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显重要。
目前,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阐述了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引言
近年来,作为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而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众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
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建设和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大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另外,学生社团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当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成员之间会有不同的分工,要求学生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社团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成员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能力,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从而可以使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二)有助于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它往往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会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并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学生加入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在社团成员群体中,大学生可以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而且,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彼此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从这一点看,也
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人际交往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学生社团通常是由个人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而组成的,其成员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群体亲和力以及心理相容性。
从心理情感上,他们之间愿意交往,愿意向同学倾诉他们内心的想法,在交往中极少带有强制性质。
作为非正式群体,由于没有正式群体的严格约束性,成员意愿和情感的表达会更加真实更加广泛。
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扩大交往面、锻炼交往能力、发展交往心理的场所。
在社团内部在着多种交往模式,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交往结构,满足不同的交往需要,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延伸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
学生社团不仅仅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现阶段,高校活跃的大量社团尤其是理论型社团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载体,成为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良好平台,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关心国家、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阵地,充分调动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扩大了在学生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覆盖面,使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
堂教学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延伸,使呆板的教材内容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实,并且变得更加有说服力。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指导下,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探讨、学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丰富学生社会活动内容,增强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社团可以丰富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延伸。
二、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内在要求。
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
在社团的组织建设方面,高校要加强宏观调控,成立校系两级社团组织,并且要把社团建设纳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段,努力构建“一体两翼”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即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两翼。
另外,要增强社团自身的服务能力,使学生社团成为团组织服
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型阵地,使社团更加有针对性,以动态的组织形式,创建多样化的组织来满足青年的需求。
要帮助共青团组织有效地团结、教育、服务青年大学生。
所以,要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必须要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
其二,充分发挥社团学生干部的能动性作用
社团干部的思想观念势必影响社团成员的思想观念,社团干部在社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所在,社团干部的负责与否,能力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到社团工作的成败。
为此,高校必须要注意社团干部的培养,首先帮助社团干部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其影响每一个社团成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致力于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之中,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团干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社团成员
其三,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
高校要制定《社团管理条例》,建立社团活动报批、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活动评比制度,引导帮助各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另外,在活动中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拜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要求各社团在活动中应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其四,充分发挥共青团在社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培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发挥共青团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做好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和指导,这关系到社团的性质、发展方向等问题;对具体活动也要加以指导,对其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其五,做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
目前,由于学生社团的性质及其自身的特点促使学生社团活动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有序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导致整体良莠不齐。
为此,各个高校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通过选配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使社团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奖励机制,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承认指导教师付出的劳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至关重要。
因此,高校必须要注重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兰;有效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山
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沈晓华;学生社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河南大学.2006.
[3]赵艳霞;大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