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碱度: 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检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 同时了解尿PH变化对试带上其它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二、比重: 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 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
在出入量正常的情况下, 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 比重减低则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
注: 当PH≥7.0时, 应在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碱性尿损失的补偿。
干化学尿比重方法多用于尿比重过高或过低的患者; 对于比重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液不宜使用此法。
尿液中蛋白或糖浓度增加将使比重结果增加; 尿素≥10g/L或PH≤6.5时, 致使比重结果减低。
三、尿糖: 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测等。
注: 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 14mmoI/L) 时, Vit 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 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 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用上清液在做或用带有Vit C模块的试剂做。
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 尿液中若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 Vit 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或尿比重过高, 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四、蛋白质: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
1、尿液的PH 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论PH值大的变化, 还是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 或尿液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消毒剂等时, 引起尿液呈强碱性( PH≥9.0) 超过了试带的缓冲能力, 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
当尿液PH低于3.0时, 会引起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结果。
2、灵敏度干化学法对尿内不同蛋白质成分的灵敏度不一, 主要对清蛋白敏感( 70—100mg/L) 而对球胆白、粘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
尿中球胆白浓度为4000mg/L以下时, 干化学法定性为阴性, 只有当达到5500mg/L时, 才出现可疑反应; 白、球蛋白比值为1: 2的蛋白尿, 蛋白浓度高达 mg/L时才会出现阳性反应。
干化学法测定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清蛋白的1/100—1/50。
因此, 对于肾病患者, 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含量的病例, 最好使用对白、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磺硫酸法或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实验。
3药物干扰多种药物可使尿蛋白干化学法检查结果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如青霉素族药物。
250万/U、 2h, 320万/U、 3h, 480万/U、 5h, 可能对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
4、标本含生殖系统分泌物或较多细胞成分时, 可引起假阳性。
五、酮体: 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的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 其酮体成分不一, 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 酮体成分亦会发生变化, 因此干化学检测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总的酮体量有所差异。
注试带受潮, 呈现假阴性结果; 尿中含有酞、苯丙酮、 L-多巴代谢物、甲基多巴, 可呈现假阳性结果。
六、胆红素与尿胆原: 这两项检测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肝脏、胆道疾病诊断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特别对于黄胆的鉴别有特殊意义。
( 1) 阳光直接照射下, 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 尿胆原氧化为尿胆素。
( 2) 大剂量氯丙秦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Vit C( ≥500mg/L) 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 可因其抑制偶氮反应, 使胆红素检测呈现假阴性; 尿液中含有酚噻嗪类或吩嗪类药物时, 可使胆红素呈现假阳性。
( 3) 尿液中一些内源性物质, 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和一些药物如酚噻嗪类、 VK、磺胺药等, 因颜色干扰, 尿胆原检测时呈现假阳性; 而亚硝酸盐、重氮药物、对氨基水杨酸则在尿胆原检测时呈现假阴性。
( 4) 正常人尿胆原排出量以下午2-4h达最高峰; 为提高阳性检出率, 可预先给患者服用碳酸钠以碱化尿液。
七、尿潜血: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道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和菌尿, 可使干化学法尿潜血测定呈现假阳性结果; 尿液中大量Vit C的存在( ≥100mg/L) 可竞争性抑制反应, 产生假阴性结果。
八、亚硝酸盐: 用于尿路细菌感染的快速筛检试验, 采用还原法灵敏度为0.3-0.6mg/L。
阳性结果的产生取决于3个条件: ( 1) 尿液中的致病菌须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 2) 体内有适量硝酸盐的存在。
