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pptx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pptx
• 【定位】第12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胃脘痛、呕 吐、腹胀、肠鸣等胃 疾。
• 【操作】斜刺0.5~0.8 寸。
37肾俞
主治
•①定泌位尿系疾病要穴,治
•尿潴②第旁频留生二开,,殖1腰尿尿系.5椎痛少统寸,,棘病尿浮要突急肿穴下,等,,尿;治
阳萎,遗精,月经不调
等;
③ 治肾虚耳鸣,耳聋;
• 主治
18足三里
• 1、胃肠道疾病要穴,用治胃胀、胃痛、嗳
气、吞酸、呕吐、呃逆、腹痛、腹泻、便
秘、痢疾等症。
2、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6、头面五官病,常与合谷配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足少阴肾经 ➢督脉 ➢足阳明胃经
➢四总穴 ➢足少阳胆经
➢奇穴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
1尺泽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 头肌腱桡侧缘
7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 掌骨之间,约当 第二掌骨桡侧中 点
主治
7合谷
(1)头面五官病的要穴,特别对牙痛,有较好 的止痛效果。
(2)有较好的全身镇痛作用。 (3)降血压,用治高血压病。 (4)退热,用治发热无汗,对感冒发热效果较 好。
(5)对汗液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无汗能汗, 多汗能止。
(6)催产。
•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等妇科 病证;②小便不利; ③遗精;④疝气;⑤ 腰骶痛,下肢痿痹。
• 【操作】直刺l~1.5寸 。
主治
40委中
① 腰背痛之要穴;
②• 定清位热:泻火,治高
热(• 腘抽 点窝搐刺横,出急血纹性 )中吐 ;央泻
③ 降血压(点刺出
血);
④ 坐骨神经痛或下
肢瘫痪等。
返回
• 【定位】外踝直下方 凹陷中。
• 【主治】①头痛,眩 晕;②癫狂痫证、失 眠等神志疾患;③腰 腿酸痛。
返回
21.内庭(Nèitíng, ST 44) 荥穴
• 【定位】足背第2、3 趾间缝纹端。
• 【主治】①齿痛、咽 喉肿痛、鼻衄等五官 热性病证;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 、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 节痛。
•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寸。
足太阴脾பைடு நூலகம்常用穴位
22.公孙(Gōngsūn,SP 4) 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4、镇静安神,降血压。 5、下肢酸痛或瘫痪(尤以足外翻者为适应症)。 6、下腹部手术针麻要穴。
孕妇禁针。
返回
24.地机(Dìjī, SP 8) 郄穴
• 【定位】在内踝尖与 阴陵泉穴的连线上, 阴陵泉穴下3寸。
• 【主治】①痛经、崩 漏、月经不调等妇科 病证;②腹痛、腹泻 等脾胃病证;③小便 不利、水肿等脾不运 化水湿病证。
• 【操作】斜刺0.5~0.8 寸。
主治
脾俞
•①胀定,健位恶脾心:和呕胃吐,,治呃胃逆痛,,嗳胃 •气第,十泛吐一酸胸水椎,慢棘性突腹下泻 , 等旁;开1.5寸
② 健脾疏血,治盆血,出
血,月经过多等;
③ 运脾化痰,治咳嗽痰多,
稀白如沫(寒痰,湿痰);
④ 利水消肿,治浮肿尿少
返回
36.胃俞(Wèishū,BL 21) 胃 之背俞穴
7、下肢瘫痪之要穴。
返回
19.条口(Tiaokǒu,ST 38)
• 【定位】上巨虚穴下2 寸。
• 【主治】①下肢痿痹 ,转筋;②肩臂痛; ③脘腹疼痛。
• 【操作】直刺 l~1.5 寸。
20丰隆
定主位治:
外咳踝嗽尖、上哮8喘寸、, 胫眩骨晕前、嵴精外神一病横、 指消处化不良、下 肢麻痹(除痰要
穴)
• 【主治】①咽喉肿痛 、鼻衄、高热等肺系 实热证;②昏迷、癫 狂。
• 【操作】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
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
• 【定位】食指末节桡 侧,指甲根角旁0.1寸 。
• 【主治】①齿痛、咽 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②热病、昏迷。
• 【操作】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返回
4.鱼际(Yújì,LU 10) 荥穴
• 【定位】第1掌骨中点 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主治】①咳嗽、咯 血、咽干、咽喉肿痛 、失音等肺系热性病 证;②小儿疳积。
•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 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LU 11) 井穴
