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与研究

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与研究

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修福辉张震宇刘泉【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国家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

安吉总体城市设计是与总体规划相辅相成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安吉近期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

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建立未来安吉县城人居特色的“总体城市框架”和相应系统的“价值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控制引导手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梳理其在城乡一体化、城市价值标准、城市功能设计、近期行动规划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以期更好地为安吉内涵式、高品质的城市发展建设服务。

【关键词】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总体城市设计;安吉;行动规划1.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较快提升至2010年的49.68%,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根据世界城镇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占全国城市总量85%的小城镇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在此基础上,国家适时提出来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优先发展、乡村发展缓慢;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城市千城一面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中讲道,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非“一样化”发展,城乡有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

在新型城镇化思路下,城市的发展将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强调空间环境特色,以打造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解决城市整体空间秩序和提升整体环境,凸显城市特色。

城市设计具有编制灵活、视野广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特性,强调从人和城市场所的关系出发,从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价值取向出发,从城市对人的服务品质来认识人和城市的关系,识别和评价城市的公共资源,来回答城市如何定位,城市怎么发展的问题。

并从城市总体层面,为城市空间整合发展和特色营造拟定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与新型城镇化强调的“内涵式发展”相契合。

针对城市发展转型的需求,总体城市设计可整合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的多层次规划,其作为城市整体层面的规划“抓手”(张咏梅,2012),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安吉作为“美丽中国”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其于2009年开展了《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2010年完成),建立起一个基于城乡统筹、基于山水生态、基于城市活力、基于城市交通以及基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未来安吉县城人居特色的“总体城市框架”和相应系统的“价值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控制引导手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以进一步拓展完善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内容,使其在新的城市发展要求下,更好地为安吉内涵式、高品质的城市发展建设服务。

2.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2.1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背景安吉为著名中国竹乡,长三角距人口密集地区最近的山区,以乡村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随着长三角地区合作将日益深化,以杭长高速公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环境改善,安吉的环境、区位、资源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为全面融入大杭州以及国际和区域分工体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安吉积极应对发展机遇,以规划为龙头,在规划的层次、类型和空间覆盖面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系统。

但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导致城市特色丧失,建设密度较低,人气不旺等问题。

本规划在立足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打造城市人居特色为核心的近期行动规划项目。

希望能够在短期内使安吉的城市品质、形象及特色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2.2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思路着眼于更高的城市建设水平和更长远的城市发展需要,《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的价值观,从城市总体层面,从城市总体层面重点进行以下三方面工作:(1)挖掘城市特色,明确价值标准;(2)强化路径设计,建构空间平台;(3)注重行动规划,引导实施操作。

图1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技术路线2.2.1 挖掘城市特色,明确价值标准(1)从分析安吉城市发展条件为切入点,找寻出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安吉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生态条件优越、山水格局鲜明、竹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条件良好;城市格局具有清晰的发展规律,演进过程为沿河→沿路→组团发展;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品牌逐渐成熟。

日±目∞.i#目№镕§&19584m¥镕§月目Ⅻ1958#1980s,#4&日勺Ⅻ}&m目∞∞=mR☆镕#十g目☆¥目(Bo2000{m)-自月№“*女自Ⅱ##E#自m“1№图2 安吉县城城市格局演进过程同时,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城市内缺乏竹特色,竹乡闻名全国,竹城未见踪影;城市山水格局不明晰,优美的山水环境限定了城市的空间边界,而没有形成城市空间及活动的框架;空间品质缺乏特点,美丽乡村景观与平淡城市面貌形成了反差;以及建设管理缺乏整体框架,城市建设未统一考虑,管理和行动薄弱等。

图3 安吉大竹海、美丽乡村及县城现状整体建筑风貌(2)借鉴萨尔斯堡、格拉茨、京都等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形成安吉县城发展的核心价值标准。

“中国竹乡”“美丽乡村”“生态县”是安吉的三张名片,但遗憾的是,安吉现实情况是有“中国竹乡”,却未见“中国竹城”;有“美丽乡村”,却未见“优雅城市”;有“生态县”,却未见“生态城”。

故安吉县城发展亟需转型,应在挖掘城市资源禀赋基础上,对现有特色品牌资源进行整合,塑造空间特色,补足城市建设的短板。

依托美丽乡村,打造优雅竹城,提升城市服务能级,突出城市形象特色。

构建全新的城市名片和县城发展的价值标准。

(3)在明确安吉县城发展的价值标准基础上,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安吉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目标体系。

