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1、安全的原则: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多种多样,处理事故,工序复杂,处理过程中,必须从设备、工具、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地考虑,不但要考虑如何进攻,而且要考虑如何退守,凡事要留有馀地,留有后路,不能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傻事。
2、快速的原则:一旦发生井下事故或复杂问题,其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所以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处理,要迅速的决策,迅速的组织,迅速的施工,工序衔接要有条不紊。
3、灵活的原则:处理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是一个多变的过程,很难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方案,既要重视过去的经验,又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既要灵活机动,又不违犯客观规律;既要大胆思考,又要符合逻辑思维程序。
4、经济的原则:面对不同事故情况,从各种处理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工艺的难易程度、工具材料费用、占用钻机时间、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经济上合得来则干,合不来则止,此路不通,另走他路,处理事故的原则是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但有些事故必须处理的,就应尽最大能力进行处理。
造成钻具事故的原因:疲劳破坏、腐蚀破坏、机械破坏、事故破坏。
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就某一具体事故来说,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因造成的。
疲劳破坏是钢材破坏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腐蚀破坏是钻具提前损坏的普遍原因之一。
形成钻具疲劳破坏的原因:1、钻具在长期工作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复杂应力作用,达到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交变次数时,便产生疲劳破坏;2、钻具达到临界转速引起的振动破坏;3、钻进时的跳钻、别钻,既可产生纵向振动,又可产生横向振动,对受压部分钻具破坏极为严重,所以在砾石层钻进,最容易发生钻具事故;4、钻具在弯曲的井眼中转动,每旋转一圈,拉压应力交变一次,如此频繁促使钻具早期破坏;5、天车、转盘、井口不在一条中心线上,井口附近的钻具产生应力变形;6、将弯钻杆接入井中,与其上下相连的钻杆都产生弯曲应力,这段钻具与狗腿井段相遇,产生的交变应力将是相当大的。
造成钻具腐蚀的因素有:氧气腐蚀、二氧化碳腐蚀、硫化氢的腐蚀、溶解盐类的腐蚀、各种酸类的腐蚀、电化学腐蚀、细菌腐蚀其中溶解盐类的腐蚀的规律是:1、和钻井液pH值有关,pH值越低腐蚀作用越强;2、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活动能力越强,腐蚀速度加快;3、和溶解盐的浓度有关,溶解盐浓度越大,腐蚀速度越快;4、和钻井液流速有关,流速越快,腐蚀越快,因此钻具内壁比外壁腐蚀快。
钻具机械破坏的因素有:1、钻具制造中形成的缺陷;2、钻具在长期使用中的腐蚀与磨损;3、搬运或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外伤;4、上扣不紧,不按规定扭矩上扣,或接头台肩靠不紧,台肩不密封,螺纹易刺坏和疲劳折断;5、处理卡钻事故,不恰当的大力活动钻具,超过极限,损坏钻具;6、钻进时钻压过大,发生连续别钻,或遇阻卡强扭,把钻杆母螺纹胀大、胀裂,造成钻具脱落;7、对连接螺纹长期使用,不定期卸开检查,致使螺纹磨损严重,造成钻具脱落;8、在内径突变处,流动的钻井液形成涡流,冲蚀管壁,甚至刺穿,降低钻具强抗拉、抗扭强度;9、将连接螺纹规范搞错,咬合不紧,容易磨损造成脱落;10、中途测试挤坏钻杆。
