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doc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doc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1、公布班级“低碳生活伴我行”活动方案
2、墙报张贴教育活动主题
在班级张贴栏内,张贴“低碳生活伴我行”宣传口号,将低碳生活伴我行的图片上墙,时刻提醒孩子,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
3、按每个袋重4克计算,宁阳县每天丢弃塑料袋约87万只,重约3.48吨。按每吨原料材5000元计算,每天扔掉的原材料聚乙烯膜价值多少?一年又扔掉多少呢?
(学生马上埋头计算,大喊:“每天扔掉1.74万元,一年扔掉635.1万元!”)
4、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一次性用品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师:说的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
(生看扔垃圾录象)
生谈此时的感受。
二、说一说,分一分
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
指名答。
学生在说出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来说。这时教师就要做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3节
授课时间
12月7日
课题
变废为宝巧利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1节
授课时间
12月4日
课题
垃圾分类好处多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5、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次性用品,你有什么办法吗?
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尽量不用,回收;研制无毒、易溶解的材料;变废为宝……
过渡:一次性生活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播放课件资料)
(三)拓展与创新
(四)总结提升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的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物、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
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小结:我们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六、分类后的资源你打算如何处理?
[征集废弃品处理金点子,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环保意识。]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4节
授课时间
12月11日
课题
低碳生活伴我行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
2、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教学准备
身边不用的废品
教学过程
一、各小组对其收集的废弃品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做好记录表。
队员出示分类表,小组讨论出最好的分类方法,以这方法现场进行分类。
二、各小组指定汇报员汇报
小组内的分类方法有几种?谁的分类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近阶段的资料做总结汇报,并从活动中学会筛选出合适的方法,并以此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
教学难点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保护环境的做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调查有关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激趣导入。
1、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用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可少的一部分,谁能说说你都使用过一次性用品?(学生回答)
[屏幕出示各种一次性用品实例]
2、师:你觉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生答:卫生、方便、快捷)
今天பைடு நூலகம்我们就一起走近一次性用品,去了解它……
板书: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二)交流与讨论
2、播放课件资料
[一个小区内到处堆放的一次性用品垃圾因大量生产制造一次性用品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一次性电池危害讲述。]
二、开展活动,加深思想认识
1、召开“低碳生活伴我行”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播放视频,了解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WWF今年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城市垃圾分类法: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在此活动中教师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五、以城市分类法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马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安排这个环节可以马上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掌握情况,并教育学生从我们的生活中做起,今后要注意垃圾分类,做个环保小卫士。]
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成新产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处理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2节
授课时间
12月6日
课题
拒绝一次性用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
三、小队在交流分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意见分歧?是如何处理的?
四、小结分类方法
[师相机指导知识点:]
可回收标志,及其特殊含义:第一,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包装后,请把它送去回收,而不要把它当作垃圾扔掉。第二,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做的,因此是有益于环境和保护地球的。
相关主题