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素质

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素质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活动要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复杂,给现代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其能力和素质对整个企业至关重要。

应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完善的个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之其管理方式、方法,管理艺术的综合运用。

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体会到管理是关键,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命令,而是一项集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一、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加上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来临,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我们面临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们的竞争对象是具有几十年跨国经营经验的大型企业。

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表现在以投资需求拉动为主的粗放型扩张,而非生产率提高的资源优化,特别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准还比较原始和粗放,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

虽然我们自身还不成熟,我们却不得不在“与狼共舞”的同时,快速的提升自我能力。

当前,中国企业的面临着前所有未有的压力。

在企业国际化或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表面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深层次的竞争来源于人力资源的竞争。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战略定位。

企业管理者若没有着眼于未来的眼光,有效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囿于现有的定位,就无法为未来面临的问题作好准备,就无法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竞争力。

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将会成为未来竞争的制胜点,作为掌握企业生存与发展核心力量的企业管理者更是人才竞争的关键之所在。

所以说,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的竞争力。

1、决策能力任何组织的管理过程都从决策开始的。

它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1)、重视调查研究,多方搜集信息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决策者占有大量的信息对决策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强调了信息的重要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2)、建立参谋咨询系统决策参谋机构是指为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可行性意见的智囊部门。

职责是: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并做出论证评估;帮助决策者发现并纠正偏差,提供修正决策和追踪决策方案。

(3)、决策方案的制定、论证与抉择A、方案制定。

它是以决策目标为主线,针对主要问题,对所有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形成一系列可以论证的具体行动方案。

运用全部的精力和谋略,充分地发挥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的全部潜能。

B、方案论证。

是被选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目的就是给管理者拍板定案提供直接的前提和依据,便于其做出决断。

还要发扬民主、尊重科学、服从真理。

C、方案抉择。

是决策的最终步骤。

是在充分对照、比较的前提下,权衡利弊、抓住时机,择其优而定之的。

2、组织协调能力(1)、与下级部门和所属人员的协调工作中,各种矛盾和冲突会时常出现,使上下级关系出现紧张状态。

在此,管理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艺术,就应集中解决与下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重新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协调好与下级的关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

(2)、与上级管理机关的协调管理者在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同时也要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上下级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指示与服从的关系。

但是被管理者也不能唯命是从,被动应付,而应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

(3)、管理者与管理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者之间的协调。

就是同级协调。

包括:相互尊重,热情诚恳;严于律己;彼此理解,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部门之间的协调,包括:目标协调,是使每个部门都了解自己与总目标的关系和自己的责任,为实现总目标而共同努力;信息协调,就是互通情报,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还有工作方面的协调,在实现总目标的前提下,协调开展工作。

(4)、与外部关系的协调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好内部关系,还要处理好外部关系。

企业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因此,搞好外部公关是企业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3、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就是指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的考核、计量和纠正。

分为事前、同步和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指事先采取的控制活动,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及结果进行的一种控制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发制人”。

是管理者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

(2)、同步控制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中的各种信息,一旦发现活动结果与目标之间出现偏差时,立即进行调整。

(3)、事后控制根据目前实施所获得的实际结果,同事前目标比较而进行的控制。

发生在事实形成后,对出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能挽回的,只是做出一定的弥补。

它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系统目标的事先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

4、用人能力古人云:“识才难,非难;得才难,非难;用才难也。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这说明了管理以及用人艺术的重要性。

管理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

(1)、求贤若渴、挖掘人才人才产生于芸芸众生之中被广大的人群所掩映甚至被淹没。

所以说人才难得,不求怎得?管理者只有爱才,才会真心实意地寻找挖掘人才。

(2)、掌握部属、适才适用管理者要想掌握部属,就得了解部属的特点,然后根据个人性格、特长、志趣等将其安排在适宜的职位上,使之各得其所,知人善任,发挥才干。

(3)、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作为管理者来说应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虚怀若谷的气量。

(4)、充分信任、适当放权尊重与信任是使用人的基本前提,有经验的管理者总是给下属充分的体贴与尊重并能不断地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工作。

给予一定的权利,这样会增加下属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三、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结构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多种条件的综合。

素质是一个整体、综合性的概念,在素质中,各种不同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结构。

主要研究的理论和观点上,将企业管理者素质结构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同时并就三个方面在企业管理者个人上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

四、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方面的要求和条件。

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

基本素质不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特有要求,但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其它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1、道德素质(1)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但赢利不等于惟利是图,不等于置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甚至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素养的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

也许有人会提出,我们搞经济的、搞企业的、只要不违法,也用不着去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或者,我们不是共产党员,只要踏实做事就可以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解。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体现在于管理者对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的重大决择的取舍上。

近年出现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和部分部分知名企业家纷纷落马,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管理者放弃了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修养,最后竟落为“阶下囚”,该现象值得深思。

(2)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

道德是为了社会建立良好的伦理秩序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孔老夫子教导其得意门生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者,即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做企业与道德修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袖人物,是企业“上行下效”的对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管理者能在企业管理中施展才华。

近年来,一些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在寻求“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人品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这个案例从侧面反映了道德情操与做企业的紧密关系。

对民营企业家来讲,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部分,但更明确地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职业上的要求。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者的中坚,也是社会的重要阶层,中国社科院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专门经理人阶层,也就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阶层进行了论述。

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和信誉,将是对企业管理基石的最大侵蚀,对企业管理者个体来说,也将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2、人格素质(1)宽广的胸怀。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领袖作用中,必须有宽广的胸怀。

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将面临着内外环境方面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和压力。

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来自于行业、媒体、其他组织的批评与指责,一定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式来对待,以正常心态处理。

对来自内部不同的观点,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能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营造一个广进贤言的良好局面。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有一句名言,称为“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其处世行事。

企业管理者应该达到此境界。

(2)开放的心态。

面临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管理者应具有开放的心态,去积极的了解新事物,接纳新事物。

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管理者个人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时跟上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

开放的心态要求管理者改变固步自封和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发展。

(3)坚韧的毅力和意志力。

企业管理不是坐“顺风船”,能一帆风顺的达到设定的目的。

企业的经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等,企业经营本身就是与风险同在。

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遭遇风险时,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去对待,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实践中必须锤炼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去体会“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境界。

(4)个人的自我控制力。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在工作中,生活中,企业管理者都会遇见各种不正常、不正当甚至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诱惑。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黑幕交易、幕后操作等都是近些年来沉渣泛起的体现。

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诱惑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必须有良好的自制力。

“无欲则刚”当然是至高境界,但“取之有道”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

3、基础知识素质(1)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对社会、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方面的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内容;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哲学、政治、历史、心理、语言、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