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立体构成年级一班级
服装
G31001 时间
2011年3
月22、29
日
课题肌理构成(色彩、肌理、空间)第17-20
21-24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肌理
要求学生区分肌理的表现形式及其分类,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肌理的表现技法。
熟练掌握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国外的肌理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肌理的提取方法以及肌理制作技法。
重
点
重点:肌理的形式。
难
点
难点:视觉肌理和平面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
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2.检查出勤率做好记录。
3.组织学生作好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概念: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现的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有光泽无光泽等质感的纹理状态、肌理装饰形态并能感染认得情绪。
2、肌理是理想的表面特征。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
视觉肌理是一种用眼睛感觉的肌理,如屏幕显示出的条纹、花纹凹凸等,但都是二维平面的肌理。
如:木纹、大理石纹、动物皮纹等。
触觉肌理一般通过拼压、模切、雕刻等加工方式而得到,是三维立体的肌理,用手能触摸感觉到的肌理,有凹凸的浮雕感,又叫“非平面性肌理”。
如:树皮纹,用实际材料编织成的毛衣、草席纹理等。
3、肌理的形式:肌理可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如大理石的纹路、木材的纹路及材质、烟云水纹等自然表成的肌理。
人工肌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肌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还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摸肌理
(1)视觉肌理:通过眼就可以观察到的肌理(形和色)
常见的肌理制作技法:
A:绘写:用笔进行自由缓写或规律绘写,直接产生的肌理效果
B: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用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地挤压,放样印在纸上构成肌理效果。
C:熏灸:用火焰熏灸,使纸的表面产生自然纹理。
D: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纹理。
E: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板、树皮、树叶、面料自行印制方法所产生的肌理效果。
F:拼贴
(2)触觉肌理:
A、现成的肌理,将纸、布、绳、金属片、碎玻璃、沙等现成的材料,稍加工处理,贴附于平面之上。
B、改造的肌理采用某种工艺手段,对原材料表面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肌理效果。
肌理技法图例:
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案例:
作业:分别收集自然、人为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各10张。
(JPEG 形式)
教学后记
课堂学习氛围积极,反馈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