钻具事故破坏的因素:1、把不同钢级、不同壁厚、不同等级的钻具混同使用,强度弱的先破坏;2、顿钻造成钻具折断;3、事故倒扣;4由于操作失误,过失倒扣。
钻具断落的特征有:1、悬重下降;2、泵压下降;3、转盘负荷减轻;4、没有进尺或放空。
钻具的正确使用方法:1、钻具上下钻台,公母螺纹必须戴防护套,并且平稳起下,不许碰撞钻杆两端的接头;2、钻具连接前,将公母螺纹及台肩清洗干净,仔细检查,没有问题,方可涂好合格的螺纹脂,进行连接;3、上、卸扣时,不允许大钳咬钻杆本体;4、当钻具悬重超过1100kN时,用长体卡瓦或用双吊卡进行起下钻和接单根作业;5、任何东西不许撞击井口钻具的母接头台肩;6、对扣准确,不许错口或硬上;7、按标准扭矩上扣;8、鼠洞接单根时,必须用大钳按标准扭矩紧扣;9、钻铤提升短节,用大钳紧扣;10、卸开螺纹时,使螺纹不受力;11、卸扣不许用转盘绷扣;12、避免钻具产生刻痕,特别是横向刻痕;13、除处理事故外,弯钻杆不许下井,不许使用弯方钻杆;14、不能用钻杆做电焊时的搭铁线,容易烧成伤疤;15、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超过钻具的屈服强度提拉或扭转;16、使用高矿化度钻井液时,应加防腐剂,以保护钻具;17、钻井液pH值应维持在9.5以上,可以减少腐蚀和断裂;18、钻遇硫化氢气体,坚决压死;19、井下温度超过148°C时,钻井液处理剂和螺纹脂中,避免含有硫的成分;20、进行钻杆测试时,钻杆在硫化氢环境中暴露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钻具管理制度:1、钻具应分类组合,成套使用,实行租用制度;2、入井钻具要详细检查钢号、壁厚、公母接头、水眼直径,丈量长度,登记造册,台肩接头清洗干净,检查钻具有无致命损伤,不合格者不许下井;3、使用钻具要实行上下倒换制度;4、执行错扣检查制度;(好处:检查接头台肩的完好程度,可以防止扣紧难卸的问题)5、要执行定期探伤制度;(钻铤及接头每运转200-300小时进行探伤)6、在腐蚀性的作业环境中,最好使用有内涂层的钻杆,并定期检查内涂层剥蚀情况;7、各种连接接头必须定期卸开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更换;8、经常用肉眼观察钻具,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送钻具公司修理;9、钻具卸入场地存放时,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在接头螺纹及台肩涂上防腐油,并戴好防护套。
落物事故发生的原因1、产品质量有问题;2、施工中使用参数不当;3、起下钻中遇阻遇卡时,操作不当,猛提猛压,除容易造成卡钻外,也容易使钻具、钻头受损;4、钻头超时使用;5、钻头与接头连接螺纹规范不一致,或是在大扭矩下将母螺纹胀大,或不加控制的打倒车造成整个钻头落井;6、顿钻造成钻头事故;7、从井口落入物件。
井内有落物的征兆1、井底有较大落物时,钻头一接触落物就会发生别钻或跳钻,钻压越大,别、跳钻越厉害,不会有进尺;起出钻头有明显的伤痕;2、井底有较小的落物时,有较轻的跳钻或别钻现象,时有时无,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机械钻速较低;起出钻头检查有断齿或掉齿现象;3、环空掉入落物,掉到井径大的地方没有影响,掉到井径小的地方,钻具起下有阻力,严重时会卡钻;落物正好在钻头以上,上提遇阻下放不遇阻,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可以转动钻具,但上提有阻力时,转动就相当困难;环空掉入落物,很长时间没反应,有时会突然出现遇阻遇卡现象;4、较大的落物落不到井底,横梗在井眼中部,下钻会遇阻,转动有别劲,起出钻头或其它工具检查,会有明显的伤痕;5、井内有落物,一般循环都正常。