安吉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定位为:“美丽乡村、优雅竹城”。

“美丽乡村”——延续“美丽乡村”计划,开发安吉的生态度假旅游,以乡村美丽竹景色成为安吉生态旅游度假村的特色卖点。

“优雅”——山水名城、休闲名城赋予安吉优美闲适的城市格局和特征。

而竹(高雅)、茶(清雅)、昌硕书画三者文化特色(文雅)又赋予安吉为一个极致大雅的城市,强调城市山、水、竹、茶特色品味。

综合二者,形成安吉的优雅特征。

“竹城”——竹是安吉的象征元素。

以竹元素渗透城市的方方面面,强化竹的特征,形成名副其实的“竹城”。

总体目标具体落实为“山水名城、休闲名城、竹乡竹城和品质之城”。

四大分目标:山水名城——以山水为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山水格局特色,打造山水名城。

休闲名城——以服务为本,优化城市功能,梳理城市交通,策划休闲活动,打造休闲慢城。

竹乡竹城——以特色为心,突出竹乡特征,美化城市风貌,打造竹乡竹城。

品质之城——以文化为根,利用资源特征,增加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品质雅城。

图4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定位2.2.2 强化路径设计,建构空间平台重点强化安吉的城市特色,实现“优雅竹城”理想,突出竹城个性和文化品质特征,在进行山水格局特色、竹乡文化、建筑风貌特色、城市密度分区等专题研究基础上,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整理构建山水格局、提升优化竹城功能、疏导竹城交通系统、引导竹城公共生活、构建竹城景观系统、塑造竹城文化品牌等七大城市设计策略工作,形成实现竹城目标的路径。

从整体到分区对安吉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控制与引导,建立清晰有序的城市结构并形成独特鲜明的城市特征。

(1)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依托城乡不同特色,打造“递孝同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通过旅游引导的方式,乡村发展依托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结合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

安吉县城结合孝丰镇共同开展旅游城镇建设,打造“递孝同城”旅游服务中心。

依托气候、景色、地质、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泛旅游产业的整合,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之路(创维绿景,2013)。

并空间落实在同时在编的《安吉中部分区规划》,形成“和而不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2)山水格局整理策略:梳理山、水、城关系,建立和谐的山水城格局。

保护安吉县城和孝丰镇的山水资源本底,延续与培育现有山水格局;塑造三河六岸景观,在溪港交汇区域打造城市核心景观节点;根据不同水资源特征,塑造不同的空间类型和发展主题;强化公共开放空间与城市充分融合;打通城市观山廊道和山城呼应廊道,引山景入城;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分区,形成整体富有秩序的城市天际线。

(3)城市功能优化策略:优化提升城市功能,适应城市休闲化趋势。

通过功能优化与提升以适应传统城市向休闲名城的转变。

其中,居住——打造高品质山地人居、湿地人居等高端居住,以满足本地人群、旅游人群、异地置业及创意文化产业等的需求;产业——通过产业空间调整,传统加工业向旅游服务业、会展业、创意产业转型提升;旅游——沿西苕溪、西港及环灵峰山展开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商业——依托递铺港打造传统老街,激发老城活力。

(4)交通系统梳理策略:梳理城市交通体系,形成城市休闲格局。

构建性质分明、系统明晰、密度合理、快慢有致的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内外环路系统及强化快速路系统,打造快速交通体系疏解城市过境交通;梳理生活型干道、旅游性干道,加强支路及构筑人行系统,强化景观、游憩和生活服务功能,形成网络化慢行交通格局。

(5)公共生活引导策略:打造特色公共空间,策划城市休闲活动。

结合山体、水系等组织公园、广场、绿地、林荫道等不同形式及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构筑公共活动空间系统;根据不同山体、水系空间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外向度高的活动;建立不同旅游区域及设置旅游服务点,通过专门的旅游路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等来串联游憩系统。

(6)建筑景观美化策略:统一城市建筑风格,形成城市整体景观。

以江南水乡的小城风格为主导,体现山、水、竹特色;进行特色风貌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打造自身建筑特色;在重点地区、重要节点设置体现安吉风格特色的地标建筑;强调竹材料在建筑物上的运用,使安吉成为以竹特色建筑博览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