( 3) 尿液在膀胱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4h) 且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
病源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属、 Kiebs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粪链球菌属; 致病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属。
九、白细胞: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道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只对中性粒细胞敏感, 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使用某种药物如呋喃妥因时, 干化学法呈现假阳性结果。
尿液中含Vit C或大剂量先锋霉素Ⅳ、庆大霉素等药物或尿蛋白大于5g/L时, 呈现假阴性结果。
十、 Vit C: 维生素C含量高低对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产生严重的负干扰, 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防止假阴性的出现, 使各项干化学检测结果更准确、更科学。
干化学尿试带测定常见产生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项目假阳性假阴性PH值与食物及放置时间过久有关。
试带浸尿时间过长SG 尿蛋白、尿糖增高。
尿素≥10g/L、尿PH≤6.5PRO 喹宁、嘧啶、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类消毒剂、尿PH≥8。
大量青霉素、尿PH≤4GLU H2O2污染、强氧化性清洁剂。
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 VitC≥500mg/L、佛化钠、高尿比重、尿酮体≥0.4g/L KET 酞、苯丙酮、 L-多巴代谢物、甲基多巴。
试带潮解、陈旧尿BIL 酚噻嗪类或吩嗪类药物。
VitC≥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盐酸苯偶氮吡啶、光照URO 胆色素原、吲哚、吩噻嗪类、 VitK、磺胺药。
亚硝酸盐、光照、重氮药物、对氨基水杨酸NIT 陈旧尿、亚硝酸盐或偶氮剂污染、含硝酸盐丰富的食物。
尿胆原、尿PH≤6、 VitC、尿量过多、食物含硝酸盐过低ERY 肌红蛋白、菌尿、氧化剂、不耐热的触酶。
蛋白质、糖尿、 VitC≥0.1g/LLEU 甲醛、毛滴虫属、氧化剂、高浓度胆红素、呋喃妥因。
蛋白质、 VitC、葡萄糖、大量庆大霉素、头孢氨苄一.尿蛋白定性检验( 一) 加热醋酸法1.原理: 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加入少量稀醋酸, 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 而沉淀更完全, 同时可使碱性盐类沉淀而致之浑浊溶解, 观察凝固现象的程度, 以判断蛋白质含量, 用不同程度的+号表示2.试剂: 5%醋酸, 取冰醋酸5ml, 蒸馏水加至100 ml, 混匀。
3.方法: ( 1) 取试管1支, 加清晰尿液至试管的三分之二处。
( 2) 手持试管下端, 将试管口向上, 斜置于火焰上, 使火焰直接加热在尿液的上三分之一斜面部, 煮沸为止。
( 3) 滴加5%醋酸2-3滴, 观察结果, 若无浑浊为阴性, 若出现白色浑浊, 絮状或凝块者为阳性。
4.结果判断:5.注意事项( 1) 加酸量不宜过多, 超过蛋白质等电点, 可使阳性减弱呈假阴性。
( 2) 如加热后变浑浊, 加酸后消失, 说明浑浊是磷酸盐所致。
如同时有气泡产生, 则为碳酸盐所致。
( 3) 不要使试管下部尿液加热, 以便于上下作对照。
( 4) 观察结果, 应在煮沸加酸后立即判定, 尿冷却后影响结果判断。
( 5) 树脂类药物也能显白色浑浊, 但加酒精后即溶解。
( 6) 如尿内氯化物含量过少( 限制食盐病人) , 缺乏电解质, 则煮沸加酸, 蛋白质沉淀不明显, 须先加饱和食盐溶液1ml, 再进行检查。
( 二) 磺柳酸法:1.原理: 磺柳酸为一生物碱试剂, 其酸根离子, 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2.试剂: 3%、 5%、 10%、 20%溶液, 配制时称取纯品3克…加蒸馏水100ml。
操作: ( 1) 在小试管内加入上清尿约2ml, 在尿液面上滴加试剂3-5滴。
( 2) 如出现白色絮状物, 即为有尿蛋白存在, 衬以黑色背景, 少量时更为清楚。
( 3) 蛋白脂或尿酸盐所引起的浑浊, 家人后即可消失。
蛋白质加热后, 浑浊并不消失。
凝溶蛋白质加热则浑浊消失, 但冷却后浑浊又出现。
注意: ( 1) 尿应清晰和呈酸性反应, 否则应离心取上清或加醋酸。
( 2) 加试剂后, 立即观察结果, 一般不超过30秒, 时间过长, 阳性程度增强。
( 3) 此法较为敏感, 其微浑结果, 常不能为病态, 故可疑阳性时, 或与镜检结果有矛盾, 应作加热醋酸法对照。
清晰无变化—微显浑浊±清楚白色浑浊+稀释乳样浑浊++絮状浑浊+++絮片状浑浊++++二.尿糖定性试验( 一) 原理: 葡萄糖含有醛基, 在热碱性溶液中能将高价硫酸铜( 兰色) 还原为低价的氧化铜( 红棕色沉淀) 。
( 二) 试剂: 改良班氏定性试剂( 原法量) ( 节约量)硫酸铜 17.3克 17.3克枸橼酸钠 173.0克 85克无水碳酸钠 100.0克 50克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先将硫酸铜溶于100毫升蒸馏水内, 再将枸橼酸钠和无水碳酸钠溶于约700毫升蒸馏水内( 可加热助溶) , 冷却后将硫酸钠液缓缓倾入枸橼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 边加边搅拌, 最后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混匀过滤备用。
( 三) 方法:1.取15×150试管一支, 加班氏定性试剂2毫升( 1ml) 。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于酒精灯上加热至沸, 若不变色可应用。
3.用滴管加尿4滴( 约0.2ml) , 于上述试剂中, 并继续用灯加热1-2分钟, 或水浴中煮沸5分钟, 放凉后观察结果。
班氏尿糖定性结果注意事项:1.检查标本较多时, 可分别在试管内加好试剂及尿液, 同时放在水浴中间接加热煮沸5分钟。
2.试剂与尿液比例应为10: 1, 特别是糖尿病人, 用于胰岛素剂量监督时, 试剂与尿液量必须准确。
3.本法为非特异性还原试验, 除葡萄糖外, 其它糖类, 如果糖、乳糖、麦芽糖、戊糖等均可呈阳性反应, 甚至其它非糖类性还原物质, 如维生素C、水杨酸、匹拉米洞、水合氯醛、链霉素等, 也可呈阳性。
氧化酶试纸法将尿糖试纸浸入尿中, 5秒钟后取出, 准1分钟时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 与标准比色板比较, 红色不变为阴性, 紫兰色至兰紫色为阳性。
血尿:正常尿中RBC不超过3个/HPF, 显微镜下>3个/HPF称镜下血尿。
( 肉眼见到呈不同程度红色浑浊如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 称为肉眼血尿, 此时, 每1L尿中含血量在1ml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