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综合练习题(二)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D.“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解析】选A。
A.雾霾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紫烟是香炉峰的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C错误;D.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D错误。
8.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甘油和水的混合物B.分子式为C5H10Cl2,结构中含有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C.由甲苯制取三硝基甲苯的反应与乙酸和苯甲醇反应的类型不同D.有机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解析】选D。
A.甘油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项错误;B.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定一移一”法解题,先找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再找出只含一个“—CH3”的,其中符合条件的有CH3—CH2—CH2—CH2—CHCl2,CH3—CH2—CH2—CHCl—CH2Cl,CH3—CH2—CHCl—CH2—CH2Cl,CH3—CHCl—CH2—CH2—CH2Cl,CH3—CH2—CH(CH2Cl)—CH2Cl,CH3—CH(CH2Cl)—CH2—CH2Cl,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一共有6种,故B错误;C.甲苯和浓HNO3在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后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乙酸和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都是取代反应,故C项错误;D.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加成、加聚反应,含有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9.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可能发生反应:4NaClO+CH3CH2OH HCCl3+HCOONa+NaCl+2NaOH+H2O。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N A个ClO-的NaClO溶液中,Na+数目为N A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aCl,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C.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所含的氢原子数为6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HCCl3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4N A【解析】选B。
NaClO中ClO-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所以含N A个ClO-的NaClO溶液中,Na+数目大于N A,故A错误;该反应中Cl元素从+1价降到-1价,每生成1 mol NaCl,消耗4 mol NaClO,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故B正确;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水分子都含有氢原子,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6 mol H原子;含水的质量为54 g,物质的量为3 mol,也含6 mol H原子,故此溶液中含H原子为12N A个,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HCCl3为液态,2.24 L HCCl3不是0.1 mol,故D错误。
10.下列实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原因或结论表述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原因或结论A 室温下,向铝箔上滴加浓硫酸无明显现象铝与浓硫酸不反应B 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可氧化品红C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I-D 将氯化铝溶液蒸干析出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氯化铝【解析】选C。
室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A项错误;二氧化硫与色素发生化合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加入该无色溶液中,溶液分层时,苯层位于上层,应该是上层呈紫红色,C项正确;将氯化铝溶液蒸干时,发生水解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铝,D项错误。
11.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Z族序数之和为10;Y 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B.X的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与饱和NaCl溶液的反应可选用启普发生器【解析】选D。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与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该气体为乙炔,则W为C元素,Z为Ca元素;W、X、Z族序数之和为10,则X的族序数=10-4-2=4,位于ⅣA族,则X为Si元素;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Y的原子序数大于Si,位于第三周期,为Cl元素,据此解答。
Y为Cl元素,Z为Ca元素,其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Y>Z,故A正确;X为Si元素,其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故B正确;X为Si元素,Y为Cl元素,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四氯化硅,电子式为,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碳化钙,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可堵塞启普发生器,失去控制反应的作用,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一般使用广口瓶或圆底烧瓶进行该反应,故D错误。
12.中山大学化学科研团队首次将CsPbBr3纳米晶锚定在氨基化RGO包覆的α-Fe2O3(α-Fe2O3/Amine-RGO/CsPbBr3),构筑Z-Scheme异质结光催化剂,可有效降低电荷复合,促进电荷分离,从而提升光催化性能。
光催化还原CO2和氧化H2O的反应路径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化学能B.该光催化转化反应可以阻止温室效应C.“CsPbBr3纳米晶”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涉及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解析】选C。
由图可知,光能使α-Fe2O3光催化剂材料产生电子,电子的移动引起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O2、CO、CH4,储存能量,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电能→化学能,故A错误;该光催化转化反应生成了CH4,CH4也能导致温室效应,故该反应不能阻止温室效应,故B错误;“CsPbBr3纳米晶”表面上CO2转化为CO、CH4,发生了还原反应:CO2+2H++2e-CO+H2O、CO2+8e-+8H+CH4+2H2O,故C正确;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2CO22CO+O2、CO2+2H2O CH4+2O2,CO2、H2O都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O、CH4都只含极性共价键,O2只含非极性共价键,故只有极性共价键断裂、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生成,故D错误。
13.室温下,将1 L 0.3 mol·L-1 HA溶液与0.1 mol NaOH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得到溶液(a)。
然后向该溶液中通入HCl或加入NaOH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pH随通(加)入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A是一种弱酸B.向a点对应溶液中通入HCl,充分反应后,c(H+)/c(HA)增大C.b点对应溶液中:c(Na+)=c(Cl-)>c(HA)>c(H+)>c(OH-)D.c点对应溶液中:c(Na+)=c(A-)【解析】选C。
1 L 0.3 mol·L-1 HA溶液与0.1 mol NaOH固体混合,反应后的溶质为0.1 mol NaA 和0.2 mol HA,假设HA为强酸,此时c(H+)=0.2 mol·L-1,pH为1-lg2,但现在pH>3,说明HA为弱酸。
根据上述分析,HA为弱酸,A项正确;c(H+)/c(HA)=c(H+)×c(A-)/[c(HA)×c(A-)]=K a(HA)/c(A-),a 点对应溶液中加入HCl,发生NaA+HCl NaCl+HA,c(A-)减小,因此该比值增大,B项正确;b点加入盐酸为0.1 mol,此时溶质为HA和NaCl,HA的物质的量为0.3 mol,NaCl物质的量为0.1 mol,HA为弱酸,电离程度弱,因此微粒浓度大小顺序是c(HA)>c(Na+)=c(Cl-)>c(H+)>c(OH-),C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A-),c点pH=7,c(H+)=c(OH-),即有c(Na+)=c(A-),D项正确。
26.(14分)Li3N是一种储氢材料,可以用Li和N2在450 ℃反应制备。
已知Li3N易水解。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少量Li3N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B装置中玻璃管两端没有玻璃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小盘中放有少量Li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__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①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B装置中试管;②打开弹簧夹K,通入空气;③关闭电加热装置,充分冷却;④调节电加热装置控制温度为450 ℃;⑤关闭弹簧夹K;⑥熄灭B处酒精灯。
(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Li与Li3N,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Li3N在H2中加热时可得到氨基锂(LiNH2),该反应在270 ℃可逆,所以Li3N可作为储氢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装置中灼热的铜粉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避免O2与Li反应;如果B装置中玻璃管两端没有玻璃棉,铜粉可能堵塞导气管。
(2)根据题意,Li3N易水解,D装置中的试剂要能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装置,可以选用浓硫酸。
(3)C装置的小盘中放有少量Li,可以进一步除去空气中剩余的少量氧气。
(4)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为了防止氧气进入C装置,需要先点燃B处酒精灯,然后通入空气,再调节电加热装置控制温度为450 ℃,反应生成Li3N,关闭电加热装置,充分冷却,关闭弹簧夹K,最后熄灭B处酒精灯,拆除装置,取出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