丽在作文《难忘的瞬间》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很快,我们便摘完了菜,外公把它们装成一筐背在背上。
‘噔噔噔’,外公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
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下,才提后脚。
那个老筐子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一声,外公身子晃一晃,一颗小白菜随之掉在了地上。
外公看到后一愣,弯下腰去捡,却不慎脚一滑,从台阶上摔了下去,背上的菜也因此散落了下来。
”很显然,小作者受了专题训练的影响,描写功力不错。
这种描写专题的训练快速提升了作文的质量,十月份的期中考试,全年级的作文水平为33.6分,超过了80分,整个年级的平均分也高达 79.8分。
如何选定第三个专题训练,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的。
考虑到学生习作中景物描写不足,文采不够的学情,我制定的第三个专题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如何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运用。
我们选的范文是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归纳出情景交融训练的三个点:此景需贯穿渲染全文(文章的“雨”);第二是此景因具体的人、事件、场所、道具的变化而变化,此景为点缀之物;第三是此景要有象征意义。
我们训练的同题作文是《冬日暖阳》,反复修改后,优秀作品越来越多。
刘宇珑同学的《冬日暖阳》中有这些句子:“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射着大地,‘温暖’这个词竟是如此遥远。
寒风凛冽,树上灰绿的叶子朝着一个方向乱飘,小草和花朵的叶子被刮得东挥西舞。
”“看着一些同学在橘黄的阳光下玩耍打闹,慵懒的太阳在我的身后拉出一条长长的影子。
”“那天阳光闷热而灼眼,大地被晒得有些干裂,空气中似乎还有夏的气息。
”“阳光慢悠悠地转到我们身上,赖着不走了,一副看戏的模样。
”“看够了戏的阳光转动着寻找下一件新鲜事。
我走在路上,周围因失去温暖的阳光而越发阴冷。
从此,我的世界失去了她。
”“我盯着那个在我眼前懒洋洋的暗黄的太阳,发起呆。
远处渐渐出现一条拉长的黑影,慌慌张张地朝我这儿走来。
”“我心中的大雨终于停止,太阳在心中升起,温暖着我的心房。
我发现,眼中的太阳竟是如此美丽温暖。
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靠近的影子。
寒风停止了呼啸,树木在阳光下生机勃勃。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我和我的影子不再孤单。
”可见,这种专题训练让学生的记叙文富有文采多了。
学生一会儿写人,一会儿写事,一会儿写景。
我们在批改习作的时候,感觉文章不流畅了,很多情节很唐突,似乎需要什么,它就出现了什么,作文很造作。
针对这个学情,我制定的第四个专题是伏笔照应手法的运用。
也就是景、人、事要相互关联,互相照应。
这一个专题的训练主要以学生的良好作文为例,教师重点评改伏笔照应手法的运用。
例如学生江文炜《冬日暖阳》的修改稿中伏笔照应的地方就很多,现摘录如下:冰冷的水打在脸上,我的神经顿时惊醒:糟糕,差点忘了,今日,我要自己解决早餐。
爸妈已经上班去了,今日的餐桌上没有热气腾腾的早餐,肚子“咕噜咕噜”唱起了空城计,寒冷则乘虚而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
(此处修改非常好,交代了为什么要出去买早餐。
原文没有爸妈出去上班的情节。
)“自己去买早餐吧!”我裹上厚厚的大衣,穿上温暖的棉鞋,拉上门,在斜坡上飞一般地奔向阳光里(斜坡是修改后加上去的,为后文多次出现斜坡埋下伏笔)。
冬日的阳光是温和的,没有春天的湿热,没有夏天令人窒息的酷热,没有秋天的干燥。
我在阳光的簇拥下,小心翼翼地端着早餐,慢慢地朝往家的斜坡走去(此次有“斜坡”照应)。
碗中的大鸡蛋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金黄的,我不禁吞了吞口水,加快了脚步。
(此处有鸡蛋花的细节描写,为后文鸡蛋花倒在地上埋下了伏笔。
)“嘿呦……嘿呦……”斜坡上(此处第三次出现斜坡)一个骑着破三轮车的老人挡住了我的去路。
他的双手紧握着车的把手,根根青筋暴突起来,粗大的毛孔渗透出一颗颗被阳光照射得晶莹剔透的汗珠,那汗珠慢慢汇集起来,流入他那沟壑般的皱纹中,顺着深深浅浅的皱纹的河流,滴在斜坡上(此处第四次出现斜坡)。
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怎么办?”我迟疑着。
早餐的温暖,通过我的右手,源源不断地传到我的左手,传到冰冷的三轮车上。
“孩子,松手!”老人又一次命令我。
我的右手慢慢地松开了,随着散落的,还有那只金黄的荷包蛋――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着耀眼的光。
(此处荷包蛋和前面的描写有照应。
)刺骨的冰冷从我的两只手传入了我的身体,我不禁打了个寒噤,但我却并不觉得寒冷。
终于,在我与老人的不懈努力下,三轮车缓缓地上了陡坡(此处第五次出现斜坡)。
学生通过自己习作的反复修改明白了伏笔照应写法的运用,克服了作文唐突造作的现象。
三、针对性以学情为基础扎实地实现作文过程教学中的针对性,真正营造好人人爱写作、个个有话说的良好写作氛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出口,是实现学生用笔与世界对话的途径。
第一个针对性是确保每位学生有话说,想说。
每周2篇日记的“我手写我见我想”的片段训练。
分享好的,让学生们养成写作的习惯。
第二个针对性是结合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形重点,编写学生们自己的班级周报,让学生的心声有发表的园地。
本学期到目前为止,编辑班报10期,参与发表文章的学生占班级的三分之二。
第三个针对性是组织90分以上的学生编写“研墨飘香”的读写报,成立年级“研墨飘香”文学社,亲自指导他们编写读写报,向年级80分以上的学生印发。
本学期学生编写周报5期。
第四个针对性是选送优秀习作到报纸和杂志发表,本学期共推荐10篇佳作,已发表的习作有4篇。
第五个针对性是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作文比赛。
十月份区组织的现场作文比赛,我班伍华煊同学获一等奖;区组织的《一封家书》的征文比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就有十多个参赛。
报刊组织的全国性比赛,只要有就利用好,发动学生参加,参加的过程就是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写作能力的过程。
实现高效而愉悦的作文教学,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要在培养学生生命快乐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不要做难为学生的事情。
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好每一位学生,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广东省深圳市高峰学校;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