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学习动机_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_刘加霞

中学生学习动机_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_刘加霞

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刘加霞 辛涛 黄高庆 申继亮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398名学生(来自四个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进行调查,考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除表面型动机外)、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学习动机中的深层动机、学习策略中的动机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高。

(2)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3)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解释为18%,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的解释为8%,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解释为24%。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 (2000)09-0054-05 一、研究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两个热点,是影响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已有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较学习动机弱的学生更能坚持学习,更有成效,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沈德立,1991),并且成就动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非常显著(刘志华、郭占基,1993)。

近年来大量研究也表明,学习策略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对其有显著的影响(Zimmeman ,1992;刘志华,郭占基,1993;周国稻等,1997),并且若同时考虑成就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就动机与学习策略无交互作用,两者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学业成绩(刘志华,郭占基,1993)。

已有研究成果丰富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我国当前进行的“学法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已有研究在某种条件下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一方面,研究的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例如,近年来的一些关于动机的深入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可能与学习动机的类型有关(Biggs ,1987,Watkins 等,1988)。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考虑学习动机的类型;另一方面,由于影响学习的因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若仅仅单个地研究某个因素对学习行为或学习成绩的影响,就不易看出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式(直接或间接)。

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一个线性模型对这三者的关系作一比较深入的分析,以便进一步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刘加霞(1970-),女,山东日照人,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数学学科教育研究。

第20卷 (2000年)第9期 第54—58页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 .20(2000)N o .9 P54-P58 二、研究方法1.被试为了使研究具有普遍性,我们在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选取了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四个年级的398名被试,被试分布情况如下,初一109人(男60人,女49人),初二106人(男52人,女54人),高一101人(男48人,女53人),高二82人(男35人,女47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的工具有如下几种:(1)学习动机量表由Bigg 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中有关学习动机的项目构成,学习动机包括表面型、深层型、成就型三个动机维度,每个维度上有3个项目,评分采用六分制,该量表的一致性a系数为0.78。

(2)学习策略量表本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秦行音硕士论文所设计的学习策略量表中中学生学习策略部分。

量表中的学习策略包含四个维度:元认知策略(反思、调节、监控、计划性)、认知策略(具体的学习方法)、动机策略(态度和动机)、社会策略(寻求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学习)。

共52个题目,每个题后设有一个5点量表,被试从“总是如此”(1分)到“从不如此”(3分)中作出唯一的选择,分数越低,表示学习策略发展水平越高。

量表的Cro nbacha同质系数为0.95。

(3)学业成绩采用被试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考试成绩,分别将每科的考试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学业成绩为两个标准分数的平均分数。

3.施测采用团体测试方式。

以班为集体,在期末成绩公布后将两个问卷发给学生,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学生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

测试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个别询问,测查时间约为50分钟。

4.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所研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计算机上完成。

采用Foxbase(V2.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及质量审核,采用视窗版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为了证实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有影响的结论,也为深入探讨这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根据量表测试结果,我们计算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其各维度与学业成绩间的相关系数Lam Ldm Lsm Lm St St1St2St3St4 LamLdm.072 Ls m.068 -.143**Lm.487**.758**-.713**St.157**.411**-.410**.493**St1.146**.367**-.392**.461**.935**St2.145**.360**-.361**.439**.947**.888**St3.113**.356**-.402**.442**.916**.792**.819**St4.104**.340**-.297**.368**.855**.726**.724**.682**Ztot.132**.288**-.276**.342**.455**.400**.403**.459**.364**注:*P<0.05;**P<0.01注:L m—学习动机;L am—成就型学习动机;Ldm—深层型学习动机;Lsm—表面型学习动机;St—学习策略;St1—元认知策略;St2—认知策略;St3—动机策略;St4—社会性策略;Ztot—学业成绩(下同) (1)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关系由表1可知,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与学习第9期 刘加霞等: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55策略中的动机策略、社会性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深层动机与学习策略的每一维度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表面动机与学习策略的每一维度都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学习动机及其每一维度与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系数最高,并且从整体看,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这个结果表明,深层动机、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及其每一维度可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表面型动机对学习策略及其每一维度可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负面影响。

反之亦然,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是一种非单向性的关系。

(2)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由表l可知,学习动机中深层动机、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表面型动机与学业成绩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这说明学业成绩与学习动机的类型有关,其中,深层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成就动机次之,而表面型动机对学业成绩可能有非常明显的负面作用。

但总体说来,学习动机作为一个变量,它与学业成绩之间可能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其相关系数达显著性水平(r=.342**)(3)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策略及其每一个维度与学业成绩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动机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性策略。

以上的相关系数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学习策略的每一维度都对学业成绩产生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越高,他的学业成绩也越高。

2.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三者间的路径分析以上的分析表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么,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如何?哪一个影响程度更大?这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怎样?除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外,学生的年龄、性别是否也显著影响学业成绩?为此,我们以性别、年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作为自变量,以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求得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结果省略),而只有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且其对学业成绩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值即路径系数p见图1中的数值。

我们又以学习动机作为自变量,以学习策略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其标准回归系数为0.49,见图1。

图1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线性模型 为了使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之间的影响程度看得更清晰,我们将这三者之间的各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非因果关系,结果见表2。

在表2中,P×r项是自变量对该项因变量的决定系数,即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影响某一因变量的各个自变量的决定系数之和即为该因变量的总决定系数。

由表2可知,学习策略的决定系数为0.24,学业成绩的总决定系数为0.22,上述决定系数经方差分析检验,均达0.001显著水平,表明该路径模型可接受。

表2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不同影响因变量自变量直接作用(p)间接作用非因果作用相关(r)pxr 学习策略学习动机0.49———00.490.24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策略0.120.400.20———0.420.060.340.460.040.18 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若学习动机保持不变,则学习策略每增加一个单位,学业成绩增加0.40个单位,当学习策略保持不变时,学习动机每增加一个单位,学业成绩增加0.12个单位。

学习动机、56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2000年学习策略可解释学业成绩的22%,即学业成绩的22%可能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动机可解释学习策略的24%,即学习策略的24%是由学习动机作用的。

事实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是学生的内因和外部原因,内因指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等内部因素,外因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及家庭环境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内因在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很大。

显然,我们路径分析所得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及实践经验是相吻合的。

四、讨论1.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本研究发现,学习策略与表面型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