• 【定位】拇指桡侧指 甲根角旁0.1寸。
• 病证;③乳痈、乳痛 等乳疾、
• 【操作】直刺1~1.2 寸。
17.犊鼻(Dúbí,ST 35)
• 【定位】屈膝,在髌 韧带外侧凹陷中。又 名外膝眼。
• 【主治】膝痛、屈伸 不利、下肢麻痹等下 肢、膝关节疾患。
• 【操作】向后内斜刺 0.5~1寸。
18足三里
定位 犊鼻穴下三寸, 胫骨前山脊外一 横指处
• 【操作】直刺l~2寸。
25.阴陵泉(Yīnlíngquán,SP 9 ) 合穴
• 【定位】胫骨内侧髁 下方凹陷处。
• 【主治】①腹胀、腹 泻、水肿、黄疸、小 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 湿病证;②膝痛。
• 【操作】直刺1~2寸 。
主治
26血海
1、调经,治月经
不定调位,:痛经等。
2髌、骨凉内血止上痒缘,2寸治
返回
10.肩髃(Jiānyú,LI 15)
• 【定位】肩峰端下缘 ,当肩峰与肱骨大结 节之间,三角肌上部 中央。臂外展或平举 时,肩部出现两个凹 陷,当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 【主治】①肩臂挛痛 、上肢不遂等肩、上 肢病证;②瘾疹。
11迎香
••主(穴涕定鼻旁1,,治唇0位).用不5沟治寸于闻中鼻鼻香,病塞臭鼻要流等翼
(7)上肢酸痛或麻痹,特别对手的运动障碍,
有较好效果。
返回
8.手三里(Shǒusānlǐ,LI 10)
• 【定位】在阳溪穴与 曲池穴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处。
• 【主治】①手臂无力 、上肢不遂等上肢病 证;②腹痛,腹泻; ③齿痛,颊肿。
• 【操作】直刺0.8~1.2 寸。
9曲池 定主位治:
在鼻肘衄横,纹牙外痛侧,端咽 与喉肱肿骨痛外,上前髁臂连痛。 线中点.
闭的要穴。
4、腮腺炎常与翳风
配用。
返回
15天枢
主治
1定、位为肠:病要穴, 治便腹秘脐痛,旁,痢2腹疾寸泻,,阑
尾炎等。
2、局部可治疗腹
肌麻痹。孕妇不可灸。
返回
16.梁丘(Liángqiū,ST 34) 郄穴
• 【定位】屈膝,在髂 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 的连线上,髌骨外上 缘上2寸。
• 【主治】①急性胃病 ;②膝肿痛、下肢不 遂等下肢
(2)面肌瘫痪 或痉挛
返回
足阳明胃经常用穴位
12地仓
定主位治:
瞳1、孔面直肌下瘫,痪至口 角或旁痉0挛.4的寸要穴。 2、流涎。
返回
13.下关(Xiàguān,ST 7)
• 【定位】在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合口 有孔,张口即闭,宜 闭口取穴。
• 【主治】①牙关不利 、三叉神经痛、齿痛 、口眼歪斜等面口病 证;②耳聋,耳鸣, 聤耳等耳疾。
34肺俞 主①要喘定第旁穴等治呼三开位,,吸1胸:.治急5系椎寸咳性统棘嗽宜疾突,针病下哮,,
慢性宜灸,或针炙 并用。 ② 背肌酸痛。
返回
35.膈俞(Géshū,BL 17) 八 会穴之血会
• 【定位】第7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 【主治】①呕吐、呃 逆、气喘、吐血等上 逆之症;②贫血;③ 瘾疹,皮肤瘙痒;④ 潮热,盗汗。
• 【定位】第一跖骨基 底部的前下方,赤白 肉际处。
• 【主治】①胃痛、呕 吐、腹痛、腹泻、痢 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②心烦失眠、狂证等 神志病证;③逆气里 急、气上冲心(奔豚 气)等冲脉病证。
• 【操作】直刺0.6~1.2
23三阴交
定位: 内踝尖上三寸, 胫骨后缘
主治
23三阴交
1、胃肠道疾病要穴,常与足三里配用。 2、泌尿系疾病要穴,治尿潴留,浮肿,遗尿等。 3、生殖系疾病要穴,治阳痿,遗精,月经不调, 痛经,滞产等。
• 【操作】直刺0.5~1寸 。
3列缺
• 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
模纹上1.5寸
返回
主治
3列缺
(1)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用治鼻塞,喉痛,
咳嗽,气喘等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如扭伤、腱鞘炎
返回
太渊
• 主定位治
• 咳腕嗽横,纹气桡喘侧,端咯,桡 血动,脉胸桡痛侧,凹咽陷喉中 痛
• 【操作】可向眉中或 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 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Tiānzhù,BL 10)
• 【定位】后发际正中 直上0.5寸(哑门穴) ,旁开1.3寸,当斜方 肌外缘凹陷中。
• 【主治】①后头痛、 项强、肩背腰痛等痹 症;②鼻塞;③癫狂 痫;④热病。
•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寸,不可向内 上方深刺,以免伤及
④ 坐骨神经痛,
下肢瘫痪等。
返回
43.昆仑(Kūnlún,BL 60) 经 穴
• 【定位】外踝尖与跟 腱之间的凹陷处。
• 【主治】①后头痛、 项强、腰骶疼痛、足 踝肿痛等痛证;②癫 痫;③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