预防井内落物的措施1、防止从井口落入任何物件,对井口工具认真检查,在井口使用手工具采取防掉措施,上钻头用钻头盒,双吊卡起钻用小方补心;2、钻头使用根据井下实际情况掌握,井下有异常情况如别钻、跳钻、扭矩增大,应仔细判断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时判断不清就及早起钻;3、井下情况不正常,如悬重下降、泵压下降,地面检查不出来原因,不许投球或仪器,应及早起钻检查;4、裸眼井段井径不规则,下钻慢速下放,防止牙轮接触壁阶受力过大而损伤;5、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套管鞋必须与管体本身连接牢固,用粘结剂或用电焊焊死,套管鞋与井底距离越小越好,应坐在不易垮塌的砂岩井段;6、钻头的配合接头螺纹必须与钻头连接螺纹的规范一致,防止整个钻头落井。
钻头在井下出现别钻、跳钻、扭矩增大等情况的原因1、井下有落物,调整钻压、转数不起作用,进尺锐减或无进尺;2、钻遇特殊地层,如钻遇砾石层、夹层就会别、跳钻,钻遇某些泥页岩层层也会出现别、跳钻现象,但有进尺,且钻速基本均匀,调整钻压转数后会见明显效果;3、钻头早期磨损如轴承旷动、牙轮互咬、牙轮卡死,都会发生别钻、跳钻现象,但有进尺而钻速降低。
测井事故类型:包括卡仪器、卡电缆、掉仪器、断电缆等钻杆穿心解卡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效率最高、安全性最好的打捞完整电缆的方法,能一次将仪器和电缆全部捞出,最大的缺点是需要从井口切断电缆。
测井仪器遇卡的原因1、下完表层套管或技术套管后,由于施工时间长,起下钻次数多将套管磨破,特别是套管鞋处,仪器下放没有影响,上行时电缆进入破口,仪器不能通过被卡;2、裸眼井段的井径不规则,形成许多壁阶,在井斜较大壁阶较突出的井段,仪器上下运行都可能遇阻,多次后形成键槽,仪器就更不易起出;3、电测期间,井壁坍塌,仪器被塌块所阻;4、钻井液性能不好,井壁滤饼厚,容易把电缆粘附在井壁上,携砂性能差,静止一段时间后形成砂桥,阻碍仪器运行;5、表层套管下得少,起钻未及时按规定灌入钻井液,使环空液面下降,某些薄弱层发生坍塌;6、地面操作失误,使仪器落井,如转盘将电缆绞断,绞车工将仪器从井口拽断,天地滑轮固定不好,电缆从井口折断等;7、仪器下行遇阻未及时发现,电缆过多下入盘结成团,上起遇阻或卡死;8、测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井喷,直接剁断电缆,仪器入井,紧急关井。
测井事故的预防措施1、施工中严格控制井身质量,控制狗腿度和井径扩大率;2、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做好清砂工作;3、施工时间过长,对套管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对套管的磨损;4、电测前用常规钻具组合认真通井,并做短程起下钻作业检查井眼情况,正常后打封闭钻井液,然后起钻;5、起钻控制速度,防止抽吸,环空及时灌满钻井液,电测期间定时向井内灌入钻井液,保持井内液柱压力;6、测井前井队向测井队交代清楚井下情况,供测井队作业时参考;7、连续测井时间不可过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24小时),及时通井后再测;8、下放仪器遇阻上行不遇阻,可多次试下,甚至改变仪器结构,下放上提都遇阻,就不能硬下,应起出仪器,通井正常后再测井;9、上提仪器遇阻,应耐心活动,上提拉力不超过电缆的极限拉力,绝不许将电缆拉断;10、在靠近仪器的电缆上做两个明显记号,仪器到井口附近必须慢起,听从井口工的指挥,防止拉断电缆;11、仪器和电缆连接处应有一个弱点,上提一定的拉力,从此处脱节,不应破坏电缆;12、做好地面的一切防范工作,如天地滑轮固定牢,转盘锁死,测井期间,钻台不许进行有碍测井的工作;13、测井队绞车司机、井口工、仪器操作员必须严守岗位,井队在钻台上安排人员值班,随时与测井人员配合。
涉及钻井液应配的设备循环设备:高架槽、循环罐、循环槽、钻井液储备罐、清水储备罐、混合漏斗、钻井液枪等。
净化设备:振动筛、除气器(气井或探井)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等。
辅助设备:搅拌器、剪切泵、供液泵、配药罐、材料房、石粉罐、钻井液化验房。
辅助配件:碟阀、压力表、节流挡板、电控电源、直读尺。
技术员应对钻井液方面设备认识1、有助钻井液的配制与调整,缩短配制与调整的时间;有效储备地面钻井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