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秘密》教案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秘密》教案
(二)小组讨论交流
(三)汇报
1.第一处:
(1)指名汇报(“我和同伴紧张地……就是这样的”)
(2)说说你的感受
(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
(3)指导理解作者为什么“紧张”
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
“突兀而来”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嘲鹰突然而来,速度非常快,令幼龟防不胜防,作者为此而担心,害怕,紧张。)
1.朗读课文,倾听,评价。
2.浏览全文,思考人和物之间的故事。
3.交流想法。聆听并评议。
4.思考答议,归纳课文中心思想。(讲述了一群人盲目地营救小海龟,却使大批小海龟成为食肉鸟口中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自作聪明,而应遵循自然界之道。)
5.在小组里交流预习时的困惑,相互解疑。交流加拉帕格斯群岛和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招致巨大损失的事例。
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明白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否则就会带来灾难,而应认识自然,遵循自然之道。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如何进行场面描写。
学
前
准
备
教师
制作相关ppt课件
学生
完成预习学案(见共享《小学语文高段预习学案》):
1.读熟课文(先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2---3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4.然而在人与自然界的相处中,也不尽是这样的。请大家读屏幕上的资料。(出示资料)
重庆市巫山县的农民在前几年遭遇猕猴骚扰,庄稼严重受损。农民一筹莫展。(猕猴为国家保护动物),你有何办法解决。——国家、地方投资、投粮,将猕猴引回到山上,并以此为挈机,搞好旅游创增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5.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其次,对教材的理解要深刻而简单。《大自然的秘密》一课看似简单,但课文中涉及到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自然法则却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来说,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理解起来很困难。我抓住人类对小海龟的两次拯救行动轻松达到了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我心里豁然开朗,先前备课时产生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理解上没有把握住文章的“魂”,造成了课堂拖沓而无序。体会课文中“我”和游客及向导心情的变化对于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又极为重要。
(如果我们了解自然规律,就能将处理好人与动物存在的矛盾冲突,既能保护好自然环境,让动植物按自然发展规律生存,又能开发资源,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不了解自然规律,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自以为是,等造成了后果,才开始后悔、难过,那样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我们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北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12册第5单元第3课1、2课时
课题
大自然的秘密
课型
阅读课
设计者
所在学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否则就会带来灾难,而应认识自然,遵循自然之道。
3.学习文章如何进行场面描写。
梳理问题:a、本课说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b、课文中描写了分钟)
1.读记生字
看到课后生字条,一起来读一读。指出:“踯躅”和“伫”是翘舌音,再练一练。
区别“叼”和“叨”,引导辨析意义并组词。
一起来写一写“踯躅、孵”。(师板书,生举手书空)关于这几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读议词语
预习时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读给大家听。
这些词语中哪些是自己不能弄懂的?(指名生交流并引导解疑。如生没有不懂得词语师可追问相关重点词语的意思、近反义词,或让生选词造句)
3.摘抄字词
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在课堂积累本上完成生字、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师巡视,重点指导书写差的孩子的书写)
1.拼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写字,组词,交流辨析方法。
(5)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里的句子
出示:
“天啊,”我听见背后的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第三处
(1)指名汇报:(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
(2)说说你的感受
(3)带着你的感受读
(4)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可以从嘲鹰和幼龟两方面分析)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5.交流困惑
预习时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议一议。(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师巡视指导。)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梳理问题并相机引导处理简单问题。(指名交流收集的资料并回答问题,小结。)
过渡:初读课文就到此,关于课文的事件和人物,关于其他不懂的疑问,我们下节课继续去做研究。下面,一起来积累课文的字词和句子。
2.找出中心句,齐读。
3.抓住关键词“自作聪明”理解。
二、依案自学,精读感悟
(一)齐读自学要求:
1.课文写了我们几次救幼龟?
2.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去救幼龟的?
3.每次救幼龟时我的心情怎样?请用“——”勾出。对此有什么感受?批注在书上。根据要求自学。
(二)小组讨论交流
(三)汇报
1.第一处: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突兀而来”、“若无其事”的意思,体会作者紧张的心情。
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
(4)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指名)
师小结: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你们会丧命的。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课文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呢?指名说;齐读。
3.理解中心句
(1)这句话哪个词最能体现课文的中心。指名说(抓住“自作聪明”)
(2)人们自作聪明地做了什么事?(他们自作聪明地去救幼龟)
二、依案自学,精读感悟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写了我们几次救幼龟?
2.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去救幼龟的?
3.每次救幼龟时我的心情怎样?请用“——”勾出。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批注在书上。
教学后记
首先,教学学目标的预设要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章。在课堂教学主要用了两个板快就达到可对教学目标的完成。一是抓住人们对小海龟的两次拯救活动进行评价,轻松完成了对大自然秘密的揭示这个教学重点。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解决学生在课前提出的疑问,在交流中学生不仅再次领悟了课文的内容,而且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据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什么问题?(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3.对于这一课,你都查阅了哪些资料?
1.回忆自己知道的特殊的生存规律。
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3.翻开课本,先快速阅读课后信息窗。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
(15分钟)
1.读准字音
预习时是不是读好了课文,我们来听听看。分大组分段轮读课文。(倾听学生朗读并记录没有读准的内容。指名生评价。补充评价生没有说到的内容。)
带着感受读(指导朗读);齐读。
2.第二处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震惊”、“鱼贯而出”的意思。体会我作者的情绪变化。
说说你的感受。
我们好意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怎样?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里的句子。
第三处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作者的心情。
说说你的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读
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
五、总结全文
(6分钟)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人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这件事当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2.汇报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伫立:长时间站立。
震惊: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兴奋。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去。
3.在课堂积累本上抄写生字每个3遍(其中两个需注音),词语1遍,佳句2句。
四、精读
(32分钟)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自然的秘密》,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12名学生回答)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5)小结:当我们发现自己做错了,心情怎样?(后悔、难过……)再读“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浏览课文,思考主要内容,个别回答。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想到,学生能学会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的。如果能考虑到这些,了解到这些,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会从容许多,就会把目光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从而使教学中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才能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六、结语
(2分钟)
教师总结: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多读书籍,增长见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再次齐读中心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自作聪明
挽救害死
违背规律
作业布置
1.进行一处场面描写。
2.在《组词造句本》上完成:生字带拼音抄写2遍,组词三个;选择《课堂积累本》上积累的5个词(其中包括2个四字词语)造句,每个句子不少于20字;写一则阅读感受(和课文内容相关),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